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2-04-29 00:44袁知理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6期
关键词:决口审题读书

袁知理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叶老的这些精辟的论述,不仅击中了教学的时弊,而且也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们要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不需要教,这就要教师在课堂上以法导学,正确处理好“导”与“放”的关系。

“导”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的过程。为什么要导呢?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还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应该强调“导”。

“放”是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知识,进行自我学习、探究的过程。为什么要“放”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的作用。学生学得如何,归根到底是靠他们的内因起作用。所以课堂上应做到“放”。

怎样实现“导”与“放”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读书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掌握读书的规律,从而形成“自能读书”能力,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读的训练,实际就是一种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的综合训练,学生具备了“自我读书”的能力,便能独立地阅读有关书籍,以较快的速度较准确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读书步骤:

1.疏通读:学习新课,先把每句话读通,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掌握。

2.了解读:在初步读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探索读:了解课文内容后,进一步思考重点词句的含义,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探索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布局谋篇的特点。

4.检查读:通过读来发现文章中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5.巩固读:理解课文内容、特点再读,巩固获得的知识。

6.弥补读:琢磨琢磨再读,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回味读:教过的课文经常诵读诵读,反复体味课文运用的语言文字的妙处,熟读或背诵某些段落。

以上读书步骤符合”感知——理解——评论——运用”的阅读心理发展过程,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读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上述步骤进行自读训练,就能渐渐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

二、教会学生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科的目的之一,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所以,语文课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可依靠教师逐字逐句地机械讲解。

而必须促使学生在阅读时自求了解,养成“自能理解”的能力。而讲规律、教方法是培养学生“自能理解”的能力的关键。

为此目的,我注重教给学生阅读评注的方法。即指导学生边读书边用笔圈画出重要词句,然后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并动笔在旁边加上评注,评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些词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春景一节时,我指导学生根据写景文章的特点,边读边圈出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划出有关写春天的词句,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些词句写了什么,评评作者是怎样写了出春景美丽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划圈评注,学生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春天是美丽的,是生机勃勃的。接着,我便让学生用此法学习欣赏写夏、秋、冬景的三个小节,自己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深切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这组课文《田园诗情》一文时我让学生再次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去学习、理解,以强化、巩固“自我理解”的能力。

边读书边圈划评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使他们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又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教会学生探索

现代教学方法主张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积极开展紧张的智力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思维,培养探求精神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指引一条探索的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程序指导学生自己探求新知,使学生不依赖老师“教会”,而立足于自己“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例如:我设计的预习程序,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程序中的每一步都有操作步骤,以帮助学生处能探索。审题是预习的第一步,出示课题后,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看看题目有几个词组成,琢磨词义,使学生比较正确的理解题意。然后,让他们找出题目中的重点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有一个初步了解,判断课文类型。在此基础上推想文章会写什么,怎么写,探索作者的写作思路。

在探求尝试、练习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审题的方法,懂得了审题的重要,体会文章的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的作用。以后,每次学一篇文章,只要一出课题,学生便会积极举手,争着审题。教学《堵决口》一文时,出示课题后,学生立即举手说:“堵决口由两个词组成,一个是“堵”,另一个是“决口”,“堵”是堵塞、堵住的意思,“决口”是被水冲出的缺口。”另一个学生说道:”从题目看,《堵决口》是记事的记叙文。”接着,学生按叙事文章的特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一学生说:“我想作者一定会先写什么时候堵决口,谁堵决口,然后写怎样堵决口,最后写结果怎么样。”推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动机,课文究竟是怎样写的呢?此时,学生全神贯注地读书,兴趣盎然。

新课程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留有广阔的余地,我们教师只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敢争敢辩,就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可持续的基础。

(责任编辑 若曦)

猜你喜欢
决口审题读书
2020年吉林德惠饮马河决口抢险案例分析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X油田决口扇储层的沉积特征与区分标准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三招”学会审题
村翁雨中田间排水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