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女士

2012-04-29 00:44苏阳
电视指南 2012年6期
关键词:蒂娜屌丝新浪

苏阳

一个字头的诞生

来自维基百科的解释:“屌丝一般指出身卑微的青年男性,一般表现为矮穷矬。……他们嗜好网游和贴吧、喜好美女耽于幻想,懦弱和善良,但又缺乏行动能力改变生活境况。”屌丝一词在网上被广泛使用以后,其使用和含义变得更加广泛。根据时下流行的“青年体”,屌丝又被泛化解释为“苦逼青年”。与当年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一样,“屌丝”成为网络文化一次语言的狂欢。词语本身有明显的自嘲,它的传播则带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由下而上地对主流话语、价值观进行反抗。

《屌丝女士》的传奇译笔

和当年的“小资”、“小清新”、“公知”一样,“屌丝”尽管是一个充满了嘲讽意味的词语,可由于它的爆红,许多从表面符合屌丝定义的人,到和屌丝属性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在争相认领这一名号,并且乐此不疲。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饰演的底层群众演员,以及冯小刚电影里的N多苦逼底层男青年,甚至《一无所有》的崔健,都成了屌丝的形象大使。说到底,屌丝能得到女神的青睐,最后还得依赖电影这门造梦的艺术。可就在人们极力从故纸堆里继续翻找屌丝代言人的时候,一部德剧像瘟疫一样在新浪微博上蔓延——没错,它就是著名的《屌丝女士》。

众多欧美的“舶来剧”都是通过网络得以传播并被中国观众所喜欢,《屌丝女士》当然也不例外。但如果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剧走红的原因,就不能拿“网络”这样孟浪的词语来一言以蔽之。在网络文化如此强势的今天,它的传播途径愈发泾渭分明——普通“舶来剧”是通过视频网站或迅雷电驴之类的下载软件才得以被观众熟知并喜爱,然后再依靠小范围的口碑来逐渐辐射更广泛的人群,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国内的主流媒体开始用大专题讨论《欲望都市》的时候——不好意思——“欲女”差不多已经到了“告别季”。我的意思不是在讽刺我们的平媒反应慢,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口碑传播准确又有效,但从营销角度来说,它的效果太缓释了。《屌丝女士》不一样,首先它不是靠视频网站和下载软件来扩散传播的。它之所以能够一夜走红,全靠一个杀手锏:新浪微博。

在中国,新浪微博的用户已经远远超过了《新闻联播》的收视群体。于是,许多商家纷纷用微博来打响营销战,包括电影,实际的效果当然还是有的,而且大大的有。但它基本是依靠公知和名人的“转发”来产生实际效应。“一招儿鲜,吃天下”,这在微博文化诞生之初,或许是有效果的,但随着微博文化的纵深发展,当一个卖盒饭的都开通微博之后,这种强势的传播,已经逐渐式微。我记得年底宁财神发过一条微博,大意是,接下来将有很多国产片上映,在不得罪同行的前提下,他要推荐许多违心的电影,希望大家能见谅。你看,宁财神的“心迹”着实说明这招儿已经不灵了。

前面说了口碑营销的缺陷,后面又指出强势传播的不利因素,那么最佳出路到底在哪里?其实答案非常简单,两两相加,就能事半功倍。

“屌丝”一词的诞生地或许是某个贴吧,但使它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的却是“新浪微博”;就在大家纷纷寻找更恰如其分的屌丝代言人的时候,《屌丝女士》横空出世。我就身边的观众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第一次知道并且观看这部剧就是在新浪微博,许多著名的加“V”用户,如“我们爱讲冷笑话”、“电影传奇”等都是在第一时间“@”自己的新发现。在3月初,也就是该剧大行其道的时候,我向身边失恋的朋友推荐这部搞笑炸弹,他在百度视频和谷歌视频里只能找到零星的片段,唯一有一个第一集的足本,还是新浪视频——网友上传的那种。

就事论事来说,与其说传统的视频网站远远低估了这部剧的魅力,不如说是新浪微博无限放大了这部剧的影响力。原本它只是一个辅助“屌丝”的“辅音”,是一个注脚和分支,没想到,后者竟然自成一派,且大有分庭抗礼之势。且容我做一个大胆的结论——《屌丝女士》能够成为奇迹,多亏了传奇的译笔。

她到底屌丝在哪?

一部剧,如果仅凭题材优势或内容扎实,起码也要一季播完才能造成影响。《屌丝女士》不同,它在第一季刚播完三集之后便凭借新浪微博高浓度的传播率而走红。那么它的魅力究竟在哪呢?

《屌丝女士》第一季共8集,一集20分钟,全部是由互不关联的零碎片段组成,都由“屌丝女士”的扮演者玛蒂娜·希尔挑大梁,并辅以六个常驻配角。只见玛蒂娜·希尔时而化身狼狈新娘,时而变成大肚产妇,时而充当家庭主妇,时而坐进高档写字楼,在短则数秒,长则一分钟的时间内,靠简练的台词、搞笑的表情和夸张的情节让观众捧腹大笑。玛蒂娜·希尔六度获得德国喜剧奖,她让整部剧无一尿点的精湛演技令中国网友拍案叫绝。中国观众封她为“憨豆先生接班人”、“女版谢耳朵”。

她为了遮盖脸上一粒青春痘,而戴上狗狗的耻辱罩;她找不到红酒的瓶塞,便叫女儿把手指塞进瓶口,在厨房坐了一整夜,第二天还替女儿向学校请假;她喜欢晨练跑步,但因为只跑直线而撞到了树;她让婴儿穿着抹布材质的连体衣在自家地板上爬来爬去,为的是让他替自己擦地板;她有“一百万”情结,不管是被别人溅到衣服要求支付清洗费,还是在路边卖自己的旧货,还是出租自己的房子,她的开价都是“一百万美元”,在对方听得一怔随即拒绝支付的时候,她就会远远地向对方的背影竖起中指……

怎么样?是不是很欢乐?

可是——等等,这些情节虽然很欢乐,但它是如何来诠释“屌丝”的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屌丝”一词在传播中多少会造成误读与误解。试问,你如何向外国人解释“二”的含义?“屌丝”同样是一个不能一言以蔽之的词汇,它的高浓度传播必然是建立在“模糊接触”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大众吃透这个词之前,他已经@给更多人了。为了追求更大范围的以讹传讹,必须简化或者消解一个词的复杂意象——小资在消减之后就是装逼,小清新是矫情,而屌丝则是苦逼青年。

该剧主演玛蒂娜·希尔强悍的肢体表演确实和憨豆有一拼,她语言的逗趣能力也丝毫不逊色于谢耳朵,但喜剧创作,仅凭这两点,只抓住皮囊。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人物的思维。还记得前一阵子风靡的“青年体”吗?它流行的载体就是三张照片的对比:普通青年坐马桶;文艺青年在马桶上托腮沉思;苦逼青年则蹲在马桶垫上。

我们从诸多搞笑场面不难分析出屌丝女士的思维逻辑,其实就是“蹲在马桶上”。如果再深入,便会发现,这种思维的意图是为了解构。最明显的就是屌丝女士所塑造的妈妈形象——彻底的颠覆,越反传统越好。诸如:孩子半夜哭闹,她必须要电击自己才能醒过来;因为嫌弃自己的孩子的长相,借产房里另外一个清秀的孩子来应付前来探望的亲朋……如果你是一个母亲,看到这些场景是不是会心一笑——没人因此而否定你伟大的母爱,但母亲首先是一个人,当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无条件地挟持之后——哪怕这种挟持是多么的心甘情愿、天经地义,偶尔也会流露出失落甚至怨毒的小念头吧?不然何来产后抑郁症呢?屌丝女士正是抓牢这一点,不断夸张、变形、演绎,但就算她玩得再疯,也没有忘记底线——即使用电击这种手段,她的终极目的还是醒来后照顾孩子。

文章一开头就说明,矮矬穷的屌丝之诞生就是为了解构高富帅,这其实和屌丝女士在精神内核上是一脉相承的。

猜你喜欢
蒂娜屌丝新浪
猴子虽小
挂在秋天的窗户
挂在秋天的窗户
挂在秋天的窗户
新浪读书排行榜
黄瓜网 搞笑屌丝吐槽网站
“屌丝”六儿的快乐生活
屌丝潘潘达
总是配不上
官场“屌丝”的梦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