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趣”, 快乐学古诗

2012-04-29 01:04王巧英
考试周刊 2012年77期
关键词:村居古诗意境

王巧英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这些古典诗词在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方面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习古诗词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情感培养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课前“激趣”

情感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积极的内心体验,它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恰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牢记住一个宗旨:要让自己在对古诗的感悟中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影响学生。为此,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教材,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领会古诗中蕴涵的内在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古诗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的精品佳作,其语言精练,节奏优美,华美的文辞背后无不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他们在古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心情,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去感悟古人的心境。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得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闹、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最后两人结为金兰之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

采取“激趣”之法,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很久远了,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把握整体意境,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古诗富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要想感受这种意境,必须让我们大声诵读,借助富有真情的吟诵,慢慢品析,这样才能咀嚼出诗的内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为古诗设计贴近情境的音乐,为学生创设吟诵的情境,学生朗读吟诵起来就会更加入情入境,就会体会得更加深刻。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在学生对诗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我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中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诗的意境中了。于是,我问:“来到村居,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我看到了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有的说“我看到一个顽皮的小孩趴在小溪边,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有的说“我看到了河岸上长满了绿绿的小草,我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芬芳”……

我趁机问:“此时此刻,如果你来到了这儿,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吃莲蓬。”“我最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看蓝天上的白云,闻闻青草的芳香。”“我想骑在牛背上,潇洒地吹着短笛,让我的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多惬意啊。”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无限的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更加真切而朴实。

课堂“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小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唱、写、编故事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1.演诗

古诗词言语精炼,如要让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变得鲜活,可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去走进诗人和人物的内心。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当学生沉浸在诗的美好意境中后,请学生来模拟诗的情景,学生把“翁媪”的“相媚好”、儿童的“无赖”表演得淋漓精致,而且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2.写诗

儿童的心理是丰富的,他们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热烈的情感,具有先天性的艺术倾向,儿童敏感、犀利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感知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不无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充分的创新时空,让他们大胆仿写、领悟、创作。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充分感受了故事学习的快乐,凸显了自我,惊叹于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增强了学好古诗词的信心。

课末“增趣”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活力的诗歌王国。

猜你喜欢
村居古诗意境
村居
《村居》高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村居
“拟古诗”之我见
村居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