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马兰 绚丽影像

2012-04-29 03:33贾舒颖
中国摄影家 2012年7期
关键词:鄂托克前旗艺术摄影马兰花

贾舒颖

由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上海庙第二届马兰花摄影节于5月14日至5月17日在上海庙隆重举行。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摄影家以及摄影爱好者齐聚上海庙,以鄂托克前旗旗花马兰花为主题背景,对鄂托克前旗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艺术创作等各领域展开了全面的拍摄和表现。摄影节涌现出多幅展现鄂托克前旗的优秀摄影作品,同时,鄂托克前旗也将借助这些风格各异、颇具力度的摄影作品的传播,进一步打造文化草原品牌,提升地区知名度。

5月15日,在上海庙镇鹰骏公园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李树峰代表主办方致词。他说,鄂托克前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各种资源富集,是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鄂托克前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鄂托克前旗荣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摄影基地”、“中国西部摄影家创作基地”、“中国内蒙古摄影发祥地”三项殊荣,成为中国艺术摄影创作基地之一。现在,这里又迎来了中国·上海庙第二届马兰花摄影节,这是艺术摄影界的一件盛事。

鄂托克前旗这片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西南部的土地平坦广袤、大风纵横,布满其上的是紧紧抓住大地的、叶片似荆棘样的草。虽已时值5月,但夜间气温时常在4℃左右。因而,当身量不高、枝叶细瘦的紫色马兰仍能在这里成片地绽放的时候,不得不令人欣喜和感佩。摄影家们将披着晨露的马兰花、马兰花间穿着蒙古族盛装的人们,和他们背后那片湛蓝的天空尽情收录在镜头之中;其中,逆光而立的单株马兰花“肖像”令人印象极其深刻。明长城遗址是鄂托克前旗的一道历史文化景观,也是摄影家的珍贵题材;在他们的镜头中,当年那道以黄土夯筑、历经百年风蚀的长城,显尽苍凉与风骨,鄂托克的明长城于此,亦被勾勒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画像。

鄂托克前旗丰富的煤矿、天然气、紫砂陶土等矿产资源,似乎在一夜间甩掉了“老少边穷”的前缀,2011年,这里的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人民币,预计2012年,将达到25个亿。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政府亦欲引领文化同时前进,在雄鹰展翅一般的旗镇规划地带中,修筑了国际化的赛马场和体态庞大的蒙古包样式的草原大舞台,近百位年轻舞者正在这里排演一出展现草原风情的大型舞剧。摄影家参观并拍摄了现代化采矿企业的代表—榆树井煤矿与长城60万吨煤矿,也为国际赛马场中英姿飒爽的骑手和草原大舞台里年轻俊逸的舞者留下了生动的影像。

摄影家们还来到长城花园小区,在这里定居的,是为涵养土地而自愿禁牧的蒙古族居民。近年来,鄂前旗遵照农牧业“三区”规划,对禁止开发区实行整体退牧措施,并出资兴建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居民小区。小区内常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多由牧民自发组织和表演,歌、舞、器乐演奏一应俱全,为生活方式有巨大变化的牧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参加此次活动的摄影家一边欣赏和感受了凸显蒙古族气息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一边留下了大量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摄影作品,为第二届马兰花摄影节、为鄂托克前旗织出了绚丽多姿的影像画卷。

猜你喜欢
鄂托克前旗艺术摄影马兰花
张霆艺术摄影作品
Scènes盐值艺术摄影空间二期
叶波校园艺术摄影选
鄂托克前旗“德治”创新引领社会治理
蒙古族祭火仪式的传承与发展
内蒙古牧区草牧场“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调查报告:以鄂托克前旗为例
马兰花
内蒙古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守望(水墨风艺术摄影)
马兰花 吉祥的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