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诗的生命情志与美感

2012-04-29 15:06赵保国
山花 2012年8期
关键词:题画诗人人生

中国画之所以可称国粹,不仅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民族精神的体现,其“诗书画印”集于一体的特点,也是独一无二。尤其是唐宋以后,题画诗的兴盛,更增加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和内涵,到了元代,文人画盛行,题画诗不可或缺,作为对画面主题的揭示,对意境的阐释,对作者思想的表述,对画面构成的补充,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关于题画诗的论述很多,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题画诗的文学地位及其影响越来越重视,不少学者对此作过探讨,本文从生命体验的角度,探讨题画诗的生命美感。

唐人题画诗中的“情”与“景”

古人云:“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而题画诗既是言,又关乎画,承“宣物”与“存形”于双肩,其重要作用是补充画之不可表达的画家情志,这一点是与画家、诗人的人生阅历、生活环境、思想观念、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联。

唐代王维是一位诗人画家,其诗是“诗中有画”,其画是“画中有诗”,这早已被大家所接受。比如这首题画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1]描绘的是深谷寒涧边的芙蓉花无意争春的画面。那吸风饮露,宛若空谷幽兰般娴雅适意的芙蓉,从不争奇斗艳,以一种虚怀若谷的心境自开自落,点缀生命。这让红尘中那些浮躁的人蓦地归于宁静,远离尘嚣,虔诚地洗去自己满身的尘埃,净化自己的心灵。王维的诗就是这样不经意地将人置于一种意境空灵的自然中的。然而,在王维的题画诗中,不仅有自然之情景,更使人难忘的是诗中所蕴藏的眷眷情意,这是生命情志的表达,感人至深。

又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题画诗饱含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和真诚的嘱托,道出了送别时的感受,可谓情真意切。

在题画诗中,不乏这样的篇章,不管是诗人还是画家,尽情地在题诗中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命体悟,表达生命深处的心理实感。

杜甫生活在唐朝盛衰转折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其诗《题壁上韦偃画马歌》:“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2]借物言志,慨叹时局,体现了杜甫在“安史之乱”之际挽救国家危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题画诗借题发挥,睹物思情,有感而发,看似题画,实是在抒发内心感情。比如戴叔伦的《画蝉》:“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3]借写蝉的清高逸致,表达自我人格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厌恶之情。借画中之物,表达画外之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这是唐人题画诗的一大特色。

宋人题画诗的“生命情调”

题画诗在宋代得到全面发展,最具代表性的诗人画家便是文人画的领袖苏轼。他的一百五十多首题画诗,或借题发挥,联系时事;或咏画寓意,寄情感慨;或着眼画迹,再现画中景物,阐发所悟画理。但其核心还是政治抱负和内心情志的表达,抒发人生的理想和对生命的慨叹。

如《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4]诗的上半部分完全抛开题目中的御马,转写战马。下半部才把御马作为对照,“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饥无肉”的战马驰骋疆场,“蹄间三丈是徐行”,而饱食终日的“御马好头赤”却只偶尔用来充当皇家的仪仗,题目中的“御马好头赤”成了作者要正面讴歌的不愿养尊闲置的战马的反衬,显然诗人是以马的遭遇喻人,并以二马自喻,含蓄地抒写他在外任官时辛苦奔波却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如今身为京官,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这是在写自己的人生,表达自我的感受。

如《书晁说之〈考牧图〉后》:“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世间马耳射东风,晦不长作多牛翁。”[5]此题画诗意不在画,而是自己人生阅历的回顾和描写,是作者自我的表白和剖析。童年的温馨,老年的悲凄之感油然而生,跌宕起伏,笔力横绝,不愧是题画诗中精品力作。

此外,在苏轼的题画诗中,还有一些是借咏画中景物来自明心志的,如《柏石图》中所题:“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

在《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中的《题赵昌山茶》一诗:“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霜。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6]对山茶遭受游蜂、风霜的侵凌深感愤慨。这是诗人在观览王进叔所藏的山茶画后联想引发的深沉感慨,不仅写山茶的遭遇,更是以物喻人,寄寓人在政治风波中遭奸佞势力打击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权小势力的愤慨。

再如《王伯敡所藏赵昌画·梅花》:“南行度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那傲霜斗雪的梅花,分明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又如《题赵昌芍药》:“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7]那孤傲清高的芍药,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影子和理想寄托吗?

所以,在宋代题画诗中,唱出了诗人、画家的生命情调。

元人题画诗的“生命体悟”

元代文人画达到了高峰,由于民族歧视,取消科举,使文人士子失去了晋升之路,成了“时代的弃儿”,其抵触之情、厌世之心、遁世之举应运而生。投身自然,寄情丹青,成了文人诉说情怀、宣泄情感的最好途径。

赵孟頫是元代文人的代表,其题画诗融入了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反映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社会感悟。如《题归去来图》:“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渊明赋归来,佳处未易言。后人多慕之,效颦惑媸妍。终然不能去,俯仰尘埃间。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耳,忍穷北窗眠。抚卷三叹息,世久无此贤!”[8]诗中对陶渊明表示由衷的钦佩和向往,而自己身为元朝翰林学士,不过是个御用文人而已,却做不到陶渊明之举,只能望而生叹,引以为憾,所以他曾作诗自喻:“昔为水上鸥,今为笼中鸟。”又如《题四画·桃源》:“桃源一去绝埃尘,无复渔郎再问津。想得耕田并凿井,依然淳朴太平民。”[9]此诗同样与陶渊明有关,表达了其向往田园生活的林泉之思。再如《题李仲宾野竹图》:“偃蹇高人意,萧疏旷士风,无心上霄汉,混迹向蒿蓬。”[10]将画中野竹的偃蹇、萧疏之状、蒿蓬之境与画外高人的仪态、风格、心态一一对应,从而表达作者的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人格追求和理想。

赵孟頫还创作了许多关于松、竹、梅的题画诗,如《题洞阳徐真人万壑松风图》:“谡谡松下风,悠悠尘外心。以我清净耳,听此太古音。逍遥万物表,不受世故侵。何年从此老,辟毂隐云林?”表达了高尚气节和退隐自藏、返朴归真的思想。又如《题仲宾竹》:“幽人夜不眠,月吐窗炯炯。起寻管城公,奋髯写清影。此君有高节,不与草木同。萧萧三两竿,自足来清风。”[11]诉说自己“不与草木同”的坚贞节操。《题所画梅赠石民瞻》:“故人赠我江南句,飞尽梅花我未归。欲寄相思无别语,一枝寒玉淡春晖。”[12]诗中的梅蕴涵了诗人特别的情思,通过描写它们的绰约风姿,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思和人生的眷眷情意。从这些题画诗中,可以感到作者对人之生命的体悟和对自由人生的渴望。

明人题画诗的“人生写照”

明代的徐渭一生坎坷,在他的题画诗中,更突出地表现出对自身经历、身世的描写。如题写《墨葡萄图》:“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13]自己年纪已过半百,事业仍然处于落魄的状态,一种怀才不遇、玩世不恭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这是生命的感悟,人生的诉说,也是画中难以表达之情的补充。徐渭一生屡试不第,一度精神失常,误杀妻子入狱,几次自杀未果,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世界是多么郁闷和痛苦。尽管画中那淋漓酣畅、零乱疏离的葡萄枝叶,意境狂放而凄苍,尽管那信手狂舞、错落弯曲的藤条,也如作者郁结难抒的心境,但仍不足以表达画家不堪回首的人生。题诗的辅佐加深了画的喻意,他的诗与其说是咏葡萄,还不如说是直截了当地咏自身。在诗中作者喻“明珠”,实则暗指自己和自己的才华。由于在腐败的明王朝得不到赏识任用,只能“闲抛闲掷野藤中”。我即葡萄,葡萄即我;物我相喻,物我相融,一种愤感之情、不平之气,溢于画外诗里,得到尽情宣泄,体现出激荡难平的痛苦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

在一幅荷花图中,荷叶大笔挥扫,一气贯成,下边画了一只螃蟹,来讽刺进士甲科,寄予强烈的思想感情。“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14]。从这些题画诗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旧文人形象,因为,他的题画诗传达的正是他本人的人生写照和情感宣泄。徐渭的另一首《与言君饮酒》:“今日与君饮一斗,卧龙山下人屠狗,酒深耳热白日斜,笔饱心雄不停手。”将一位借酒消愁、借笔墨宣泄的文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人题画诗的“生命礼赞”

“清四僧”中的朱耷,身为明宗室后裔,败身之辱,丧家之悲,亡国之恨,时刻深埋在心底,一生坎坷,寄情于笔墨,在他的题画诗中,更体现了对真实自我的刻画和感情的真挚流露。如:“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15]把自己的血泪人生,不仅表现在画中,也形象地展现在题画诗中。

朱耷的题画诗真实感人,具有清空放荡、孤寂冷逸的审美特征。比如“人坐秋树下,月在秋树上。若吟落叶空,瘦影自相向。”[16]这首题诗便创造了一个空寂、冷落的幻觉世界,饱含强烈的主观情感。再如《题画山水》:“峰高如有色,水村忽流香。翠影笼烟树,清光落草堂。”[17]这首题画诗写得清峻冷逸,有超凡脱俗之妙,含雄健幽深之姿。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把我们带进一个流连忘返的幻象的艺术境界中去。

郑燮是扬州画派的代表画家,一生只做过两任知县就退出官场,以卖画为生。作为清官的他,时刻关注百姓的疾苦,在一幅《风竹图》上题了这样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18]他游历深山,观赏幽兰篁竹,勾起归隐念头,遂画《深山兰竹图》,并题诗:“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须早脱,好来高枕卧其间”。[19]这是向往大自然,追求清净的归隐之情。他在山东维县任知县时,当地发生火灾,郑板桥上书请求开赈救灾,上司不但不准,自己还因此被革职,辞官返乡时,他在一幅画竹图上题下:“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渔竿。”这是何种情怀?一种世事炎凉的酸楚,一种文人志士的无奈和悲情,这是六十一岁的郑燮为官清廉,去官高洁的人生写照。

正如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所言:“抒情诗人所描写的画景不是别的,正是他本人,……不过这个‘我,当然不是清醒的现实中的‘我,而是潜藏在万象根基中唯一真正存在的永恒的‘我,而凭借这个我的反映,抒情的天才就能够洞察万象的根基。”

“画为心声,诗为心画”,历代题画诗虽然时代不同,但都具有对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描绘,都有对内心世界的表白和情感意志的宣泄。题画诗所包含的生命情志,给人以真实自然的美感。有讽刺之美,孤傲之美,狂放之美,也有情景交融、天人合一之美。

参考文献:

[1]﹝唐﹞王维著.赵殿成注.王右丞诗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3][4][5][6][7][8] [17] [19]石理俊主编.中国古今题画诗全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12]邓淑兰. 赵孟頫的题画诗[J].中国韵文学刊,2007,(02):78.

[10]王韶华.元人题画诗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韶华. 元初书家题画诗论——以赵孟頫、邓文原、鲜于枢为例[J].中国文化研究,2008,(01):97.

[13]丁炳启.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5.

[14]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

[15] [16]王天民.八大山人的两首题画诗[J].阜阳师院学报,1988,(02).

[18]郑奇,黄淑成.扬州八怪评论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6.

作者简介:

赵保国(1962— ),新乡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教育硕士,现从事美术教学与艺术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题画诗人人生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