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芳娟
一、实践历史新课程理念——“问题从材料出”。
新课程改革促使新的课程理念产生。原本考试问题从教材出转变为“问题从材料出”。近三年来苏州中考试题关注新课程理念,考查的问题来源于材料而非直接来源于教材。即强调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识记。
1.通过图片资料呈现问题,要求学生准确获悉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表一
从上述表格不难看出,新课改以后的中考内容对于图片资料的运用相当频繁。试题的内容不再是直接取材于教材文字,而是以图片史料的形式呈现。这就启发我们教师要懂得从课本内容中挖掘出可能涉及的图片资源,真正做到举一引三。
2.通过史料引出问题,考查学生研读历史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表二
从表格可以获得以下信息:中考历史对于史料的分析与运用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识记教材内容,更要了解与教材相关的史料。另外,对学生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二、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具体考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中考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来组织试题。其中,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和价值观要求尤为突出。
1.重视学习能力和方法的考查
表三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是新课改以后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学生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从而在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做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综合运用。从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到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察比较突出。此外,近年来中考的材料题与时事政治的联系愈加紧密。2012年卷32题,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是一道典型时政题,与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时,教师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历史。
2.重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新课程理念要求历史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学生主动去追求知识,教师只是充当知识引领者角色这样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所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比灌输学生历史知识更为重要。从近年来的历史中考中,我们也可以充分感知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
我们从近三年历史中考题目的设置上,来探究此层涵义。
表四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近三年苏州历史中考材料题所选择的话题与我国当前的国情、局势以及整个世界所共同关注和要应对的问题密切相关,这与历史新课程理念“坚持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遥相呼应。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合作,台湾问题,我国的各项改革,这些话题都是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密切关注的,这就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也实现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
三、中考历史命题方向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近几年苏州中考历史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史料和时政知识,试卷的难度也在逐年增加,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对图片及材料进行正确的解读,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解读图片的能力、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时事政治敏锐的嗅觉。
1.努力提高解读图片的能力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历史题目所选择的图片进行分析(见表一),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图片来源于教材或者依托于教材。因此,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教材图片的解读,要把与图片相关联的历史知识点一一点出,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史料的研究
每一年的中考历史题目中,都选用了史料(见表二),而且都有文言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并且要对比较著名的史书都进行研读。只有丰富了自己的史学内涵,才能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时事政治
全球热点话题正逐渐成为中考历史材料题必选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现实社会,能够做到现实与历史的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增强学生的再教育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以后,一线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教学压力,既要践行新课程理念,同时又要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中考,同时也要能够发挥历史课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