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红亚
建筑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缺乏趣味性,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为适应教育改革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从更新教育理念入手,以学生为本,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及创新,为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建筑业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结合几年来的“建筑力学”教学工作实际,谈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力学概念和规律的认知,建立合理的力学概念模型,为学习结构选型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由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力学概念普遍缺乏理解,因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探索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的教学改革设计,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建筑力学教材教学内容较多,基本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内容的叠加,除在广度上反映不够外,在深度上片面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却很少联系结构构思的实际;只顾及三大力学自身的系统性,缺乏灵活、通俗的阐述;偏重于计算原理和公式推导,而忽略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应用。长期以来,教师满足于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力学规律的认识总结较少,重视定量分析,而忽视定性分析;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忽视基本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间存在技术空白,影响建筑师创造力的发挥。
二、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我在讲授本课程之前会进行一次教学摸底,内容包括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对建筑力学的了解,是否有兴趣学习本课程,粗览教材后想学哪个章节的内容、怕学哪个章节的内容,为什么,等等;教学过程中会利用课中、课间等经常性地了解学生哪些问题没有掌握,对教学方式方法有何要求,等等。目的就是根据学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实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我认为分层次教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上分层次。我以“够用为度,注重实用”为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应知应会部分和理解提高部分,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结合评价体系,只要掌握了应知应会部分就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二是教学进度上分层次。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统一教学进度,有可能使基础很差的同学因跟不上而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而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又会因“吃不饱”而缺乏学习激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练习、作业完成情况与经常性的摸底实行不同进度的教学。具体做法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课堂教学主进度,进行统一教学;课堂练习时或课后对个别基础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对已掌握统一授课内容的学生加大练习难度或指导其超前学习。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尝试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但是能使绝大多数同学动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班级学风建设也有促进作用。
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另一方面,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既要帮助学生学会,又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以多媒体技术为辅的现代化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像、图形、视频、动画和音频于一体,通过计算机经过数字加工处理,将音像技术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高新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加深印象,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有利于温故而知新,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单位时间里提供的信息量大,以开阔同学们的眼界;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教和学充分地结合;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渐渐地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建筑力学”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建筑力学课程知识点多、重要公式多、复杂例题多、图形图表多,从而增加了教和学的难度,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的学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存在种种弊端。多媒体引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世界。能使学生从简明、生动、有趣的动画中获取知识。对所学内容产生“难点不难,疑点不疑”的良好效果,给建筑力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索,学会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思考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教学有关“梁的正应力强度”时,要提高梁的抗弯强度,主要是设计和选用合理的截面,“什么样形状的截面才是梁的合理截面是矩形、工字形、槽形还是圆形?”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截面形状的合理性,可以从正应力分布来说明。弯曲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规律分布,梁弯曲时,距中性轴越远的地方正应力越大,所以材料离中性轴越远越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根据这个道理,可以得出空心圆截面比实心圆截面合理;把矩形截面中部的一些材料,移至上、下边缘处,从而形成工字形、箱形、槽形等截面形式是合理的结论。建筑中常见的空心板也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这样既可以节省材料,又能减轻自重,降低成本。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六、以育人为本的教学法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历史使命,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体现的不仅要教好书,更为主要的是育好人。要将其融会于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件事,以及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把被忽视的道德教育贯穿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双重教育,使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懂得学习和做人同样重要,做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有知识的、有益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