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红
一、走进我们的学校
学校拥有23个教学班,学生856人,是一所规模较大、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农村中心小学。现有教师52名,本科率达98.07%,中学高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名;近五年培养出紫禁杯优秀班主任5名。建校60余年来,先后有万里、吴仪、温家宝、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到学校视察慰问,与学生上课。
二、分享我们的理念
教育的根本在于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着眼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幸福,确立了“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三、梳理我们的思路
身为朝阳教育者,朝阳的一所普通小学,学校始终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工作、生活理念,从学校近60年的历史积淀出发,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支撑;以坚实的体育工作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持续发展动力。经过分析、筛选和凝练,确立了“武动幸福,奠基人生”的办学特色。目的是:通过习武强健学生身体,为成长奠基;通过习武传承经典文化,厚实底蕴;通过习武磨练意志,塑造品质,提高孩子的幸福感。最终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四、交流我们的做法
(一)明确目标激发动力
学校确立特色建设目标: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使学校拥有浓厚的体育特色育人氛围,清晰的特色课程体系,显著的特色建设品牌;使每位教师学有所用,每个孩子学有所长,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二)三大策略引领方向
1.应用文化引领策略,营造特色育人氛围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的凝聚力。因此,我校坚持以“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围绕“体育健体,诗文修身,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重点创建“武”动幸福,奠基人生的特色文化,通过环境建设和活动建设进行重点打造。
2.应用课程建设策略,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课程建设是学校创建特色的基础、关键和持久而有效的载体。我校将特色项目与课程建设相融合,构建了以武术为龙头的特色课程体系。竞技类课程设为选修课,由具有特长的体育教师担任,以特长队、专项训练队等形式组织开展,在普及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旨在特长学生的培养,是特色建设中“提高性”的体现。
围绕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开发了武术、跆拳道等8门(武术、跆拳道、乒乓球、跳绳、健美操、打花棍、踢花毽、篮球)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了特色课程体系。学校成立了校本教材研发小组,负责武术校本教材——《“武”动幸福》的编辑。教材分为四个板块即武之德、武之行、武之韵、武之美,分别由品社、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师任教。学科的融合,知识的整合、教育的契合、促进了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3.应用开放办学策略,提升特色育人品质
正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学校办学应面向社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小手拉大手,借力发力,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化、全民化,为学校特色建设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一,牵手社区,辐射带动。我校是体育设施开放试点校,与社区密切联系,就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使用等问题签订合作协议。第二,着眼名家,挖掘资源。学校将眼光聚焦在名家名师上,为特色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第三,联合办学,拓宽视野。
(三)三项措施保驾护航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引领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在头脑中建立特色概念:用特色理念挖掘学校建设的深度,用特色活动来拓宽教育教学改革的广度,努力将特色建设融入日常教学中及思维方式中。其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组织好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积累、筛选、优化组合,使广大教师掌握专业技能,熟悉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发展和落实。第三,要立足校情,通过切实有效的奖励制度、学习制度、内外结合等措施,努力探索有地区特色的师资培训模式。
2.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我校围绕特色建设,开发设立了篮球、花棍、花毽、儿童舞、诗文诵读等34个社团。每一位学生、教师都有自己的社团。例如李雅楠老师是跆拳道黑带高手,她就指导学校的跆拳道社团。通过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满足了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使学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长,并在身体素质、艺术、文学等方面不断提升,成为学校特色建设中一道亮丽风景。
3.加强家校合作共建
学校通过举办亲子运动会、家长座谈会、书面联系卡等形式,宣传“全家锻炼,全家身体好”的运动意识,鼓励家长参与到运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