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泽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杂文家吴非《不跪着教书》,呼唤着师道尊严的回归。
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大体有三层含义:一是老师“道尊”,老师集信仰和知识于一体,尊重老师也是尊重信仰和知识;二是老师“自尊”,老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敬重;三是老师的“他尊”,种种礼仪规范确保其他社会成员尊敬老师。
今日之中国“师道尊严”已经严重沉沦:首先,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蜕变,师生间因为缺乏共同信仰,更缺乏情感沟通,使“道尊”传统黯然不彰。其次,部分教师品行不端、学术腐败、不安心“传道授业解惑”本职工作等不良现象,成为侵蚀“师道尊严”的公害和毒瘤。第三,似是而非的师生平等观以及独生子女渐多等现象,弱化了尊师重道的传统,颠覆了尊师的风尚和礼仪,老师的“他尊”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民族。为师不尊、为生不敬的不良风气,会使我们的教育失去传统的同时,失去未来。
作为教师,我们急切地呼唤师道尊严的回归。尽管,我们无力挽回传统意义上的“道尊”和“他尊”,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便是“自尊”。
教师何以自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的八字校训简约而准确的诠释了为师之道。“传道、受业、解惑”,践行这三者,也离不开“学高”、“身正”。如果能以如此“师道”规范教师,治学育人,何愁“师严道尊,民知敬学”?
教师捍卫自身尊严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谓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标也便是“学高身正”,是教师的职业尊严乃至生命价值的体现。
1.学识渊博,儒雅大气——教师赢得尊严的首要资本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学识。争做学习型教师是现下校园里提得最响亮的口号,其目的也无非是提升教师专业文化知识。
教到老,学到老。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学识,才能具备赢得尊严的资本!
校本培训,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沙梁中学开办了“师德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名师前来主讲,讲座内容涉及课改理念、课堂教学、教育动态等,让全体老师接受先进理念的引领,让教师丰富内涵,积蓄儒气。
阅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我们常说,教师是一个文人,一个读书人,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多读书,看杂书,厚积薄发。学校广泛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老师们通过相互交流,谈体会,谈收获,谈心得,相互碰撞,引发教育智慧的火花。
如果说“沙中师德建设”,是自上而下,代表了学校的意志,读书沙龙则是自下而上,代表教师自身的喜好,而我们每学期进行的各种论坛则是中间开花,是观点的交峰,思维的碰撞。我们组织青年教师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德育论坛等。
上述各种活动的开展,对于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学术的氛围,研究的氛围,使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学习阅读练就的是内在的儒雅之气,而教师的外在形象同样是一本教科书。
教师教书,手上拿的是教科书,课堂上教的也是教科书,每一个教师,自身也是一本教科书。教师的形象,从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仪表特征,到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甚至坐、立、行的姿势等举止信号,还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手段——语言,以及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礼仪水准,都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风采,体现教师的尊严。教师的一举一动,足以让人效仿;一言一行,堪为师表典范。
如果说教科书,传授给学生的是知识,使学生更聪明,那么教师的言行举止,则在潜移默化中熏导着学生的做人,给学生以人格上的健全和完善。
2.教学自如,轻负高效——教师赢得尊严的坚挺脊梁
学识渊博、儒雅大气使教师挺直腰板站稳讲台,得心应手,深入浅出,入木三分,通透流畅,自如驾驭课堂教学。
课堂是体现教师尊严,展现教师专业水准的主阵地。关注课堂就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成长。“高质量,轻负担”评判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沙中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三个层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准:课上好,这是基本要求,体现教师的职业素养;好上课,这是价值认同,呈现教师的职业归属;上好课,这是目标追寻,实现教师的事业追求。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不是他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基本功,而是他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能上公开课,能写论文,能辅导学生获奖,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以人为本,以心换心,真诚沟通,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
“三位一体”新型教研组,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学校积极探索校本研修新体系,构建了包括教研、教科、互研的“三位一体”的教研组,教研组长既是课题组长,也是互研组长。教研组定期组织课堂教学展示、教师读书交流、教学案例剖析、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引领教研组老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学方法、寻求教育理论支撑,“三位一体”的教研组工作,充满生机,对促进教师快速实现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育科研,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一线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科研是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以“三位一体”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将教师个体零散的研究进行有效的整合,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全体教师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教学反思,挖掘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教学反思的作用在于通过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达到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缩存在偏差的目的,形成教师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我们所采用的反思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个体的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二是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教研组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以此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3.家长美誉,学生认同——教师赢得尊严的根本基础
教师尊严体现在过程的体验,于在于成就的取得,在于家长美誉和学生认同。
教育成功与否不在于培养了多少高分学生,也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服务的过程是否令人满意。
师生交流要“亲和”。师生之间的“亲和”,是以“平等”为前提,“喜欢”为基础,然后才是“理解——信任——依赖”。
家校沟通要“融和”。家校沟通方式是多元化的,沟通宗旨是开放,包容,完善,学校校规定一学期100%的家访,我们不敢奢
望,我们所做的一切能赢得每一位学生或家长的满意,但是我们必须具备以一颗“善待之心”为每一位学生服务。
凭借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对学生发展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使学校的教师始终在学生家长中拥有最好的口碑。
4.个性发展,团队协作——教师赢得尊严的动力源泉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一千名学生,就有一千种个性,我们在积极倡导为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谋划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掘教师追求事业成功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展现百花齐放的教育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借助团队捆绑机制,实现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校本我荣,校兴我光;如沙中第二任任新平校长所说,沙中精神是由沙中老师来代表;沙中老师都是展示沙中形象的窗口;每一个教师的行为举止都代表沙中的符号。”
实行自主式管理,为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提供平台。学校倡导“非人管人,我管自我”的自主式模式,在教师恪守师德规范,遵循教育规律,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学校鼓励教师自主确定发展目标,鼓励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长,鼓励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走自主发展之路。
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引领教师走向不断自我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境界,引领驾驭不断寻求生命的意义、不断追求事业的乐趣,最终赢得教师的职业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