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方式、多元的阅读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一、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
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我想方设法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别具特色的导入方式,把学生带入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接着看九寨沟的挂图,同学们在看时,都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看完之后,我请学生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太美了。”……此时,我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同学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和领路人,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加强沟通,发展师生间的友好感情。这样的氛围形成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其个性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构建个性化阅读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和谐共生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阅读起引领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当的教学平台,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
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有学生提问:“我觉得汪伦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李白很爱喝酒,那汪伦为什么不以酒相送而要送歌呢?”我让学生先思考讨论,然后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渭城曲》等送别诗,通过讨论发现,虽然李白、高适、王维等送别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以情相送。这样一来,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感悟,也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激发个性化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调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中的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内心感受的有效形式。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
2.引导批注阅读
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文字加以标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大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性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3.设计开放性问题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问:“从落花生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做出阐述。
四、个性化阅读不能迷失本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尊重的学生的独特体验,更重要的是注意价值观的取向。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开展个性化理解时,不能不注意到学生价值观的取向,不能因为个性化阅读而迷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性。
如有一位教师执教《滥竽充数》时,学完课文让学生谈谈对南郭先生的看法,有一位同学就说:“我觉得南郭先生他这个人很聪明,他善于利用别人的喜好,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我如果是他的话,也会赚很多钱的。”类似于这样的回答,你能说不是学生通过个性阅读产生的个性理解吗?但这样理解是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在此时,我们就不能一味地任由学生这样来理解课文,应当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理解文本的意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个性化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个性化不是自由化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学生越自由、气氛越活跃、观点越离奇就越“个性化”。学生兴趣的高涨、思维的开发确实能带来课堂氛围的活跃,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异彩纷呈,有的当表演家,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画家,还有的是观众。如果作为课后对内容的升华或者一堂语文活动课还说得过去,如果放在学生对课文理解之初或者缺乏一些共性问题的统领时,那是不太适宜的。因此,语文的学习不是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的,或者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尤其是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对老师和学生而言不是自由化,是一定理论和规律指导下的双方个性的张扬与和谐的交流。
2.个性化不是普遍化
一提到个性化阅读,不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也不研究文本的特点,普遍让学生讨论,或者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那一段就读那一段。这种“普遍化”的倾向是不可取的。
总之,只有让学生自由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出现丰富多彩的个性表现,课堂上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