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总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历程、特征和经验

2012-04-29 00:44肖光文
理论月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历程大众化经验

肖光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进程中,体现了曲折性、探索性、时代性以及创新性的基本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民族理论大众化,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实现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需要必须同解决时代课题联系起来,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需要注重各民族人民的大众化的不同形式,积极探索实现大众化新方式:需要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惠及民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历程;特征;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7-0011-04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同时还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从兴起到发展再到全面推进,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过程。

(一)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初步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已经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由此也揭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序幕。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先后撰写了《新纪元》、《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等文章,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概念、民族自决、民族平等的观点。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积极投身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动之中,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中共创建时期李大钊直接领导和参与了在蒙古族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工作。1923年秋,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对北京蒙藏学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曾派邓中夏等人到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青年学生。1925年10月,中共四届一次扩大执行委员会议在《关于蒙古问题议决案》中指出:“宣传工作上要注意蒙古人的风俗言语及其他特点。”这说明,中共已经开始注意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具体方式方法。与此同时,党的早期领导人还撰写大量关于民族问题的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例如,瞿秋白在大革命时期先后发表了《十月革命与弱小民族》、《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国民革命》、《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等文章,提出了:应当“以苏联为模范,来组织革命的政权——就是使中国境内蒙古、西藏、满洲、回回等民族,完全以自由平等的原则,加入革命的中国”。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翻译了大批关于民族问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有效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红军长征时期。红军在长征途中对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不断宣传党的民族纲领和政策。如《红星报》登载《强渡大渡河的宣传鼓动工作》中要求红军“百倍努力争取少数民族的工作,采用各种方法找寻他们的线索,与他们发生亲密的关系,激励他们反军阀的热情,组织少数民族游击队,团结他们在我们的周围。”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要求对瑶苗民的基本主张:“各级政治部必须依照各地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情况,加以具体化与通俗化。”

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纲领,党和红军采用了指示、宣言、训令、通令、布告、标语、口号、歌曲等多种宣传形式。如1934年11月,中共在《对苗瑶民的口号》中提出:“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决、解放弱小民族的!只有实行共产党的主张。苗人才能得到解放!”又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的标语、口号中提出:“彝民起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实行民族自治,番、回族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自由!”这些宣传形式使党的民族政策公诸于众,党的民族政策逐步深入人心,得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这一时期,针对民族地区的语言差异,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倡导采取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1934年7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给内蒙民族问题的指示中讲道:“经常不疲倦的解释宣传内蒙民族运动纲领,利用各种机会,文字(译成蒙文)把纲领深入到蒙民中去,使之成为他们自己的纲领,号召他们为这纲领而斗争。”“建立经常以蒙民族中的宣传鼓动工作,首先党应用一切力量将民族纲领翻译成蒙古文,经过各种路线将这一纲领,深入到蒙古民众中去,组织他们的讨论,动员他们去进行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各解放区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人民抗战参战,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1937年6月,中共少委蒙民部明确要求:“创办定期的蒙汉文(以蒙文为主)刊物,为经常对蒙人的宣传品,编集时事画报歌谣广泛的散入蒙地。编集适合于蒙人的新剧,成立专门走蒙地演剧的宣传队,编集适合蒙人需用的士兵、成人、儿童读物,应该成为我们队蒙绥人民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建立各类民族干部学校、讲习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例如,1941年9月党中央创办的安民族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系统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学院通过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时事政策等课程,有效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宣传《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精神,疏通民族关系,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派遣了多个访问团到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内地学习。这些访问团通过召开代表会、联谊会、上演戏剧电影、举办展览、医疗服务、赠送礼品等方式,传达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于解决民族问题,改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党在这时期还开展了民族团结月活动。1952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决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向各族人民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在广大干部和人民中(主要是在汉族干部和群众中)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实施办法的决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之后,立即发出学习这三个文件的通知。按照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全国各有关地区从1952年底到1953年上半年,在各级共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广大干部以及广大人民中。普遍深入地进行一次民族政策大检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联系实际,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集中地批判了大汉族主义思想,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要是汉族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随后1956年到1957年,党和政府又进行了一次民族政策的大检查和大教育,进一步巩固了民族教育的成果,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大众化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由于“左”的错误不断增长,以致于全局性错误的“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革”的极“左”错误也使党的民族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使全国的民族工作陷入瘫痪,严重影响和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遭遇了严重的困境和挫折。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全面推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党的民族工作又重新步入正确的轨道,蓬勃开展起来。党为宣传落实民族政策,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重新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各地的民族团结月活动集中地对各民族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组织各民族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民族理论学习。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是党和政府在民族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向各族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形式。

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持续开展。这一时期,从地方到中央还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以此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自198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之后,截止2009年相继举行了五次表彰大会。通过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作用,有效宣传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民族团结教育的有关内容还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在中小学中增加了民族团结、民族知识、民族政策的课程。在民族地区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课程。党和政府还积极探索新途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民委还将青海第十世班禅大师纪念馆、内蒙古博物馆等52个单位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这些教育基地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并且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和社会稳定,2009年2月,还颁布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为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提供了指南。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党还通过开展民族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大众化。例如,2011年新疆主题教育活动,组建“百人宣讲团”,开展主题教育宣讲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清真寺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与理论教育等相结合,采取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大讲堂等形式,开展“六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为实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行动指南,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源泉。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历史特征

回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发展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进程中,体现了曲折性、探索性、时代性以及创新性的基本特征。

(一)曲折性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如同党的历史发展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历经了一个艰难的曲折过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从建党前后初步兴起,到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面推进,这一历史发展轨迹彰显出其曲折性的特点。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在“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下遭受了挫折和困顿,党的民族理论大众化工作受到较大危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极左的“文革”,严重冲击了党的民族工作,党的民族政策受到极大破坏,民族理论的大众化工作遭受了挫折,停滞不前。可以说,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次“左”的错误,都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其历经了曲折和考验。然而,从另一个意义讲,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每历经一次曲折之后,都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大众化总的趋势,就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二)探索性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曲折发展历程,还映射出探索性的特征。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问题异常复杂艰巨。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努力探寻挽救民族危亡道路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初步地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尝试着分析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遵义会议之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大众化的工作中也日益呈现出一种自觉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各条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党的民族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事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由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正是经过不断的反复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才实现了由肤浅到深刻,由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转变。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突出‘探索两个字”。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同样要突出“探索”两个字。没有探索就没有实践,没有探索同样也没有发展。探索是马克思民族理论大众化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反复探索的过程,从不成熟到成熟、成熟了又不成熟、还要再探索的过程。

(三)时代性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为了回答和解决民族问题而创立的,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历程,还彰显出时代性的特征。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鲜明特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必须不断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特征和基本规律。民主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时代背景之中,实现民族独立,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是我们的时代课题。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工作正是以此为中心,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团结和动员各少数民族人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各族人民的解放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正是以此为工作中心而展开,通过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促使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稳定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紧紧围绕着这一时代主题,使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断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源泉,进而巩固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正是牢牢把握着不断变化的时代主题,始终做到与时俱进,才保持蓬勃朝气和旺盛生命力。

(四)创新性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属性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立足于实践而不断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历程,还体现出创新性的特征。这种创新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形成创新。这主要体现在党的创建时期的报纸杂志宣传:民主革命时期党不仅通过报纸杂志。还通过学校教育、组织团体、戏剧、布告、标语、口号、歌谣等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中国成立后,党继承了这些好的宣传形式,还进一步发展其它形式。例如,开展民族教育月活动、派遣各种民族访问团、慰问团或工作团、开展民族政策大检查活动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不断创新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形式。例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创建民族教育基地、民族主题教育宣讲等。伴随着新时期传播媒介的发展,还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构建网络平台等手段。及时有效地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内容创新。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的解决了民族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国家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繁荣、发展、和谐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总之,以上所述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创新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历史进程,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经验。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实现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路线,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解放思想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没有解放思想,理论就会僵化和凝固,就谈不上理论的发展:实事求是是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没有实事求是,理论就不可能做到科学和正确;与时俱进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关键,理论创新必须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脉搏,没有与时俱进,理论就会停滞不前,也无法破解时代难题。纵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出:什么时候我们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就会持续发展,保持生机和活力,党的民族工作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我们背弃这一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党的民族工作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困顿,这是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还必须同解决时代课题联系起来,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必须着眼于实际,着眼于正在做的事情,以理论创新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同各历史时期的主题紧密相连,须臾不可分离。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党在这一时期就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同民主革命的时代课题有机统一起来,以民主革命为中心展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有效解决了动员各民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革命,争取革命胜利的时代课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又把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课题有效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统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调动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踊跃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还把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紧密联系起来,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着力点,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同解决时代课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不仅要因地制宜,增强针对性,区别对待各民族人民的大众化形式,还要积极探索实现大众化新方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语言、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同一民族人民因所处的地域不同,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民族问题的差异性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必须体现民族特色,使之符合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群众的情感需求、心理需求、认知方式、价值认同,为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信仰、价值准则、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各民族人民的大众化形式。针对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大众化形式,针对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也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决不能搞一个模式。有效的形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重要环节。新时期我们充分开展面向基层广泛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和理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有针对性的宣讲教育。加强学校民族理论教育,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关于民族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民族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运用互联网、微博等有效平台,更好地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各民族群众真正认识、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而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发展。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还需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惠及民生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的目的是让各族人民认知、理解和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并且内化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行为方式,它是为了解决中国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民族问题,解决各少数民族关心的现实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让各族人民充分信仰马克思主义,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就需要各族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从中获取切实的物质利益。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问题,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用经济发展成果来满足广人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因此,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大力扶持和帮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使他们能从国家的政策中得到切实的物质利益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才会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需求。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就会自觉接受和拥护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这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大众化才能有实效。

责任编辑刘宏兰

猜你喜欢
历程大众化经验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