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苏华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创造性的一个板块,它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美国的一位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语文教师应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控制下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时间一长,学生便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内在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起自己现有知识努力成文。反之,学生就不能进入写作的兴奋状态,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消极作文。
为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为文而文”的弊端,首先我们要多些弹性,少些禁锢,多些自由,少些束缚,树立“淡化作文概念,轻松作文教学”的作文新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写作成为他的需要,从而在强烈的自我需求中激活学生表达的欲望。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课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学生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一种安全心理氛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无拘无束、自由奔放,让他们快乐作文——在写作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其次,提倡学生写个性的文章。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好自己的“路”。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就形成了独特的个性,表现出一个一个不同的“我”。作文个性化,说到底就是写“我”,表现“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表现“我”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状态,表现“我”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从而凸显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酝酿,去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
最后是采取激励措施。学生平时作文,绞尽脑汁,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然而等作文发下来,他们看到的是一些无关痛痒、令人扫兴的套话,对作文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从学生作文中竭力去找优点,对学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以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如我校团总支与语文组联合筹办了《东中校刊》,学生来稿一经录用就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数额虽不大,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二、扩大学生知识面,为创作打好基础
我们常常喟叹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和家长都不提倡学生过于关注社会生活,怕影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被囿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变得文思枯竭。传统的作文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而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强调和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的。现在学生生活圈子窄,阅历不多,知识面不广,都认为没什么可写或是写不出新意。杜甫有诗云:“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我们应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都会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那些名著,还要让他们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作文材料,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增强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其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文章。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要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要不脱离实际。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白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作文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他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达到奇、新、美的境界。
四、养成用心说话、诉真情的习惯
我们力主提倡学生“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学生在写作的艰苦劳动中要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用他们独到的笔触去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在乐思善写中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精神,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只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他们就能写出富有创新的佳作。
参考文献:
[1]陈小兰.张扬个性,创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4:45.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257.
[3]周国韬等.现代教育理论研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