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由大变强 六大工程任重道远

2012-04-29 03:04
中国机械 2012年7期
关键词:机床产品工程

金融危机以来,“结构调整”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机床工具行业也是如此,“调结构、转方式”也已成为业内共识,这种共识有利于全行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也有利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的转型升级,是机床工具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然而,正如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所言,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产品结构调整,均非一时之功,甚至在结构调整的路上还面临不少障碍。尤其自去年以来,普通机床需求量大增,不少企业置身于火爆的普通机床市场中,根本无暇顾及产品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或许正因为此,在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的“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中,结构调整工程被作为六大工程之首。《规划》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全力实施六大工程,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确保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为实现未来10~15年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六大工程的制定建立在详细分析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上,为使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更好的适应国内外竞争环境,加快行业发展方式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六大工程的内容包括:结构调整工程、技术创新工程、两化融合工程、品牌建设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人才培育工程。

结构调整工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规划》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出口结构以及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结构调整的具体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特别提出在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的同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这也有利于行业的全面、多样化发展;近年来广范被提及的“现代制造服务业”,也是旨在推动企业由单纯产品制造商向全面服务提供商转变。

——调整产业结构

发挥重点骨干企业批量制造能力优势,鼓励通用型主机制造适度集中生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扶持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专、精、特”制造企业,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抓住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满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需要。

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和产业升级。整合区域内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能力,建设专业化生产中心。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压缩低档、普通产品生产,限制或淘汰落后、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生产,发展技术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强中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成线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式经营模式:从简单的批量生产向多品种、个性化生产方式转变,从以生产为主导向以用户为主导的定制生产方式转变,实现集单件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优点为一体的精益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延伸产业链,创造条件由生产型制造向现代服务型制造转变,由向社会提供单一产品向为用户提供成套产品、成线产品转变,提升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和工程承包能力,逐步提供软件、信息咨询服务,发展机床再制造工程等,提高服务水平,最终成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

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性产品出口,提高中高档数控产品出口比重;努力扩大技术服务业出口,不断提高行业出口效益;稳定、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鼓励高新技术装备和先进技术进口,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

技术创新工程——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

无疑,技术创新是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支柱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随着科技重大专项等的实施,一大批先进产品和技术得以涌现,以高速、高精、复合、智能等为特征的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一批共性、基础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也有了新的进展,但正如《规划》中所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关键技术,如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动态综合补偿技术、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技术、智能化技术、高精度直驱技术、可靠性技术等尚需进一步突破,有些重大技术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路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行业的自主创新发展缺乏高新技术支撑。

《规划》针对技术创新这一关键因素,从指导战略到具体操作层面提出了四点意见,尤其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突破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瓶颈。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加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力争在基础和共性技术(如: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动态综合补偿技术、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技术、可靠性技术、智能化技术、高精度直驱技术等)攻关上有所突破,提高产品开发技术水平。

——落实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主机为牵引的项目立项和实施机制;系统安排,重点突破,着力提升国产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产品性能、可靠性和配套能力;重视用户制造工艺研究,发挥重点用户的应用示范作用,并重视在机床工具行业实施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应用示范工程,提高工作母机的装备水平。

——突破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瓶颈

在“十一五”发展基础上,坚持技术高起点、生产专业化、产量规模化的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核心技术攻关、批量生产试验验证、可靠性研究试验等,全面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制造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与主机的应用示范和批量配套,不断推进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产业化。

——加强国际合作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资源。在学习先进设计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制造工艺技术,全面提高行业的制造水平。继续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快速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此外,《规划》也就两化融合、品牌建设、绿色制造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方案。其中,品牌建设正成为近年来行业、企业十分关心的话题,中国要迈进世界机床制造强国之列,就必须具备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一批强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专、精、特”企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日前特别指出,应将培育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与进入重点行业主流装备、中高档数控国产化率提升一同作为行业当前的发展目标。

两化融合工程——提升“高端制造”水平

推动主要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实现两化融合,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全面提升中高档产品的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为实现高端产品产业化创造条件。关键制造设备形成柔性制造系统供应能力,提高快速供货周期适应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针对企业自主创新、工艺环节、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方案,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补充关键工序先进制造设备和试验检测仪器,形成批量制造能力,提高技术改造的质量和效益。防止低水平产能的重复建设。

鼓励企业积极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档新产品装备自己,加快提升制造装备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以开拓和带动市场。

品牌建设工程——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制订品牌建设总体规划,围绕产品开发、质量提升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统筹安排,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加强产品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研究,完善可靠性试验和检测方法,提升行业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水平。

完善产品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技术水平,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加强标准的宣贯和推广应用。

加强公共质量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标准、技术、计量等服务工作。

绿色制造工程——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绿色制造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使原材料、能源等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的现代制造模式。机床工具产品既要高性能、高效率,又要节约资源、低能耗、低污染。加工过程对人友好和宜人化,应从产品的设计开始,材料选用、制造、使用过程直至产品报废回收,形成“绿色”的全过程。铸造、锻造、热处理、喷漆、涂层等工序都要有节能、减排、噪声、除尘、无毒等要求。

开展“绿色机床”科研工作,研究制订“绿色机床”设计和评价标准规范。机床结构的改进设计,如除尘、润滑、密封、液压和冷却系统的改进、废弃物的处理等。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少无切削技术、干式切削技术、油气液净化技术及其它洁净技术等,实现节能、节材、无污染,发展循环经济。

磨料磨具行业提倡创新工艺、节能、减排、废物回收再利用等,向低碳环保生产模式转变。大力发展具有明显低碳环保特性的超硬材料及制品,并加快其普及应用。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等。

人才培育工程——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行业特点,重点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科研、设计和制造技术人才。通过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企业研发项目的实施,有计划地培养和锻炼科技人员,在实践中发挥技术人员作用,提高科研开发水平。支持骨干企业创造国内外学习和实践机会,定期选派技术骨赶赴国外相应院所和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稳定科技队伍,发挥技术人员作用。

强化技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造就一批熟悉先进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和装配技术,能操作和维护保养高性能设备的高中级技工队伍。通过技术业务考核等形式,选拔高级技能人才,并发挥“传、帮、带”作用。

培养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熟悉国内外市场和法律的管理和营销队伍。

建立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辈出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形成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机床产品工程
机床展会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子午工程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工程
工程
工程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