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东
一、体育育人的体系:分层架构,尚体育人
实验中学在育人的过程中,完全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建立了完整科学的体育育人体系。在这一架构中,课程是核心、活动是平台、体育专业队是助推器、交流是火种。
1.多元课程助力健康成长
实验中学提出“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办学思想,坚持“两课”,即以课程为核心,以课堂为主渠道,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
(1)课程保障每天锻炼1小时
学校的体育课程分初、高中两个阶段实施,初中是“3+2”,每周3节必修课,2节体育大课;高中则是“2+2+2”,即每周2节必修课,2节体育大课和2节连排的体育专修课。
(2)课堂确保锻炼质量
实验中学的体育课堂丰富多彩,活力四射,也保持着超前的意识。学校不仅最早尝试并坚持男女分班上课,从最基本的身体差异入手从事身体的教育,还在教学内容和拓展教材方面不断出新。
实验中学的课程是落到实处的,初三的体育课不会因为备考而做任何调整,高三上午课间操,下午固定的体育大课,确保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学校的体育大课也绝不流于形式。
(3)双百标准彰显尚体精神
实验中学有两个100%的硬性要求,那就是100%的学生都必须学会游泳,100%的学生必须掌握1-2项体育运动的专业技能。当被动锻炼变成主动热爱的时候,体育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连续多年,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达标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高中体育会考成绩优良率95%以上。为此,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单位”等。
2.活动丰富,促全面发展
(1)丰富活动激发潜能
实验中学在课堂之外还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运动空间,从学校、年级、班级等不同层面开展,包括每年一度的体育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等,这些都让学生时刻感受着体育的热情和运动的乐趣。
(2)自主发展全面提升
学生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由此组建不同的体育社团,如乒乓球、篮球、跆拳道等。学生自主地组织活动和趣味比赛,也会引入社会体育资源参与互动,增强体育的魅力。
3.专业训练成就幸福人生
(1)尚体育人,自有传统
实验中学的体育育人是与生俱来的气质,为国家和北京市输送了大批体育后备人才。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身体素质好、文化知识强、人文素养高的栋梁之才。
(2)大小体育班开辟先河
实验中学的77、78届的大小体育班,与什刹海体校合作,尝试最初意义上的“教体结合”,毕业后他们全部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理工大学等京城重点学府;他们成为第一届北京大学生排球联赛的绝对主力,实验中学也随之名声大振。
(3)排球、田径姹紫嫣红
实验中学的排球传统延续到今天的女排队伍,已经有95年的历史了,荣誉无数。学校田径队同样也是一支运动劲旅,短跑、中跑、跳高、跳远项目均达到很高的水平。
(4)游泳队深化“教体结合”
实验中学“教体结合”的深入探索是从游泳队开始的,从2003年便尝试与西城区体育局、北京市木樨园体育运动学校、北京市体育局和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人才。将近10年的时间,游泳队向国家游泳集训队输送大批人才。
4.交流平台,传递体育精神
体育塑造的是人的身体,激励的却是我们的精神。实验中学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创造机会,吸引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精英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分享运动的乐趣,传递奋进的精神,播撒拼搏的种子。
二、体育开展的支撑:雄厚师资,持续改进
1.合理的师资构成
学校体育组由2名特级教师指导,以11名高级教师为主体。组内老中青搭配合理,同时延续学校新入职教师的拜师传统,传帮带气氛浓厚,一起致力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系统的教研活动
体育组在实验中学传统的教研模式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四个一”的教研模式: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教学研讨,每月一次教研组研讨,每学期一次外出考察交流。基于此,他们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提出模块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体质监测,并针对初高中,男生女生不同的体质进行课程的调整与改善;同时针对国际班的特殊情况,结合国际体育教学方法,提出对国际班体育课程改革的举措,以更适应国际化体育教学趋势。
3.深入的科学研究
实验中学的体育组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思路,人本的精神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他们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推动教学改革,以论文探讨的形式积累经验,持续改进,以交流学习的方式取长补短,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