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虎
摘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它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经济体制市场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等诸多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这些挑战,积极探索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7-0125-03
一、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战略性问题。所谓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主权免于内部或外部各种敌对力量威胁和破坏的一种状态。新时期,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安全的内容也悄悄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它已由传统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逐渐转为新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内容。在诸多新要素中,意识形态在国家安全中处于极为显著的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家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根本政治制度、政治意识形态等免受内外各种势力侵袭和威胁的社会状态。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因为所有的国家安全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问题。只有政治是安全的,才能有效地维护经济、文化、社会等其它领域的安全。当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点内容是要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在国家主权和根本利益的维护上,意识形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该国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在各种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精神要素的结合体,它是该国国家利益和价值取向的选择和体现。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排他性,它一旦确立,将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约束力和规范力。因此,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可以加强我们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强民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通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可以揭露西方各种敌对势力言论的实质,增强民众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免疫能力,彻底瓦解西方“分化”和“西化”我国的阴谋。
(二)意识形态是国家经济安全的精神动力
经济安全是指在经济社会系统运行过程中,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或措施消除其内在的不稳定因素,而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从宏观层面看。国家经济安全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其中,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动力,社会稳定是国家经济安全的表现。如果没有经济发展,经济就会丧失其自身的生存能力和抵御外来威胁的能力,那经济安全就无从谈起。如果经济发展引起了经济内在要素的矛盾和冲突,且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从而引发社会动荡问题,这也非经济安全的目的所在。因此,经济安全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而社会稳定则是经济安全的价值所在。在追求经济安全的过程中,意识形态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形态可以发挥其激励功能,解放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冲破传统教条的束缚,让大家积极投身于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遭遇社会震荡和不稳定问题时,可以发挥其稳定功能,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引导,化解社会矛盾,营造社会和谐。
(三)意识形态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和化解潜在的文化风险,抗击外来文化冲击。以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被威胁的一种文化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精神层面,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和生活方式的安全等等,而其中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安全是文化安全中最为深刻的核心内容,因为它支撑人们的言行模式和生活方式。冷战结束后,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成为一个各国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更加方便快捷地交流着各种异质文化的同时,文化的矛盾、摩擦和冲突也与日俱增,不可避免。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改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大力吸收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可以使我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力。
正因为意识形态在国家安全各要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成为当前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安全离不开意识形态安全,没有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安全是不可靠的、不现实的。因此,当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深刻认识其在国家安全中地位和作用,认真分析其面临着诸多挑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处国际国内环境是复杂的,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多样的,其中突出表现在经济体制市场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挑战。
(一)经济体制市场化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些新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阶级结构比较单纯,但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人们原有的利益格局、阶层结构、社会地位日趋复杂、多样。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之外,还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结构的这些新变化以及给人们利益关系带来的影响,使人们开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产生怀疑。_2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人们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物质生活的追求,而逐渐忽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一些能够服务于最大限度地获致物质成果的思想观念,不断地被推崇,而计划时代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在没有加以具体分析的情况下被无情地加以抛弃,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忽视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为市场经济时代的无视集体利益的个人利己主义所取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也随之盛行起来。因此,人们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思想观念也对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挑战。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是经济市场化、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任何国家都无法摆脱这一强劲的势头。全球化的影响是广泛的,它不仅仅发生于经济领域,还体现在政治、文化、军事、技术等领域。因此,对于处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来说。全球化势必会对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如果说在冷战时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通过军事打击、政治干预等显性方式来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话,那么今天,全球化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更为隐蔽、更具杀伤力的方式,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在经济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利用经济合作、技术支持等手段,附带推行西方的文化价值理念,有时还以此为借口干预别国政治,建立所谓的“民主”制度。在文化领域,借助文化载体,推行西方价值观念,是当前西方世界特别是经常采用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大众消费主义文化已充斥到世界各个角落,中国也不例外。这些大众性的文化消费品,大多有着大众流行观念的外壳,但在其外壳下却包裹着主导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我们如果不能对这些文化产品进行有效的鉴别和剥离,必定会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挑战
当今世界是一个由互联网构筑的信息化世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不仅昭示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也日益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信息一体化的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互联网技术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们掌握着核心技术手段,因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往往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技术优势,通过各种技术途径,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从而达到破坏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目的。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互联网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而且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多元化,发布途径多样化,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接受各类信息,这些特点大大消解了我国传统媒介的话语垄断权,使得国家在社会舆论的监控方面难度加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危及到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四)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挑战
经济体制市场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传播网络化正日益改变着我国社会面貌,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存在是意识形态形成的基础。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丰富的社会现实使人们产生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也使我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即传统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国内意识形态与国外意识形态、先进意识形态与落后意识形态的共存和斗争的状态。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格局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乃至行为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复杂斗争的时期,我国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格局,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出现信仰危机,迷失方向,甚至信奉所谓的“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错误观点。从而大大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凝聚力。
三、积极探索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对策
面对经济体制市场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以及思想观念多元化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这些挑战,积极探索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一)以发展为导向,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
面对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格局,要有效地巩固意识形态安全,还需要协调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为此,我们应该以发展为导向,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首先,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待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对待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应该抛弃传统的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传统思维方式具极端性和对立性的特点,它将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视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并对之采取简单的排斥和斗争的方式加以解决。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客观地评价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除个别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主张,大部分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团结方面还是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有益补充。其次,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辨别多元化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科学的分析方法。我们应在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运用这一科学的方法,深入分析和探讨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所形成现实基础、历史依据、以及它们的正负效应等问题,积极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和引导工作,在差异中求认同,在多元中求共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由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下的积极、健康的多元意识形态并存的局面。
(二)以网络为手段,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互联网在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因此,在网络时代,要有效地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除做好防御工作外,还应积极利用一切网络技术手段,主动出击,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首先,加强网络监控,消除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宣传。我们应积极加大网络技术研发的力度,完善各种网络监控的设备、系统、软件,最大程度地防止和过滤网络媒体上的种种“西化”、“分化”以及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在加强网络监控的同时,为防止网上各种反动以及其他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所造成不良舆论影响,我们还应做好网络宣传工作,加大宣传攻势,报道事实,告知真相,努力使广大网民从这些虚假、错误的言论中摆脱出来。其次,利用网络阵地,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西方社会凭借其技术的优势,抢先一步占领网络这一舆论制高点,并不断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如果我们继续任其发展。放任不管,无异于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丧失了一块重要的舆论阵地。为此,我们要利用网络媒介的独特优势,以多国语言的形式,建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网站,扩大对内对外的宣传,并及时更新内容,不断提高宣传艺术,从而保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国内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社会中产生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三)以文化为载体,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富有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其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识。文化是多层面的,它也有政治性内容,但与意识形态相比,其更多的是处于隐性状态,因而在国际交流中它比意识形态更富有活力。因此,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浪潮,我们要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除采用消极的防御措施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发挥好文化载体的优势,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扩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首先,主动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竞争力。历史告诉我们,在意识形态的交锋中,意识形态的自我封闭、退却都是毫无裨益的,这只能导致自我生存能力的下降。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精神,主动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寻求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制定游戏规则的被动局面,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商品”,提高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其次,积极发挥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世界文化发展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应当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文化交流途径,向国际社会介绍、宣传我国富有历史意蕴的传统文化和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文化,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并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认同,从而为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力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杨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