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拒绝”行为的语用策略使用

2012-04-29 21:03杨雪余芳
考试周刊 2012年63期

杨雪 余芳

摘要: 根据Beebe等的语义公式,本文分析了该校99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的语用测试中关于拒绝语策略手段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学生基本使用了有效的策略手段,但是拒绝语冗长,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拒绝”行为语用策略

一、引言

随着国人对英语学习的深入与理解及国际交流的频繁,人们逐渐意识到,英语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会讲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上,更重要的是会在一定的场合下,讲合适的话。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Leech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与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要求的语用能力。

Brown和Levinson认为言谈中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和交际者的面子相悖,被称为“威胁面子行为”,需要有策略地拯救。而在言语行为中,拒绝是一个特殊又复杂的语用现象,而且还受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对中国人而言,拒绝对方的要求或者请求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中国文化讲求“以和为贵”,拒绝会让对方觉得很没有“面子”。为了降低冒犯程度,维护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拒绝者往往都会使用带有很深文化烙印的礼貌策略。Beebe等认为,拒绝是通过一套数量相当有限的间接与直接的“语义公式”来完成的。他们将拒绝语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直接拒绝语中包括“施为型(I refuse)”与“非施为型陈述(no或者I wont)”两种语义公式,而间接拒绝语中则包括“表达遗憾、愿望、抱歉、说明理由”等11种语义公式。Takahashi和Beebe的研究表明,美国人在表达拒绝时,往往首先表示肯定,即表达一种积极的观点,喜欢用Id love to...然后表示遗憾,再给出拒绝的理由。Liao和Bresnahan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礼貌拒绝的公式是道歉加上原因。

本文参照Beebe等对拒绝语表达模式的分类,分析了我校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拒绝语策略手段的使用情况。

二、研究方法

1.受试

本测试的受试者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发出试卷99份,其中有效试卷为95份。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国际贸易、新闻、金融、汉语言、市场营销、环境等十个专业。

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法与客观题相结合的测试卷来测试学生的语用能力,其中有两道主观题题目是关于拒绝的,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对象,这两道题目分别是:

其中第1题是两个陌生人的对话、地位平等,主要是拒绝对方,不需要过于内疚,因而道歉语气也不能太强,但是需要阐述不能借的原因,同时也可以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第2题是朋友之间的拒绝,应该直截了当,可以直接讲拒绝原因,不要犹豫不决。

3.数据收集

为了保证此次测试的信度与效度,我们首先在本校的30名学生中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之后对学生、阅卷教师的访谈,我们对某些测试题目进行了修改。然后将试卷发给大一学生进行了测试。同时,我们也邀请了一些外教及美国来我校的交换生为我们完成了该试卷。对于数据的处理,我们参照了Beebe等的语义公式,同时忽略了学生答案中的一些语法错误。

4.调查结果

5.特征分析

由统计结果及分析学生提供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采取的策略是表示遗憾+说明理由+提供选择,几乎很少人会直接拒绝别人的请求。而且中国学生比较倾向于给出非常详细的理由,然后提出建议,比如让对方稍等。比较常见的说法有:I am sorry,because Im using it now.Why not ask Mike for help?He is sitting in front of you and now he is not using his pen.

(2)在这两道题目中,还有部分学生使用到了肯定的回应,即Id love to ...这样的句型。

(3)中国学生表达一般都比较冗长,笔者请英美母语人士给出这两题的答案普遍是①Sorry,but Im using it. Id love to, but I need to use it now. Sorry, I dont have an extra pen now.②But I need it this tonight.Sorry.答案普遍较短,一般10个单词左右即可解决问题,而中国学生回答这两道题目平均用到的字数都超过了15个单词,显得较为冗长。这与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做事小心翼翼,不轻易拒绝别人有关系。而且即使拒绝对方,也要考虑到一定的补救方式。

(4)这两道题目虽然都是拒绝,但是可以看出,学生对人际交往地位不同,选择语言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第1题与陌生人对话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首先表示遗憾,道歉,而且使用的道歉语气比较强烈,有的学生还用到了Im extremely sorry,这样的句型。在第2题的同伴对话中,较多学生选择了首先用肯定的回答,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而后给出拒绝的理由。与同伴对话中,还有两个学生选择了直接拒绝的方式。

(5)尽管分析时不考虑语法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学生很多表达中还是有着浓厚的chinglish的痕迹,这样肯定会影响交际甚至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基本使用了有效的拒绝策略,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礼貌原则的系统学习,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拒绝,另一方面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启示

根据此次调查中对学生拒绝策略的使用分析,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有想法,也知道该如何用中文表达,但是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做出的答案不尽如人意或者让人读不懂。因此,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第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可适当进行语用教学。此次调查表明,学生对英语中的礼貌原则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还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此方面多加引导。

第三,应鼓励学生多读英文报纸杂志,多看英文电视与电影,多进行英语的输入。如果缺乏足够的目的语输入,英语学习者就很容易在输出时候借用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来完成交际,这就造成了母语的负迁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增加输入,只有这样,在输出的时候才能做得地道,进行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Beebe,L.M.,Takahashi,T,&Uliss-Weltz,R.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In R.Scarcella,E.Andersen,&S.D.Krashen(Eds.),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2]Brown,P.&S.,Levinson.Politenes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Leech,Geoffrey.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1983.

[4]LIAO C,BRESNAHAN M.J.1996.A contrastive pragmatic study on American English and Mandarin refusal strategies[J].language sciences,18(3-4).

[5]冯桂芹.国内“拒绝”语研究综述[J].黄山学院学报,2009(2):107-111.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1jyte050;2010-2011年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校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