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吉林省消费水平策略选择

2012-04-29 13:36:15刘鑫丁立红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7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吉林省

刘鑫 丁立红

[摘要]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近些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各项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步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然而,吉林省消费水平总体上是比较低的,所以要实现吉林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把消费水平提高上去。

[关键词] 吉林省;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22

[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07- 0043- 03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近些年来,吉林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全省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发展。

1吉林省消费水平总体情况

1.1 消费率明显低于投资率,且逐年走低

GDP从使用的角度看,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3个部分组成。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其占GDP比率即为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其占GDP比率即为投资率。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反映净出口需求,即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与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差额。吉林省这一差额为负值。近些年,吉林省投资需求增长加快,投资规模扩张明显,资本形成总额近5年年均增长 28.3%,不但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16.3%的增幅12.0个百分点,更高于同期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0.7%的增幅17.6个百分点。吉林省消费率由2000年的62.7%下降到2009年的44.3%,而投资率同期由37.7%上升到79.6%。

吉林省最终消费率逐年下降,其中居民消费率也是逐年走低。2000-2009年最终消费率下降18.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了16.2个百分点。

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看似单纯的分配问题,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实质上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问题。从国际经验看,长期的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最终消费需求被压抑,较高速度的持续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目前,发达国家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约20%∶80%,即使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其消费率也在60%以上。吉林省2009年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为79.6%∶44.3%,已成为制约今后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显然,近些年,吉林省GDP以10%以上速度持续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是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此以往必然难以为继。因为,投资率长期偏高,消费率偏低,会加剧能源、原材料和运输供求紧张矛盾,加大通胀压力,投资效率下降,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

1.2 消费率不但低于南方省份,同时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0年吉林省的最终消费率为62.7%,在全国还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高于临近省份和南方发达省市; 2005年,吉林省的最终消费率已经呈现下滑的趋势,仅高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2009年吉林省的最终消费率为44.3%,分别低于全国、浙江省、上海市、黑龙江省3.7、2.1、7.0和11.4个百分点。

1.3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低于投资的拉动作用

近几年,吉林省GDP增速加快,主要是投资拉动较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低于投资的拉动。

2000年,吉林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高于投资拉动0.8个百分点。但到了2009年,吉林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低于投资拉动4.4个百分点。说明目前吉林省经济发展属于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投资拉动占主导地位。

1.4 城乡居民消费处于中游水平

目前,国家统计制度中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统计指标有两个: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二是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团体的消费品总额。其中包括城乡居民消费和社会团体的消费。在现行的统计制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居民消费额和社会集团消费额分不开,但有关测算表明,居民消费是消费需求的主体,所占份额在70%以上,社会集团消费不足30%。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的排位看,吉林省近5年一直保持在第16位,超过吉林省经济总量的排位,也超过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排位。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吉林省居民及社会集团消费处于中等水平。

1.4.2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用于日常生活的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与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等八大类支出。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近几年呈现逐年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吉林省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由 2005年的 6 794.71元增加到2009年的10 914.44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7位前移至第 12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2 306.0元增加到 2009年的3 902.90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6位前移至第14位。可见,吉林省经济近些年来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在全国的排位有所前移。经济发展使居民受益,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吉林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虽然排位前移,但其绝对值2009年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分别低于邻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的人均水平。说明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步伐相对较慢,已被邻省拉在了后面。

2制约吉林省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

2.1 较低的收入水平制约了吉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与持久收入的关系是恒定的。居民消费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保证。近年来,虽然吉林省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全国水平和其他省市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而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2009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 006.27元,排在全国的第22位,同比增长9.2%,排在全国第11位;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 266元,排在全国第10位,同比增长6.8%,排在全国28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 23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 506元,排在全国第29位,同比增长11.7%,排在全国第19位。较低的收入水平和较慢的增长速度制约了吉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较快提升。

2.2 消费环境也制约着消费的进一步提升

改善消费环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吉林省市场秩序不规范,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在一般商品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普遍存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使老百姓不敢放心消费。在旅游消费等服务消费领域,还存在价格虚高、服务质量低下的现象,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3 信贷消费不够,消费形式创新不足

传统的中国文化崇尚节俭,“轻消费,重储蓄”、“量入为出”、“无债一身轻”等消费观念在一些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中表现得很突出。目前,追求时尚消费,敢于超前消费的主要是青年人,中老年人的传统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有钱舍不得花,对贷款消费更是敬而远之。消费信贷主要投放于房地产,其他领域的消费信贷很少,导致银行资产结构单一,创新不足。而信用消费制度刚刚建立,还很不健全,贷款手续烦琐,条件苛刻,这些都抑制了信贷消费的扩大。

2.4 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和健全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未来支出预期。目前,教育、养老、医疗等支出预期加大,所谓的“新三座大山”让老百姓心里没底。那么,理性的选择就是将必需品消费以外的节余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缺乏信心,存钱用于养老、防病治病、子女教育和购买住房等的需求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即期消费欲望。

3提高吉林省居民消费水平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换代的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潜力巨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给就业造成的压力已明显影响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前行,消费“马车”仍需加鞭。从战略上看,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个永恒性主题。199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对拉动经济有效增长起了积极作用。 吉林省各级政府需加大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各项举措,稳步扩大消费需求,让消费“马车”真正跑得更快一些。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3.1 提高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基础

收入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从总体看,收入增长是拉动消费的基础,是决定吉林省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性因素,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要努力提高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提高农民收入是启动消费需求的最有力杠杆。目前。城镇化发展已进入加速阶段,新农村建设已开始启动,工业化发展空间广阔,农民增收必将与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收入增长会越来越依靠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因此,要适应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3.2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收入差距加大,马太效应明显。而这一点也正是影响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一方面,要切实注重社会公平,加大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各项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使税收真正成为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贫富差距的有力杠杆。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共同富裕。

3.3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吉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城镇居民来说,要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将尽可能多的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镇居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解决好低收入群体在住房、医疗、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在收入之外的众多因素中,预防性储蓄多和流动性约束是使得农村居民平均消费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农村的消费观念非常保守,为了养老看病,没有攒够足够的钱就不敢进行消费。因此,一方面要帮助农民逐步转变保守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快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而减少农民的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

3.4 加快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消费坏境

近年来,吉林省商品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在部分地区还存在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这种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严重影响了商品市场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一方面,吉林省要加快建立良好的消费安全保障,使消费者在市场上买得舒心、用得放心。同时,在建设良好的消费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完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建立安全有保障的质量体系;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制假、贩假以及以次充好、虚假广告、虚假打折等误导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良好的安全消费环境,使得消费者能够大胆消费、放心消费。

3.5 发挥信贷消费拉动消费水平的杠杆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建设和谐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落实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各项利民措施之后,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正在逐步减弱,信贷消费需求也略有提高。但由于吉林省经济相对落后,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信贷消费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农村,农民由于不了解信贷政策、害怕信贷消费带来的风险损失以及缺乏超前消费意识,这种负面影响更是呈几何级数放大。因此,应该完善吉林省的金融机构体系,实现信贷消费机构多元化,丰富信贷消费产品,加深公众对信贷消费的理解,促进吉林省信贷消费发展及内需增长,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真正体现出信贷消费对撬动消费的杠杆作用。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吉林省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溢出效应的作用及优化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福建轻纺(2022年4期)2022-06-01 06:26:06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石油沥青(2019年6期)2019-02-13 04:24:34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