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荣海涛
“此次评奖关注的重点是投促机构如何推动地区就业和提升劳动者素质。”初见北京市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付晓明时,他正在向一家媒体介绍该局此次荣获由联合国贸发组织颁发的最佳投资促进机构奖的获奖感想,《经济》记者的采访也从这一话题开始。
坐执产学两端
力促良性互动
不同于其他直接告诉投资者当地有着怎样的地域、人才等优势的投资促进局(署),海淀投资促进局在吸引企业落地时注重和强调的是区内的人才吸纳和培养优势。付晓明告诉记者:“海淀区凭借长期推动科技企业和研发企业落户发展,一方面吸收了区域内大量大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通过科技企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人才层次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人才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几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案例,加大了海淀顺利折桂的砝码。”
相较于北京的其他城区,密集的教育科研机构为海淀带来正反两种不同的作用力:80余所高等院校,200多家科研机构,500余名两院院士,每年12万高校毕业生,北京市3/4的海外归国人才也涌向海淀。付晓明说:“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如何满足这么多毕业生、留学生落户本地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帮助这些高知人群学以致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我们要推动智力资源和产业实体实现有机结合,达到良性互动。高新技术产业是最能体现‘知识创造财富的行业,也是最能培养和造就人才的行业。”
有关数据显示:海淀聚集着各类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中包括16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40余家大型央企总部,近50家世界500强企业,10余万家中小型企业。在密集的人才资源背景下,海淀的科技实力处于世界前沿,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厚。以中关村、上地等地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产业带,北京“十二五”期间倾力打造的“中关村科学城”、“北京市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带”的核心区域都在海淀。这些可以为投资者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平台,产业的进步则需要不断吸纳高素质人才,进而实现二者的同步提升,最终促进了海淀的内生增长机制。
营造投资环境
应对激烈竞争
“海淀区企业一直是各地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付晓明告诉记者,“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中关村成了一面旗帜,也是许多科技园始终在追赶和超越的对象。我们无法和这么多竞争者拼优惠政策,只好另辟蹊径,埋头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是吸引创新型企业关注海淀的首要因素。记者得知,前来海淀投资的创新创业企业既享受中关村“1+6”先行先试政策,又可获取海淀区“1+10”的地方政策支持。这其中既包括国家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高端人才奖励、股权激励试点、教育科研经费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也包括市、区层面的重点行业和核心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比如支持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企业上市、兼并、收购,还会成立社会资本参与的引导基金,帮助区内企业与风险资本对接。
专业、便捷的政府服务则是区内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定心丸。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为海淀区480余家重点企业提供人才引进、高管子女就学等八个方面的日常服务。同时,中关村20余年的发展,令海淀区各审批部门对于科技企业、外资企业各方面的业务都十分熟悉,能够提供非常专业的审批和指导。此外,为帮助投资企业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来海淀长期发展,投促局为其申请公租房提供便利;积极推动海淀区建立国际学校,满足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需求,解决其后顾之忧;为外国员工推出签证服务绿色通道和办理居留许可等具体事务的审核和咨询服务。
个性化服务也是不可少的。以海淀区重点引进的微软和AMD为例,从项目前期选址,一直贯穿到公司的发展壮大,投促局在一些关键环节都给予了重点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现在,他们都成了中关村的常驻居民。
“中关村的未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空间资源的匮乏一直是制约海淀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很多企业都十分看重我们的发展环境,但苦于没有合适的空间载体,不得已四处漂泊。海淀的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开辟一片新的发展空间,企业就会创造出更广阔的一片天地。”付晓明强调,“海淀区还将会有新举措来推动中关村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按照南优北拓、东合西美的思路,统筹推进全区土地资源利用,优化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重点推进北部科技新区和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聚集区。”
“我们的未来,在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此,海淀将倍加珍惜可以开发的土地空间资源,将其与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相结合,实现指数级增长。在中关村科学城和北部科技园区,都在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产业园建设。海淀已经明确,首批要大力推动“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云计算产业”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加速形成功能区产业项目聚集,提高区域产业用地使用效率和产出水平;同时还在探索农村集体产业用地的开发利用,珍惜利用每一寸空间,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保障农民长期生活来源。
按照中关村和海淀区相关规划,到2020年,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而其中,海淀作为核心区将实现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