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眼”助创意成长

2012-04-29 00:44蒋晓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养眼谐音老子

蒋晓欣

信息技术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无论是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Flash动画制作软件,还是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甚至是程序设计,最终都需要通过一个界面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呈现的过程会充分调用制作者的多种已有知识,借助布局、色彩等美术知识;借助脚本设计梳理制作思路的文学修养;借助数据、统计、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加上最终呈现效果对视觉感官的直接触及……一份合理、富于创意的界面才会让人眼前一亮,让人从中快速清晰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我们常见的Word文件,即使不知道文章中的内容,也能清晰地看到文章有哪几部分构成,清晰的条理让阅读者一目了然。相信这种形式的排版如果经常出现在使用者面前,可想而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用者也能自然而然地编排出清晰、简洁而漂亮实用的版式了。这让我更加肯定了“养眼”的重要性,明确了培养学生需要不断“养眼”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养眼”的作品需要教师提前找好素材,深挖素材中的创意点,为学生制作富有创意的作品铺好道路。任何领域都有可能激发创意灵感的触点,因此,开阔视野的“养眼”渠道变得很宽广。无论是文章、视频、平面作品,还是笑话,都会有经典的作品出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精华,加以分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高反差

如笑话“孔子见老子”的一段对话。

孔子问:您最近可好?老子说:不过尔尔。

孔子问:您的学问研究得如何了?老子说:陈陈相因,不甚了了。

孔子说:听说您还给人讲课?老子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孔子一听,老子是高人啊,每句都是叠字成语。

于是孔子说:愿与君饮酒畅谈!老子说:咦,我的杯杯呢?

这个笑话在最后一句抖出包袱,一句老子的“咦,我的杯杯呢?”让听者开怀大笑。原因何在?细分析,老子是何许人也?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我的杯杯呢”这样一句婴幼儿挂在嘴边的话安在老子身上,一个让人敬仰的身份,一句奶气十足的话语,高反差的形式把包袱抖出,让人意想不到。

这种高反差在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图1所示,作品《种好自己的“田”》,图像的右边是虚拟的菜园长势旺盛,另一边是学习园地中荒芜的一堆红叉子,这种高反差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作者的意图尽收眼底。

谐音

Good Gun,单看字义一定会翻译成“好枪”,如果真是这样可就大错特错了,这可是郭德纲的粉丝给他起的昵称呢。这种谐音的形式其实很常见,像“斑竹”——“版主”、“油墨”——“幽默”、“杯具”——“悲剧”等,不要觉得这些只能用于搞笑的领域,其实在很多广告中都在使用这种方法,比如服装类广告“衣名惊人”——“一鸣惊人”;床上用品的广告“有被无患”——“有备无患”;咳嗽药的广告“咳不容缓”——“刻不容缓”;衣物柔顺剂的广告“百衣百顺”——“百依百顺”等。

如图2所示,出门牢记的一句话“伸手要钱”。莫名其妙的话让人深思,看看图片方知道其实是把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简化成了“伸手要钱”,谐音处理的同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记忆操作成为关键。

这种文字谐音的“变形”加深了读者对作品的深刻记忆,学生的电子期刊《天地“粮心”》的封面标题便很好地应用了这种方式,借助题目阐释了节约粮食,要有“粮心”。如图3所示。

高反差、谐音……这些“养眼”的视角激发了我们创意的灵感,当然还有更多形式可供我们挖掘。

比喻

微博中流传的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分别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去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另外四个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通过比喻,形象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表述出来,触动心灵,让人产生共鸣。

特殊角度

图4中的摄影作品《骆驼》,这幅作品是从高空俯视拍摄,猛地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仔细看却发现,图中的黑色并非是骆驼,而是骆驼的影子,真正的骆驼是很小的白色。如此特殊的角度,大大出乎人的意料。相信这样的角度也会激发我们拍照时更多角度的诞生吧。

拟人

图5中的电脑美术作品《妈妈你怎么了》,生活中常见的一句话,有什么可看的?这还要结合图片才能解开谜底,一个鸡蛋拿着给鸡妈妈的信,站在烧鸡面前诧异的那一刻……这时我们再想想那句话:“妈妈你怎么了?”还会以为那只是一句平淡无奇的语言吗?拟人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吧。

多功能

图6中的“多功能的名片”,打破名片的单一功能,让更多功能融入其中——让简单变复杂,原来也是一种创意的好方法。

我们所看到的各式各样的“养眼”作品,有些看似搞笑、无用,其实当提炼出他们创意的规律后,我们便自然而然地吸收到了其中的养分,至于糟粕便可以忽略不计了。可是如此多的作品,想要从中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该怎么办呢?其实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感受作品制作的意图,是一种很便捷的方法,在看作品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

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作品主题、中心思想)

作品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如高反差、比喻、拟人、谐音……)

自己站在“两面派”的角度来寻找作品优缺点。(不断完善作品、完善自我的思想)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便能很快地感受到作品从制作思路到具体落实、完善的全过程。试想如果能将这些在“养眼”中获取的有用信息应用于电脑绘画、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视频制作等不同领域之中,观看者的眼前将会闪现出怎样的光芒啊!

“养眼”是创意的源泉,是创意成长的关键,多看、多想、多“养眼”,这个过程不单是养出了赏心悦目的界面、妙趣横生的创意,更是对各类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认识、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是思想境界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更是“养眼”者净化心灵的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为“养眼”搭设了广阔的平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这一举多得的“养眼”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北京市育英学校中学部)

猜你喜欢
养眼谐音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对比:让照片养眼的常用方法
大长腿
“养眼”的翻译
里约奥运最养眼的十大欧美美女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