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实施,各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至为关键。为贯彻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指示精神,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开创实践教学的新局面,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加强;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25-03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出“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教育部〔2007〕1号文件和〔2007〕2号文件及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必须结合当前形势探索出适合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倡导“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的办学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强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整体规划实践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资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要花大力气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如可把学生的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安排到工厂、企事业单位中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技术,增长见识,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将工厂、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指导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帮助学校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三、抓好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1.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各二级院(系)、教学单位要结合新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积极制定本单位的下一年度实验室需求,学校应结合实际,在每年年底制订下一年度的实验室建设计划,保证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实验室建成后一年内,学校应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各二级院(系)、教学单位因实验教学等任务变动需要调整、合并或撤销实验室,应及时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为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学校还应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建设网上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尽可能保证所有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使用该平台。促进实验室开放。要逐步实现所有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做到资源共享,大力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所有实验室开放的平均时间要达到10学时/周。进一步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破除晚上、周末不排课的传统,探索实行“双轨制”的教学模式和“少台套,大循环”的管理体制,在时间、空间、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全面开放,并配备高水平教师指导和管理,注重开放效果,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做出成效的指导教师给以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参加科学研究、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自主化个性学习学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在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大于80%以上以及各类课程的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重复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仿真实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逐步推进分层次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实验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难度),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实验类竞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并将参加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实验类竞赛作为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
2.实习、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要坚持每学期两周的集中实践时间,做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线;为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集中实践环节可在平时分散安排,也可利用假期,可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计划报批后执行。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成为训练大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园地,为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条件。有条件的校内实验室和实验中心要朝着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方向加强建设、拓展范围。学校应采取措施保障学生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制订措施确保学生实习教学经费真正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保证实习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强对分散实习的管理、指导和考核,以保证实习效果和质量。学校应不定期组织检查,保证实习计划、实习经费落实到位并提供必要帮助。
3.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设计(论文)的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状况的综合反映,也反映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设计与论文工作的规范管理,精心组织,提高设计与论文的质量。要高度重视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各专业均应依据学校的有关规程,制订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上述各环节的教学大纲、指导文件和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要体现专业特色和各环节的教学要求,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与论文训练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严格有效的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结合实际,坚持一人一题,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組织、计划、选题、开题、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指导和检查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技能培训与课外实践。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按照强壮“躯干”(专业技能)、发展“两翼”(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思路,狠抓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要基本做到大学学习期间外语和计算机不断线,注意加强外语听、说、读、写训练,营造外语学习环境,增强以听说为主的实用能力。要组织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鼓励学生通过培训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满足岗位任职要求,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竞争力。探索并建立大学生课外实践的长效机制,给学生创造较多的了解和接触社会的机会,组织学术报告、各类竞赛活动,举办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营造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参加管理咨询服务、社会调查、技术推广、产品开发、新型技术研究、科技活动等,在能力培养方面创出特色,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学历、知识、职称、年龄结构。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学历且实验技术过硬的高层次人才,扩大“双师型”和“双证型”教师在实验教学队伍中的比例,采取专、兼任结合,聘请有经验的客座教授、兼职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采取措施注重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合理定编,配足配齐各实验室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明确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三类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任务,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紧密地衔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担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参加实验课程教学工作和实践教学工作;新进的教师原则上要先在实验教学岗位上锻炼一年;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通过进修、学习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方式后,在符合有关要求并达到相应的标准后可以根据情况承担一定的理论课教学任务。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主动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探索实验教学规律、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对成绩显著的各类实验教学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对各类教学人员承担正常教学计划任务外的工作量(实验室开放、学科竞赛、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等)进行合理计算,并制订出明确的计算办法和奖励措施。要将教师和实验教师参加过课外创新活动和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指导工作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要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在提高设备共享和利用率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实验教学经费在整个教学经费中的比重,尤其是要以省级、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重点,要做到实验设备的更新与教学内容的同步更新,新购设备与自研自制设备协同迈进。要在对现有资源进行运筹、策划并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通过学校、社会、个人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学校将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并给予经费支持;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经费,保障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高质量完成。
六、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推进实验室的集成化建设,使实验教学改革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使实验教学环节不断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校、院(系)两级管理,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应积极支持和促进实践教学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所有實践教学环节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大纲、有指导书、有教材、有责任人、有具体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要强化过程管理和能力考核,严格执行管理规程和质量标准,使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
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实践教学特色
要设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配备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办法等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总结交流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多媒体、模拟仿真实验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信息量,积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校企、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要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到关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认识高度,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使实践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仁华.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快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
[2]郭平,刘小强.新建本科院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3]许成鹏,王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0).
[4]魏兆胜,杨辉.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0,(5).
作者简介:华沙(1978-),男,江苏南京人,三江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