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
几年前,刘同在“以一敌百”用出众的反应与口才瞬间灭掉98个人,棒极了,谁都会觉得他会红。那次没红。后来,刘同在“快乐大本营”妙语连珠,节目很有趣,刘同却没红。去年,刘同的小说《离爱》被拍成电视剧,跟大多数讲述80后剧情不一样的是,年轻人自己写的故事中看得出真实感受,故事很好看,朋友们开始仰视他说,你这次红啦!依然未红。偏偏是“职来职往”,刘同临时帮人顶替,救场,结果人气大增。
这个世界呀,就是这样,每个人的人生就是这样,谁也无法去设计它。30出头的刘同其实还来不及沉淀,前面还有无数未知的职场风云等着他。他喜欢将周围的世界看成茫茫人海,不论年龄、星座、血型、属相,打破归类的局限去看个体。个体刘同因为职场飙升成为青年偶像,初涉职场人的励志榜样,朋友也跑来向他求救,“刘同你不知道,我好惨的。”“好惨是吧,多好啊,你将来牛了,就可以跟所有人说当年有多惨,如果你连惨都没有,将来连故事都没有,那多尴尬。”大家都笑了。
刘同说:“不报太多念想,做了就挺好。”新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仍然应了老牌歌手的老话,徐小凤《每一步》里说:“凭自信努力做,要得到的总得到”。这位年轻人的世界没那么复杂,硬要归类,他是简单做事情的那类。
但是,还是相识10年,近两年刚相知的老友李响对他的评价更中肯:“刘同像是一个‘怪胎,他在做电视的时候可以很冷静很理智,在写文字的时候可以很感性,像水一样,在处理一些公务的时候是超级地专业和严肃。他有很多被别人认为的身份,不过在我眼里他像是一个孩子,因为他太年少有成了。他最辉煌的时候我反而认为是他18、19岁的时候,自己出来闯,有自己的第一本小说。”
这样的才能,你有吗?
最佳现场
刘同最早频繁出现在屏幕上是因为《最佳现场》,节目的独创之处在于有提问记者团,会从各个不同角度向嘉宾提问,以此满足各类型观众的需求。记者团里的刘同是活跃分子,现场控,身为制作人的他勇敢地发表观点,较劲地提问,用慷慨激昂的态度调动气氛。《最佳现场》一年采访近400名艺人,开播快5年来,刘同采访了近2000名艺人,从不太会提问到更加精准地抛出问题,了解艺人们的想法,刘同看到了真实的娱乐圈。
舌战
在光线传媒,95%以上跟刘同辩论过的人都会被他击败,刘同常常花时间思考事情的正确和错误,一般的争论很难赢过他。“可能对方想到3步,我想到了5步,在聊到第4步的时候,我把对方说服了或者拒绝了对方。”刘同说。
除了光线的老板王长田,他从10万起家,将光线打造成市值70多亿的上市公司。当刘同去“攻击”他时,发现老板想得更远,“你现在就可能想到3年以后的状况,收视率高了,5年、10年之后更高,又怎样呢?”
刘同说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不愿做一个决定,是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想清楚,不能肯定未来会变得更好。在关键性抉择上,刘同决定去做更多的事情,做更多新的节目,创造更多价值。
习惯不安全感
刘同语速很快,对应着极快的脑力运动速度和超强的行动力。他称自己是极没有安全感的人,有媒体称他为外省青年,从湖南到北京,从如白纸般踏进光线,到身为资讯事业部副总裁,主管6个日播节目,8年间,刘同尝试过13个岗位。当最佳现场制作人,做到联系上大批明星,让他后来兼任艺人总监,将一个节目做到极致后,又同时兼管好几个节目。不安全感在作祟,喜欢与热爱成为动力。
他现在很HIGH,每天睁开眼,全天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在过去,不想做A,他会拿着更好的B给老板看,老板发现原来“你对你喜欢的能做得很好”后,给了他更大空间。
消毒
人生总会遇到困惑,老在一个地方跌倒时,你得用一些别的方式去化解你的尴尬。当你骨子里对很多困境开始有自己的公式时,再面对同样的问题,你就不会再绞尽脑汁,被这种事情击倒或者尴尬,而是第一时间拿出正常的状态或反应出来。
想啊想啊想,刘同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写出来,找到答案,像是常常给自己消毒,这让他看起来总是很阳光。他直白地说,“同样问题再出现时,应急性地反应会显得很有气场,很自信。比如曾经发生过客户说我‘显小的尴尬,后来我再跟同事见客户时,客户再说到显小,我会不看客户,跟同事说,我早让你们用一样的保养品吧,你看效果立竿见影吧。讲完后,同事会笑,对方会笑。”
死扛
刘同给大多数人的感觉是不安分,但却在光线呆了8年,周围人经常被几倍薪资挖走,刘同也会面临选择。他给自己很好的解释,其实光线传媒是个放大镜,在光线做得好,到其他地方總会有更好的待遇,那么,他应该在光线做到最好,外面的价值会更多。在做传媒这条路上,刘同一直在死扛,过程中,很多人转行,放弃,离开,只有他一直在坚持。“然后,老板一回头,发现,别的人没有了,只有我了。”刘同笑着说。
媒体人
每个媒体人对传媒的概念一直在变,更早时,刘同希望自己的节目一定要登上新周刊榜单,后来,是希望节目收视率很高,受众率更广。现在的刘同对于传媒人的概念,更多的是节目中善良的部分被所有人感受到,让所有人去改变。节目的主流价值观让更多的人朝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职来职往》有一位面试者求职记者,说采访了甘露露,刘同当场表明不认同的态度。“甘露露完全没有采访价值,批判她的大部分结果是批判的名义或者新闻下面,还是她裸照的图片新闻。本来很多人都看不到了,就因为这样又看到了。如果社会真的要封杀某一类型丑恶的现象,对其最大的鄙视就是漠视。”刘同说。
茫茫人海
“你用性格、星座、血型、属相、出生年代等各种方式去解析人都行,但是你最后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根本不在乎群体的概念,我只在乎个体的概念,每一个年代的人,都一定会有几个,能够跟你的价值观,各方面都很相似的人。”
管理者刘同
过去,在职场中,曾遭到过排挤,被对方侮辱,被对方不尊重的刘同,特别能够体会到,哪句话会伤害到别人。现在,当自己去影响更多年轻人时,他尽可能让所有工作团队的人都觉得是受尊重的,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工作。“因为所有同事,未来在这个行当里都是你的朋友,所以整个社会、整个职场都应该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所有人跟着你都活的很开心。”
坦白讲与得了吧
将自己身上的东西投射到各种各样的人身上,合起来可能才是你,是刘同对于《离爱》创作方式的解读,里面所有的男孩包括女孩身上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坦白讲,你再懂别人,也不如自己懂自己。所以,要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生活要丰富,朋友要多。”
电视剧《离爱》中的那次出镜,打开门,告诉别人这个房子卖出去了。很短的镜头,刘同NG了很多次,他可以大胆做自己,可是表演起来总是不能跟到位。“我所有情绪都很上脸,装不出来。”这样的刘同成为中老年人杀手,真诚让他打开他们的友谊之门。
最好的朋友看完刘同的《离爱》,决心将好故事拍成好看的电视剧,于是辞职当起了《离爱》制作人,拍完《离爱》后,没有做回媒体里的老本行,反倒继续了制作人之路。“现在大家都夸他的制作又快又好。”刘同夸起了好友,而其实私底下,刘同与好朋友在一起会说最难听的话讽刺对方,把对方身上最令人恶心的点放大,然后去攻击他。自己可以攻击,一旦朋友被他人攻击,他会第一个站出来捍卫朋友。坦白讲,或者得了吧,刘同最常用的口头禅,听来听去,总是与真诚有关。
从孤独青春走过来
新书签售时,刘同去各大学演讲,大家觉得他的发言很有趣,特有共鸣。刘同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社会有那么多人跟曾经的自己一样,对好多事情那么困惑,原来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孤单的,不知道如何该跟自己交谈,也不知道如何去跟别人交谈,因为别人其实也是孤独的。
“但随着年龄增大,你会找到合适你的人,合适你的事儿,你不会那么孤独。”
有灵感有才
吃饭喝水寫字
中信出版社的编辑希望刘同出一本书,讲他整个北漂将近10年的状态。刘同说,真的没时间写,但可以把日记拿出来。编辑们看他的博客,发现写了将近150万字。
写啊写啊写,突然猛一回头,发现,居然在这10年里做了那么多事。
回想大学操行分评定,进大学每个人的分是0分,发表文章以后,分不同内容给予1-5分。刘同从大一开始就不停的写东西,什么稿都投,什么活动都参加,大学毕业时,学生会主席是117分,第二名,刘同第一,177分。“我自己都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吓人了,是不是有点猛。当一件事情你一直坚持的时候,你回过头,你的收获是很多的。”
写啊写啊写,大学时,刘同跟大家没区别,只是每天多出了点时间写作,工作后刘同很忙,作为职业者跟大家没区别,只是每天多出了点时间写作。喝水,吃饭,写作……然后,灵感满天飞。
正能量
好多人看到刘同的书之后,会感觉挺有力量。刘同慢慢意识到,不管他写的任何东西,看了以后的人会说,生活还挺有盼头的,还挺阳光的。
“未来我写作的方向不能确定,但是我得发挥我的优点,对于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自己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是很正能量的态度。这也是适合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