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2012-04-29 00:44:03许玲永
考试周刊 2012年63期
关键词:教材语文老师

许玲永

摘要: 当历史的车轮匆匆驶入20世纪80年代之际,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在中国的教育史篇中注入了两股新鲜血液:能力和素质。从此,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成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旋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又为新世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这次基础教育课程从体系到教材内容都作了多方面的调整和修订,力度大,意义深远,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巨大挑战。

关键词: 新课标教师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

多少年来,“教材重点论”、“大纲指导论”固定式的教育模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教师“唯我独尊”、教材“非它莫属”、大纲“独霸一方”的封闭式的教育形式“一统天下”,形成了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命是从”的不平等、不合理的教育关系。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老师的权威(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高于一切。表现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居高临下”,而讲台下,同学们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表现在教育形式上,往往是要求学生遇见老师要主动问声好,却很少听见老师真诚地向同学们道过谢,更不用说主动问声好,似乎这就是“习惯成自然”。这些年来,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合理的教育理念,才导致学生个性和自主性的缺失和泯灭。这种理念抹杀了学生的求知天性,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新课程体系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摆在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位置,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和谐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老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未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方式(交往)使老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友好、平等的人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教育和发展的目的。

二、重现审视教材的功能,树立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

一提到课程、教材,大多数教师很自然地把它们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无形中把它们局限在“课程表”中所列举的一门门具体的学科上。如果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一些反思,定会发现自己确实对课程、教材本身的功能、价值关注得太少太少。受传统的课程观的束缚,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对课程和教材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使一门课程、一份教学大纲成了一个教师的全部内容,教学大纲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据,而每一学科的教材则是教师唯一可使用的“工具”。受这种认识的支配,教师很少也难于从课程的角度看待和思考诸多教育现象和问题,在教育活动中施展的余地极少,创新的空间极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共识就是:不改革人们的课程意识,素质教育的路子就通不了,实施素质教育就举步维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实施课改工程更是势在必行。

三、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服务、综合教学能力。

新一轮课程目标的启动,急需一大批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教师。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高素质教师。这不是因为有了“综合课”,有了综合实践活动,即便是一门学科中也有一个“综合”的问题。实践表明,各学科自立门户、独立作战的教育方式,都不是发挥优势,也不可能取得实效性的“战绩”;相反,如果我们携起手来,将各科的有效知识点联合起来,加以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优势,那么,就有可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方面,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驾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去讲解语文,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从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内容上已经形成大文、大理的融合,并注重学生在融会贯通基础上进行发挥和创造。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实践性和研讨性。这就要求老师在思考问题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捕捉多方面的信息,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意识。

教师应该对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注意从生活、从社会这个大“锅炉”里掏取知识,吸取能量,注意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寻找教材内容。如何掏取,如何利用那些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作为课程资源,成为学生的“营养品”,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知识修养,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结构,树立新的探究、科研意识。

新课程实施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对传统的以“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及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下构建的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并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教学的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的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对于习惯了讲台和照本宣科的教师来说,构建自身全新的能力结构成了必然要求。这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尽快更新能力结构,争取尽早实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者的转变。同时,也要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才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中有所作为,从而成为新时代教育创新的实践者。

猜你喜欢
教材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