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峡时期库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012-04-29 21:27:31孔凡芳蔡扬波
人民论坛 2012年8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库区移民

孔凡芳 蔡扬波

【摘要】进入后三峡时期以来,库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建设时期更为艰巨和复杂,其中库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库区农民的安稳致富,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方位构建,或者从满足库区农民本身的文化生活需求出发,农村文化建设都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后三峡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安稳致富农村文化需求

加强库区农村文化建设是落实《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首要任务的要求

2011年05月18日,国务院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为今后三峡工程的运行管理以及库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移民安稳致富及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三峡后续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安稳的角度来看,库区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关键在于安稳致富。安稳是致富的前提,没有安稳,致富就是纸上谈兵。“三峡库区是百万移民的安置区”。在完成大规模移民的搬迁安置任务后,移民人口面临的“移民致贫”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正如库区重点移民区县重庆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所言“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即将完成的时候,移民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我们认为不是的,因为移民从一开始,中央领导就提出三句话的要求,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到2009年年底,仅仅完成了前一部分,搬得出,真正安稳致富,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①

从安稳的角度看目前出现的一部分移民的“返流”现象,我们应高度重视。“返流”指外迁移民中的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适应迁移地全新的生活环境,选择回到故乡以及附近的现象。重庆市对“返流”移民进行90户跟踪调查发现,“受访户中有50户搬迁到重庆市外地区,有40户搬迁到重庆市内的其他区县。其中搬迁后不到一年返乡的64户,搬迁后1~3年返乡的12户,搬迁后3~5年返乡的共10户,5年以上返乡5户。在90户中,全家返乡的为82户。②库区移民返流现象的产生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其中的原因虽然复杂,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化和观念问题,移民在移居地感觉没有归属感,“故土难离”、“乡土观念”等中国农民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是重要诱因。“返流”移民增加了库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家乡和迁移地的各种福利都享受不到,一有风吹草动,容易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在大迁移过程中移民的安稳有三个阶段,一是暂时安置下来,二是生产生活方式适应,三是对本地文化和乡土人情的适应。而那些没有返流的移民,虽然暂时留在了迁移地,但是对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全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要完全适应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库区农村的文化建设,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快适应过程,促进心理融合,找到原有的归属感、温暖感,融入到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尽快地安稳下来,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致富的角度来看,文化建设的作用更是关键。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渔”的获得没有知识文化水平是很难的。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三峡库区社会矛盾的严重性大大超过其它地区。目前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移民生计和就业困难上。实现移民安稳致富,首要选择是促进就业,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作为以外,库区移民本身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致富的成效。在就业过程中,科技含量和知识水平要求较低的行业,收入也会低,而有一定技能和知识水平要求的行业收入肯定会高得多。从那些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的农村地区的经验看,掌握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开阔了视野的农民,在更大的程度上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模式,并由此影响农村的产品结构甚至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加强库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加强库区农村的文化建设,成为当下引领农民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被疏忽、淡化的现象和趋势,应引起我们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在当前农村,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淡薄。部分农民认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空的、虚的,或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下降;部分农民缺乏政治参与意识,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多、认识不够。四川师范大学徐莉老师对成渝地区的调查显示:农民文化精神生活缺乏,农村普遍出现信仰流失,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正在侵蚀着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威胁着农村的稳定与和谐。③

其次,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在广大的农村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存在很多问题,在目前农村有很多地方正在变成“文化沙漠”,成了“被文化遗忘的角落”。农村这块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落后腐朽的文化必然会去占领。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④“工人群众自己决不能在他们运动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⑤虽然灌输理论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面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的不断渗透,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蔓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意识,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加强库区农村文化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脚步远远跟不上农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模式导致农村文化事业的滑坡。当前文化产业的服务对象、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大都是以城市为主体。以农民和农村为题材的文化创作更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文化发展急功近利的趋势,导致文化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意识正在被遗忘。文化创作、文化发展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这和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有一定关系,这就从方向上根本背离了毛泽东指出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为”方针。再加上农民本身文化水平和相关素质偏低,在文化创作和文化发展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现有文化信息的输入,因此广大农民对现有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普遍偏低。重庆市的调查显示:“农民普遍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设施,提供更多的科技指导、信息服务及各类教育培训的机会,组织更多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还有部分农民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在农村树立良好的乡风文明,保护和发展当地的特色民间文化。”⑥

其次,农村文化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文化活动相对匮乏。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改革不仅带来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带来重大的革命性变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价值观念尚未确立之前,农民的思想和信仰状况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失落感、危机感随身相伴。而这时应该加强的农村文化建设却出现了滑坡。相关研究表明,很多农村以前集资兴建的文化设施都让位于“经济效益这项主要任务”,被挪作他用,使这一供需矛盾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再次,在农村文化建设的队伍方面,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很难满足农村文化需求。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离不开文化建设的人才,人才资源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制定、贯彻、落实的不到位,农村文化建设、经营管理人才非常短缺,原有的一些专业技术骨干流失也较为严重,农村文化发展后继乏人,成了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加之现有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严重不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作者分别为重庆三峡学院教授,讲师;本文系重庆三峡学院2010年资助项目、重庆市教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022-016,09skm05)

注释

①谢夷:“解读新万州”,《重庆晨报》,2010年1月28日。

②孙元明:“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若干重大社会问题分析”,《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6期,第25~26页。

③⑥徐莉:“城乡一体化中构建农民文化权益保障体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④⑤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7、327页。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库区移民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签证移民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32
Immigration移民
留学(2015年12期)2015-12-19 06: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