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蓬莱境,绝佳香炉寺

2012-04-29 00:44
当代人 2012年7期
关键词:佳县香炉黄河

黄河万里奔腾而来,一路势如破竹,劈开万仞崇山,呼啸而出,身腰一扭,就能打造出一个绝色景致,陕北佳县香炉寺即是。香炉寺位于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寺下有一巨石如柱,立于黄河之中,石顶平阔,形如高足香炉,故得寺名,中国南北寺庙量不在少,东西道观难以数计,但如香炉寺筑造之精巧,建制之玲珑,景色之美妙者,绝无仅有。

佳县奇观香炉寺

从山西临县克虎镇过黄河大桥,跨越到陕西,汽车回旋在蜿蜒的山道上,抬眼而望,一座大山出现在视野里,佳县县城就是坐落在高高的山顶上。沿着县城石板街逶迤北行,至城东北处,在杂乱的民房间,经人指点,方见一不起眼的小巷口,小木牌上有“香炉寺”三字,沿着弯曲不平的小道顺坡而下,猛抬头,一个奇妙的世界呈现眼前。往远看,大山连绵起伏,莽莽苍苍,向黄土高原伸去。近处看,自山坡到山脚,所有房舍,依山势铺开,状如蜂房,显出几分壮观。山下就是深深的秦晋大峡谷,黄河在谷底奔流。顺河谷向北望去,眼光立即被征服了。啊!黄河像一个画家,在这里创作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她又是一位雕塑家,在这里雕刻一件惊世骇俗的石雕——黄河西岸的香炉寺。

佳县县城的东北面山体,伸向黄河故道,猛然间如斧劈刀削,把一柱石头断开,与山体相隔三米开外,其状如蜡烛,细观则像高高的香炉。香炉状的巨石高20余米,周长约15米,通身剥离了山体,离开了山城,从黄河惊涛的拍打声中崛起于半空,仅由一根3米长的横木作桥,将寺与石头城连接。远观像是大地母亲牵着的孩子,有意让它与黄河亲密接触,听黄河的涛声浪韵,受山风的熏陶洗礼。佳县人眼中的这块巨石,似乎通身散发出仙气,是块神石。据民间传说,香炉峰不是人力所为,而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安放好的。香炉寺,打造了万里黄河独具的特色,铸就了佳县山城的形象大使,印出了黄土高原最好的一张名片。

黄河蓬莱香炉寺

香炉峰凌空而起,地势险峻,断桥惊险异常,如入云中。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环看黄河,则别有一番感受。放眼望去,滚滚的波涛从两山之间奔腾而来,于脚下翻卷而过,冲向弯曲迷茫的下游峡谷,高原千山万壑铺展开去,岚气弥漫。东眺吕梁山脉,起伏连绵,宛如骏马奔腾:仰望佳县山城,好像与天际相接;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有如进入仙境一般。看高原天高地阔,望黄河源远流长,磅礴的气势,冲击的视觉,令人心旷神恰,难以忘怀!

清晨朝阳沐浴,太阳从东山冉冉升起,金辉万顷,染遍小寺,寺的背景佳县山城,也被阳光染成金色,黄河的水面如洒上碎金,灼灼闪动。阳光和谐了山、水、城、寺,一幅融山光水色、绝仞峭壁的写意画卷,铺展在高原上。傍晚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将香炉峰映入黄河之中,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静静的水上,如诗如画,浊流浑黄,浓染凝重。香炉寺禅韵盎然,愈发的静美肃穆,酷似传说中的“蓬莱景”,故香炉寺又有“黄河小蓬莱”之称,“香炉晚照”也列为古佳州八景之一。

看着眼前的景致,不由得想,此处若无香炉寺,茫茫天底下,枯荒的黄河、黄土、石头城,该会是多么的寂寥!而就是这一炷香炉,天地一下子为此生动起来:巍峨高峻的雄城为其屏障,两岸连绵的群山争相拱伏,滚滚奔流的黄河在其脚下翻卷荡漾。没有幽谷秀水,鸟语花香,也没有层峦叠翠,松竹掩映,香炉寺是简单的,然而,它的简单却让黄土、黄河神奇毓秀,韵味无穷,以一石之奇让整个石头城充盈着灵性:香炉寺是小巧的,然而,它的小巧以小衬大,让高山流水尽展风韵,让人视野高远,心胸开阔。香炉寺,天地万象皆为之映衬,一应风光尽收眼底,真是此地理山川之灵魂!

天柱腾境香炉寺

香炉寺占地一亩,主体建筑是一组呈三合院式明代建筑,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寺院由两部分组成,西边部分与山城腰部相连,走进寺院细观,院落面积不大,但构建颇为考究。古寺内有龙王庙、娘娘庙等殿堂数座,祥云绕柱,香炉盘龙,泥塑的神像寄托着信徒们美好的愿望。寺内现存石碑八块,古柏两株,壁画若干,还有青石牌坊一座,上书“天柱腾境”四字,小巧简洁中透出大方之气,笔法独到,道劲有力,绝非等闲之辈所留。寺南端十米处,通往惊险万分的香炉峰。明万历年间,建桥与河岸相通,石柱之顶,方丈石头之上,建有一玲珑小阁观音阁,就是香炉寺,古寺因之而得名。

穿过古寺僧人居住的院落,是一个清静的小院。正殿里供奉的是佛教的佛祖和菩萨的泥塑金身,而墙上的壁画,画的则是道教的仙人,香炉寺,是佛道合一的寺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道,院子中间的古碑经历风剥雨蚀,模糊不清的字迹依然诉说着沧海桑田,一棵悬挂着古钟的老柏树躯干硬朗,数百年了照旧舒展着叶枝,昭示着生命的顽强。在小院的东边,一亭横在直立而起的悬崖边上,这便是香炉寺里有名的寄傲亭了。说是亭子,其实只是木梁斜悬,四壁落墙,室内青砖铺地,白灰罩墙,一块壁碑,几叶木窗,简单拙陋间显出淡然的自然与质朴。在这样的环境中,任凭是怎样一颗浮躁的心,料想也能安静许多。室内清风拂面,身边涛声阵阵,推窗远眺,宽阔的河面,汹涌的波涛,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黄河,直端端的,就在你的眼前!

寄傲亭内几张木桌,一壶清茶,自古就是个文人雅士饮茶品茗、论道言志的地方。或得志或失意,或喜或悲,种种情绪,皆可抒发释放于此。静立窗前,看大河东去,天地不老,默想人生之短暂,一己得失又有多少值得记挂在心?走出寄傲亭,默立于幽静的古寺,看天上云卷云舒,听黄河水声滔滔,独拥一方清寂,轻轻地体味香炉寺的灵韵与厚重,享受光阴自然的播洒与赐予,定会自在自如,轻松无染,荡涤灵魂,心有所悟。是啊,不少经典古建之所以通人灵性,愈久弥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想必是建造者将其全部的心智融入了其中。

灵韵厚重香炉寺

香炉寺虽然位居偏僻的佳县,但因其绝无仅有的独到景致,吸引了历代的名人墨客。赞美香炉寺的名篇佳作不在少数。清朝有个叫尚崇年的佳州知州就写了这样一首咏香炉寺的诗:“孤城薄暮任徜徉,紫气飞凝万仞傍。明灭夕阳悬峭壁,峥嵘怪石借余光。峰头目断落霞远,渡口人归秋水长。漫说垆垂真宰炼,且邀月色入流觞”。读此佳句,不由让人的心胸亦随高原而旷远,思绪似浩荡的流水蜿蜒绵长。

1947年秋,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在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的陪同下,步入香炉寺,主席先到娘娘庙这边看了壁画、碑文后,便登上险要异常的天桥,饱览秦晋大好河山。当主席看到脚下黄河渡口中木船穿梭,人流不断时,说:“自古说黄河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应该改变。抗日战争中,黄河替我们挡住了日本帝国主义,只这一条,也应该减轻它的罪过。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在黄河上建桥,发展交通,要用黄河水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六十年过去了,主席的这些预言全部变成了现实。现在,黄河水已成为县城人民的饮用水。香炉寺脚下的黄河公路大桥,成为连接陕北与华北地区的重要通道。香炉寺,因伟人的光顾,更显其价值的一面。

香炉寺也成为了影视作品、摄影画作的创作地,拍摄《巍巍昆仑》、《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多部影片时,都曾以香炉寺为实景,再现过毛泽东转战陕北在佳县期间的难忘岁月。著名画家苗重安、刘文西都以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形象地描绘了香炉寺奇妙美丽的景象,使其更加神奇迷人。《佳城东望》、《高原春色》、《琼崖仙阁》、《香炉哓月》、《万里黄河千古流》等等画的都是香炉寺。摄影人更是一年四季流连在黄河边上,捕捉香炉寺的绝佳奇景。

在群山对峙的秦晋峡谷与九曲蜿蜒的黄河之间,精巧奇险的香炉寺犹如秦晋大峡谷中的山水盆景,极富灵气与韵味,不愧为令人赞叹的古建经典。身在香炉寺,看远山,恰似仙客渡水踏云;听涛声,黄河神韵心中共鸣。香炉寺就像一位历史老人,独守着一份令人动容的寂寥之美,临川望水,遗世独立。

(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佳县香炉黄河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程家玉
《黄河过佳县》
快乐佳县人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佳县找回“佳米驴”
一个铜香炉
香炉的养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