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2-04-29 19:07周常建
考试周刊 2012年63期
关键词:动手情境情感

周常建

摘要: 动手探究问题真相、有效解答问题,是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生动反映。高中生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和实践,动手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已基本形成。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对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探究实践的技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性教学运用策略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特点,他们总是表现出对未知现象或问题,充满能动探索、研究的积极特性。高中生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和培养,已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素养和习惯。其中,对知识的探知、问题的解答,具有积极主动的表现。加之,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成为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教学目标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实践的内生情感,创设学生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开展富有成效的探究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设置质疑问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情感

学习情感是学生能动探知新知、有效解答问题、主动创新思维的“思想保障”,更是学生学习品质和数学素养内涵的重要表现。高中生虽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与其他阶段学生一样,同样需要外在因素和内在情感的有效驱动和渲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疑惑之处充满能动探究情感。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学习情感的内在特性,有意设置难易适度又有递进性的“疑惑”问题,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启迪学生思维的潜能,引起学生探究解答的兴趣与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带着积极情感参与疑惑问题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充分观察、讨论、思考等亲身实践活动,使之“思”中有“获”,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师利用高中生“好奇、质疑”的心理特点,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sin30°、cos30°、tan30°的值,那么300°,30000°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知活动,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这样,学生在感知问题情境过程中得到的信息与教师所提的问题产生了冲突,因而产生了疑惑,从而探究解答的内在情感得到激发,主动探知“真相”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探索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创设动手操作情境,传授学生探究实践方法“精髓”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动手解答所获得的经验体会,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在遇到困难和难题时,经过思考,纠正,得到问题的有效解答,能够深刻领会问题解答的要领和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知识传授或问题解答中,要善于设置出学生能够进行动手操作和解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与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之中,进行有效操作和解答问题活动,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一节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内容,在新知讲解环节,设置了问题情境:“在山顶B出测得地面上A点的俯角为a,在塔基D处测得这一点的俯角为b,已知铁塔的高度,试求出的高度。”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条件,进行作图,并结合“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内容,开展解题活动。学生结合所作图形,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及正切的几个重要公式”,进行了初步的解题活动。接着,教师根据学生解题结果,对新知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二次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问题的解法。

三、搭建问题评析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实践活动效能

在上述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矛盾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开展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辨析的水平得到了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并且使学生在评析问题中,能够检查反思出类似问题解决过程中易出现的情况,并能给出正确解法,从而体现了思维的反思性。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去研究、探索、发现、检验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解答问题、分析问题、辨析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猜你喜欢
动手情境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也来动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动手画一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