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04-29 19:07:15徐新文
考试周刊 2012年63期
关键词:独创性教材思维

徐新文

摘要: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这是学生感觉负担重、学习苦的重要原因,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佳。作者结合自身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呢?我认为只要使学生觉得学习有趣味,自己想要学习,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苦、负担重,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增强。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有趣呢?

一、设置疑问

“学贵有疑”,新课引入“疑”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疑”进行探索,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寻找到解疑的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通过主观努力,找到解疑的钥匙,他们就会产生自豪感、优越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

兴趣激发需以欢乐的教学氛围为基础,因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较快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

二、重视实践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动手、动眼、动脑、动口,这符合学生求智好学的心理特征。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同时使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产生学习兴趣,因为谁都想学好一种或多种特长,为自己走向社会服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厌学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实现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求异思维

所谓思,即求异思维,就是以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朝多个方面思考,从多方面来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举一反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不失时机地启发他们,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以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求有不同变化和思路。

四、启发的方式的运用

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性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在课堂上才能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五、创新思维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他的课就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在独享一片风景。从心理学角度说,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一位作家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傻子。”首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这个道理。特点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

独到的东西总会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从众。平庸者只肯定别人肯定的,也只否认别人否认的。至于那些应该肯定而别人没有肯定的东西,他是断然不会点头的;同样,对于那些应当否定而别人没有否定的东西,他也不会带头说不。所以,一般来说,你想从平庸者的教学中讨到让你开窍的钥匙,往往是徒劳的。

六、知识激趣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的确,教师不仅应该是他教的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涉及,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吐语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春风,使其如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其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而来的艺术“精品”。它能让学生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与广博相对立的是单薄、干瘪,知识贫乏的教师讲起课来干干巴巴,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经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定势就会改变,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求知欲也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有兴趣,教师寓教于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达到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河北大众教育出版社,2012.03.

猜你喜欢
独创性教材思维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试论我国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
法制博览(2018年25期)2018-01-22 15: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