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伟 肖杰 周龙峰 罗晓丽
摘 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开设6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结合北京奥运会实践,深入分析其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建议,力促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更加完善。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高校;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6052405 文献标志码: A
2001年7月13日我国成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权,不仅带给了中国人无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而且大大凸显了体育赛事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承办规模巨大的奥运会,需要大量懂得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我国在此方面显得比较匮乏[1]。在整个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以及后奥运时期,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高等体育学府,首都体育学院通过选派精干教师,以及承担奥运会训练场馆任务为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从而也使得源起于北京奥运会的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并最终形成了首都体育学院在体育赛事管理方面的研究优势。毋庸置疑,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影响意义深远。
1 研究目的
研究北京奥运会理论与实践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影响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北京奥运会、项目管理理论,以及课程建设等相关文献的分析,形成了对该研究的一些基本认识。
2.2 实证分析法
通过亲身参与北京奥运会的组织管理工作,以及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教学实践活动,进而形成对本研究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经验。
2.3 规范分析法
运用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和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理性分析,并得出应然价值判断。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课程建设的内涵
在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育部下发了2003年1号文件《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对“精品课程”作出明确定义,即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并公布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明确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研究认为课程建设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师资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建设;3)教学方法建设;4)教材建设;5)教学管理建设(教学文件的制定、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定等)[2]。本文将从上述5个方面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进行论述。
3.2 全国体育院校及高等师范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情况
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查询与电话访谈对全国17所具有硕士点的高等院校进行调研(见表1)。结果显示,目前,除首都体育学院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均开设有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外,只有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层面开设有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课程,硕士研究生层面目前还没有开设体育赛事管理方向硕士点;上海体育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面开设有体育赛事营销课程,在硕士研究生层面,开设有体育赛事运作专业硕士点,并设有体育赛事营销方向、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体育赛事信息管理3个方向;天津体育学院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面开设有赛事经营管理,硕士研究生层面目前也还没有开设该方向硕士点。其他体育院校目前无论本科层面还是硕士研究生层面,均还没有开设此课程与体育赛事管理方向硕士点,这说明,目前,首都体育学院在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3.3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3.3.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3.3.1.1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专职教师分析
目前,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教研室有专职教师3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助教1名。
3.3.1.2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兼职教师分析
当前,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有兼职教师8人,其中,除1人为讲师外,其余6人为首都体育学院教授,1人为外聘教授。有2名兼职教师为本科生上体育赛事管理课程。
3.3.2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调查分析
与北京奥运会内容相比较,目前,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局限性。诸如,赛事的策划与申办、赛事的新闻宣传、赛事的场馆运行、赛事的信息系统、赛事的城市运行、赛事的文化活动、赛事的交通、住宿、竞赛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均尚未能体现在现有的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经过6年的教学实践,经与首都体育学院负责讲授此课程的教师的访谈,对比北京奥运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很显然,首都体育学院目前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还不够系统与完整,亟待补充和完善。
3.3.3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调查分析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尚未建立,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显得单一,反映教改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而体育赛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脱离了赛事实践,体育赛事管理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加强赛事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至关重要。
3.3.4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材调查分析
3.3.4.1 首都体育学院本科生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2007年首都体育学院王守恒教授出版了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赛事管理》一书,目前,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管理与新闻系、运动系和社会体育与休闲系开设了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并在使用该教材。此教材具有开拓性作用和意义,其局限性在于与北京奥运会实践和理论相比较,这本教材尚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2008年首都体育学院李颖川教授又出版了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一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发展。
3.3.4.2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使用情况
据调查,目前,首都体育学院尚无硕士研究生可选用的体育赛事管理专用教材。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本科生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知识体系不够完善;2)没有体育赛事管理方向研究生所用教材;3)本科和硕士2个层面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课程细化不够,影响该课程进一步发展。体育赛事管理课程不仅是一个综合性课程,随着时代发展和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该课程必然要不断深化和细化,该课程可以继续分化为多门子课程,比如,体育赛事策划、体育赛事营销、体育赛事竞赛组织管理等,然而,目前这些子课程的教材均还没有策划出版。
3.3.5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学管理调查分析
在教学管理上,首都体育学院依托2005年获准建立起来的北京市体育赛事与营销基地,开始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2005年首都体育学院本科生开设了体育赛事课程,同时,开始招收体育赛事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5—2008年这3年期间,主要依托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营销基地进行本科生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和赛事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教学管理工作。这期间,初步制定了本科生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度等系列教学文件。
2008年首都体育学院新成立了体育赛事管理教研室,从而将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转向体育赛事管理教研室为主体,而赛事基地主要侧重于科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赛事基地则为赛事管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提供科研和实习的机会。赛事基地逐渐发展成为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基地,与体育企业联合,进行科研创新,从而带动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大发展。
经调研,虽然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各专业均制定出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等系列文件;但是,由于该课程属新课程,因此,该门课程的规划和管理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目前,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等系列教学文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不完整、教学课时量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偏少、考核办法相对单一、缺乏试题库等问题。
3.3.6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开设情况调查分析
3.3.6.1 本科生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开设情况
首都体育学院本科生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开设情况见表2。
1)开设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系(专业)分析。
由表2可见,单独开设该课程的系(专业)分别是管理与新闻系、社会体育系、运动系,尚未开设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系(专业)分别为体育系、民族传统体育系、保健康复系、竞技体育系、成教部。总的来讲,未开设此课程的系(专业)比较多,这一方面说明此门课程尚未得到全院各系(专业)普遍认可或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此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尚存一些问题,尤其课程宣传和课程影响方面为薄弱环节。
2)开设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总课时量分析。
经过将近6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目前,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课时量明显不足。由于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其涉及内容众多,北京奥运会的管理实践再次证明了赛事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科学,具有自己的系统理论体系。从目前各系(专业)开设的课时来看,仅仅有36学时或18学时,课程数量远远不够,每名专职教师平均每学期每周只有2学时或最多4学时教学任务,教师的工作量也明显不够。
3)开设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类型情况。
从表2可见,管理与新闻系的管理专业为必修课,新闻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均为选修课,此外,其他专业均将赛事管理课程设为全院通选课。显然,该门课程作为必修课的比例明显偏低,说明此课程的重要程度尚未得到相关院系的重视。
3.3.6.2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开设现状
目前,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面向非体育赛事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开设有体育赛事管理课程选修课,由王守恒教授讲授。针对体育赛事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部开设有赛事管理专业方向必修课,由体育赛事管理导师组集体授课。
3.4 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影响分析
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首都体育学院与北京奥组委保持了密切联系,通过承担奥运会筹办任务与选派骨干教师到北京奥组委工作,从而有效实现了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影响。经调研,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影响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原动力
缘于2001年我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因此,我国急需大量懂国际体育赛事运作,尤其是奥运会运作的体育赛事管理人才[3]。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首都体育学院开始了体育赛事管理人才培养的规划与实施。
2002—2005年是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首都体育学院与北京市体育局及澳大利亚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中澳合作高级体育管理人才培训项目,设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并配有专职教师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2002年9月,首都体育学院和悉尼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第1期高级体育管理人才培训班,其目的就是要培养懂得奥运会运作的体育赛事管理人才。之所以和悉尼科技大学合作,是因为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部分教师参与了悉尼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并且,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开设了体育赛事营销、体育赛事活动管理、体育场馆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并具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此培训活动一直持续到2007年,首都体育学院共选拔5批骨干教师到悉尼科技大学学习赛事管理。2004年首都体育学院又与悉尼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体育赛事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首都体育学院有30余位教师参加了该课程班的学习。这些培训班和课程班的开设为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开设及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迄今为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已发展成为首都体育学院的特色课程,在全国体育院校范围内具有明显的优势。
3.4.2 北京奥运会促进了项目管理理论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当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奥运会实践的理论基础为项目管理理论,这就解决了体育赛事实践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的难题,借助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实践明确了项目管理理论对于体育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4]。为此,通过北京奥运会实践,无疑可以大大促进项目管理理论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当中的应用研究,为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知识体系的建立与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3.4.3 北京奥运会加强了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都体育学院领导意识到北京奥运会的实践将是促进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机遇,因此,首都体育学院选派了一部分教师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通过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实践,培养和锻炼了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教师队伍,使得该课程教师有机会接触、学习和掌握迄今世界上最为复杂和最为先进、最为规范和严谨的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最近几届的奥运会的组织管理经验资料,有利于完善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教师的知识结构、扩大其知识视野和学术科研活动范围,有助于丰富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教师的赛事管理实践经验,大大提升了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其此方面的话语权和专业权威[5],并由此带动了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为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4.4 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教学内容的影响分析
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奥运会的管理越来越趋于科学、规范和严谨,由此也不断涌现出了一些崭新的知识领域和先进的赛事知识。例如:体育赛事的思想体系、体育赛事的人文内涵、体育赛事与科技发展、体育赛事与文化发展、体育赛事与环境保护、体育赛事与教育发展、体育赛事与城市运行、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体育赛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育赛事营销、体育赛事的场馆运行管理、体育赛场的包装与策划、体育赛事物流、体育赛事景观、体育赛事交通、体育赛事安保、体育赛事青年营、体育赛事观众服务、体育赛事住宿、体育赛事礼仪、体育赛事媒体运行、体育赛事新闻宣传、体育赛事抵离服务、体育赛事术语、体育赛事信息技术、体育赛事技术标准、残疾人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等内容[5]。这些内容均未在现有的教材中完整地体现出来,因此,我们相信通过参与北京奥运会的实践和对奥运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大大丰富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3.4.5 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材的影响分析
3.4.5.1 北京奥运会丰富了首都体育学院现有的体育赛事管理教材内容
奥运会的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世界先进性,其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各项业务流程都具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规定,这些知识经验对于我国赛事的举办而言,无疑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比如,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如何为观众提供一系列满意的服务活动,如何策划和包装体育赛事,针对竞赛活动进行现场包装与策划,如何进行比赛场馆管理等,国际奥委会针对奥运会的各项业务均制定出了一系列严格、明确细致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手册[6]。这些技术标准和工作手册对首都体育学院目前使用的体育赛事管理教材而言,都是崭新的赛事管理知识,毫无疑问,这些内容都亟待增补。
3.4.5.2 北京奥运会促进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深度开发
考虑到赛事的类别不同,赛事的经营管理理论也不完全相同。例如,职业体育赛事和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理论与方法就不尽相同。考虑到奥运会的经营与管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完全可以按照自成一体的课程进行讲授,这样做既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得以继续传承与发扬,有利于发挥奥运会知识遗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断与国际接轨[7]。比如,奥运会的组织与管理课程。
3.4.6 北京奥运会拓展了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社会资源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教师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实践活动,从而大大拓宽了该课程建设所需要的广泛的社会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借此机会,首都体育学院可以和相关部门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和各管理中心,尤为重要的是首都体育学院由此可以持续性地开展奥运会组织与管理理论研究,可以和国际奥委会相关部门建立合作研究关系。
3.4.7 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的影响分析
北京奥运会理论与实践促使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在教学管理方面需更加规范、严谨和细致,尤其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体育赛事管理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够体会和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因此,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不仅要抓好理论课的教学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抓好体育赛事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考核环节,从而强化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能力水平[8]。
3.4.8 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影响分析
通过参与北京奥运会的实践,促使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反思,基于体育赛事实践性非常强,课堂上只讲授体育赛事管理理论,容易枯燥和单调;因此,需要加强“体育赛事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辅以大量的教学视频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才具有吸引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促使首都体育学院开始着手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建设。
2)全国范围内在本科层面仅有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等4所高等体育院校开设有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仅有首都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2所院校,这说明目前全国范围内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在高等体育院校(含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开设未得到普及,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具有领先优势。
3)从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在首都体育学院开设情况看,目前开设此课程的系比较少,仅有管理与新闻系、社会体育系和运动系,其余各系均未开设此课程;从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课时量来看,该课程课时量明显不足;从师资队伍角度看,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师资队伍实力比较雄厚;从教学内容看,还不够完备;从教学方法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从教材建设角度看,该课程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和不完善。
4.2 建议
1)确立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建设中长期发展目标,尽快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首都体育学院精品课程,力争3~5年内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2)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院各系均开设体育赛事管理课程,增加该课程的课时量。
3)应加快修订现有本科生体育赛事管理教材,研发体育赛事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所需专业教材。
4)加快体育赛事管理课程体系的深度开发。如开发体育赛事策划,体育赛事营销、体育赛事竞赛组织管理、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职业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职业体育赛事概论、赛事经纪人、奥运会的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5)应继续加大对体育赛事管理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此方面的理论水平。
6)应继续加大对北京奥运会知识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形成奥运会组织管理教材,争取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奥运会知识引入课堂,促进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管理课程的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研究特色。
7)应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
8)应加强体育赛事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参考文献:
[1]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奥运知识培训材料汇编Ⅰ[M]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8,203238
[3]刘敬民.刘敬民给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副主席的汇报讲话[R]
[4]刘淇.刘淇同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报告会上的讲话[R]
[5]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北京奥运培训工作文件汇编(一)[G]
[6]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卢勇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22
[7]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4952
[8]李雪,蔡志义.北京奥运会项目管理实践与创新:访奥组委总体策划部[J].科学中国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