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官场生态下的“空降”对策

2012-04-29 19:24:04储建国
人民论坛 2012年7期
关键词:层级干部基层

储建国

随着“空降”干部的增多,人们对他们的作用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传家宝,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起到锻炼干部,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有的认为“空降”干部就是为了镀金,干个一两年,还没有摸清下面工作的门路,又被调走了,严重挫伤了地方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地方的安定和发展。

对地方生态进行专业性诊断

“空降”干部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应该是干部交流和培养制度中的一项正常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同时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舆论比较普遍地认可从基层选拔干部的方式,而对空降和“回锅式”的选拔方式批评较多。其实,在很多国家,包括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类似“空降”干部的做法都是存在的。这里面有人才成长的内在机理:一个可选之才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可以激发他的兴奋感和创造感,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面还有管理创新的内在机理:那就是当一个地方陷入本地人际关系僵局,工作停滞不前时,一个强有力的外来因素容易打破既有的格局,打开新的工作局面,这也就是所谓“掺沙子”的正面意义。

那么,如何发挥“空降”干部的正面作用,克服其负面作用呢?一个关键的思路就是着力点不要放到培养干部人才方面,而是要放到促进地方发展方面。只有后面一个目标实现了,前面一个目标才能达到。

经过多年的不折腾式发展,在各地形成了某些局部性的“政治稳定态”,这种稳定态是依靠相对稳定的干部间关系网络来维持的。这种网络如果能够积极顺畅地运转,就能够安定一方,保障一方的平稳发展。如果运转失灵,那么该地方的安定和发展就会出问题。解决这种问题要么通过本地治理体制的变革来实现,要么通过引入外来强力因素来实现。本地治理体制的变革除了极少数得到上面支持的强人能够做到之外,对于大部分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剩下的只能依靠引入外来强力因素,这种因素可能是物的因素,也可能是人的因素,这里讲的是人的因素。我们的确看到不少地方因为上面派来的干部而打破了既有的僵化网络,打开了工作局面,推进了地方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决定派“空降”干部到地方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对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工作状况、发展局面等治理状况做一个专业性的诊断。这种诊断是让“空降”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必备工作,只有做好了,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地方的问题,促进地方的发展。如果不做这种诊断,往往既妨碍了地方的发展,又挫伤了地方干部的积极性。譬如说,某地短期内下派了一大批上级机关的干部到基层工作,平均每个基层单位“空降”了两名领导干部,结果这些干部对基层情况一窍不通,很多基层的工作在交接后一两年内处于停滞状态,基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都受到很大的伤害。

这种“空降”干部可能还不只是解决“镀金”问题,而是解决上级机关的人事矛盾问题。也就是说,上面没有那么多的位子安排了,但想上位的人有很多,就大批地安排他们到地方去,到基层去。这样一种思路所带来的危害更大。

根据三类不同层级空降干部

那么如何来做地方治理诊断呢?这里面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但从治理质量层级上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重度腐败层级,也就是说,一个地方或基层的领导班子整体性地腐烂了,他们结成相对稳定的团伙,集体性地滥用权力,侵吞国家和社会的财产。对于这样的地方,需要上面在反腐败的过程中,空降强有力的干部,同本地那些受打压的正派干部团结起来,树立正气,打开工作局面。这样的“空降”干部是有利于一方平安的,其正当性程度会很高,很受地方正派干部和广大民众的欢迎。

二是僵化停滞层级,也就是说,一个地方或基层治理中没什么严重的腐败现象,但通过各派系、各山头形成了错节的关系网络。干部们在这些网络中只看重个人的或派系的私利,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于这样的地方,空降干部就要非常谨慎,如果不了解情况,随意地空降干部。那么往往既不能改进该地的治理局面,也不利于“空降”干部的成长。既害了地方,又害了干部。僵化停滞的地方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做进一步细致地诊断,选准好突破口,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同时不挫伤更多干部的积极性。这并不意味着消除山头和派系,而比较好的结果是承认山头的存在,但不搞山头主义,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三是发展瓶颈层级,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干部队伍,尤其是主要干部是有上进心的,有比较强烈的将本地发展起来的愿望,但遇到了一些障碍或瓶颈,通过本地的力量难以克服,这时候,他们需要引进外来的力量,外来的人才。在这种地方空降干部,上级部门不能想当然,而是要认真听取和尊重地方领导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说,要形成这样一种状况:是地方主动地要求空降干部,而不是上级主动地派“空降”干部。譬如说, 2009年,湖北省接受了13名来自中央金融系统的“空降”干部,他们分别挂职武汉、随州、黄石、孝感、荆州、襄樊、恩施、宜昌、十堰、咸宁、荆门、鄂州和黄冈等13个市州的政府副市(州)长。湖北省接受这种“空降”干部的意图是明显的,那就是湖北省领导希望在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解决资金瓶颈的问题。不管最终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但这种“空降”干部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地方干部欢迎的,也是能够得到本地民众理解的。

上面三种治理状况对空降干部都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需求,如果对这些状况经过认真地分析,合理地诊断,适当地空降干部,那么就能在实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目标的同时,达到锻炼和选拔干部的目标。

(作者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导)

责编/王慧张晓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层级干部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走基层
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13:19:48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