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军训工作开始遇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军训工作已成为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该文以高校学生军训实践经验为基础,尝试探讨提升大学生军训质量的有效路径。
高等院校;大学生;军训;《兵役法》;《国防教育法》
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兵役法》《国防教育法》赋予高校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国家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自1985年实行三次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以来,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不断深化发展,呈现制度化、普及化趋势,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发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军训工作开始遇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军训工作已成为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军训观念存在偏颇。近年来由于受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一些高校和学生对大学生军训的内涵、战略意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导致了军训目的上的偏颇,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军训质量的提高。部分学校仅仅把军训当做加强学生管理的手段而忽视了军训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部分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态度不够端正,或以体验军营为目的参训,或认为军训过于重视形式,“军训无用论”、自由散漫等现象普遍存在。
大学生军训资源相对匮乏。大学生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建立健全学生军训工作长效机制。部分高校对军训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相应规章制度保障军训开展,组织、物力、人力投入不够,甚至没有专门部门、经费负责学生军训工作组织;二是校内资源难以满足规模日益扩大的学生军训。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军训时间和地点又相对集中,军训后勤保障难度大的现象日益凸显。
大学生军训成果难以保持。目前大学生军训多集中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训练课目,严格按照军队的条令化要求进行活动,取得的成果十分明显,但短期化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军训结束,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干扰。军训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品质在大学生活的磨合过程中开始停滞、甚至倒退。学生在军训期间发掘出的各类特长、爱好往往也缺乏持续的关注和培养。
2.大学生军训工作的优化路径
加强军训组织领导,构建干部培养机制。学生军训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多领域、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高校应成立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其统一领导下由相应职能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院系抽调人员共同参加军训。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工作实效性。建立部门骨干参训机制。为保障军训工作圆满完成,学校可从各职能部门抽调骨干人员参加学生军训,要求参训干部要把军训作为锻炼自身能力的一个平台,充分认识到军训的重要意义,做到尽心尽责、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团结协助。军训结束后,组织部门会对参训干部的表现进行民主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人事档案。建立新任辅导员参训机制。为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建立了新任辅导员参训机制。例如,规定新留任辅导员、机关兼职辅导员必须参加当年军训,与新生一起朝夕相处全程参与。把军训当作入职前的第一次培训,可藉此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提高辅导员自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为日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建立学生干部培养机制。为协助军训工作顺利开展,可选拔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军训职务,协助辅导员做好参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军训工作的锻炼,不仅使这些同学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均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且也为各个学生组织的壮大培养锻炼了大批后备干部。
突出思政工作核心地位,树立正确价值观。军训是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思政工作成效最为显著的阶段。军训期间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始业教育、党建、团建工作,强化新生党员责任意识和先锋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学生的作用,不断增强基层连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重视始业教育的基础作用。始业教育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对培养新生环境适应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把军训与始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军训期间大力开展爱校荣校教育、安全法制教育、适应大学教育等各类活动,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确立正确奋斗目标,为其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突出基层组织的先锋作用。为加强军训期间参训学生的党建团建工作,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参训学生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建团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确保参训学生树立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学校可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宣传和介绍军训情况,营造快乐军训的良好氛围,达到了鼓舞士气、振奋斗志、激励军心的效果。通过举办大合唱比赛、征文比赛、教官评选、摄影比赛等活动,丰富军训文化生活,增强参训学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弘扬健康向上的绿色校园文化。
重视军训成果转化,建立长效育人体系。高校应把学生军训纳入学校的整个人才培养体系,采用多种途径确保军训成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效用。持续关注学生素质拓展。在军训期间,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在丰富军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社会工程。学校应大力推进国防教育的改革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内容,继续普及国防基本知识,把国防教育作为学生军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国防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开展军民共建,增强认同感。军民共建是构建军训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通过共建可以使军地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相互的建设,特别是高等院校与部队的军民共建,学校可以依托部队开展学生军训、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把部队当作学校的素质教育基地,促进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队可以依托学校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科研等,促进军队的知识化、专业化建设。同时,军民共建可以促使大学生与基层官兵的角色互动,产生同龄人的思想共鸣,达到相互认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特别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集体观、挫折观等人生观、世界观有重要的意义。
[1]杨世红等.对构建大学生军训成果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大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