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

2012-04-29 18:57吴晓丽
考试周刊 2012年79期
关键词:原则数学知识小学生

吴晓丽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操作活动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让学生融入活动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原则,有效选择活动内容原则,体现数学的特性原则。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操作活动 活动原则

一、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融入活动原则。

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操作活动教学的目标之一。活动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使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

二、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乐于活动原则。

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操作学习兴趣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的情境,通过开展操作活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开展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动手操作活动,给他们提供动的机会,会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三、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原则。

在组织操作活动时,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问题教学中的速算比赛;几何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概念教学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活动形式。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小学生的直接经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没有操作,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陶行知先生说:“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会产生价值。这产生价值的过程,正是难能可贵的创造过程。”所以,动手操作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比如要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就让学生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这样很容易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学生在撕拼的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组织操作活动,要有效选择活动内容原则。

新课标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但是不能理解为在每节课上都要开展数学操作活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操作活动内容,可以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现实情境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如对课外活动的项目、电视播出的节目等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习有关利息知识以后,去银行了解一些储蓄方面的信息,课后进行储蓄实践,以巩固知识的应用等。又如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可让学生先观察再动手实践,通过亲身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数量计算时,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在讨论和交流中推导出计算方法,让他们都来体验一下发现知识的乐趣。

在组织操作活动时,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仅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根据课本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动态的探索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六、组织操作活动,要体现数学的特性原则。

1.学科性。尽管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科学、美术、思品等内容,但它首先突出的是数学学科性,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2.实践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数学教学要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课堂。如教学表面积实际应用时,对于求出水管的用料多少时,为什么只要求它的侧面积,而求汽油桶的用料必须求三个面积之和。这些问题只要让学生想一想,再看看实物,就很容易理解了。

3.综合性。从《标准》对各学段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是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体现在学习内容上,是自然、美术、思品等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体现在学习方式上,是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4.自主性。自主性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5.趣味性。趣味性是针对操作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而言的,目的是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数学游戏、智力竞赛等活动的开设,使学生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6.开放性。开放性是就开展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来说的,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活,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要用到数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第14次印刷.

[2]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第1版.

猜你喜欢
原则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