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
【摘要】汉语西化的影响不容忽视。翻译体的病状主要表现在:滥用代词、滥用连词、滥用名词、名词抽象化、滥用介词和滥用被动式。出现翻译体是因为译者没有意识到英汉的异质性,照搬英语结构和语义。纠正翻译体需要认识英汉语的本质差异,把英语三分结构转换为汉语两分结构。
【关键词】翻译体;新闻翻译;英汉异质;英语三分;汉语两分
“翻译体”(translationese)指的是带有浓厚翻译色彩的译文。本篇讨论的翻译体,指的是劣译、死译、硬译现象,主要说的是中文受到劣译的影响,有逐渐西化之势。新闻翻译体指出现在外电译稿中的翻译腔。新闻翻译体与其他文体的翻译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翻译体的病状
余光中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细述了翻译体的种种病状。翻译家思果也力陈翻译欧化结构的种种弊病。这两位大家所见相同,警醒世人。滥用的情形多在于英语有而汉语无、英语重而汉语轻,没有认识到英汉语言的异质性。滥用代词、连词、介词、冠词属于滥用虚词,滥用名词是滥用实词。
滥用代词。英语应尽量避免重复,多采用名词性替代避免无意图的重复。因此,英语常用代词。汉语少用代词,因而较常重复。王力说:“……咱们对于‘它和‘它们(尤其是后者)以谨慎运用为佳,如果不希望读者讨厌的话。”[1]思果说,译文里用代名词有两个毛病:一个是不可用的地方也用;一个是可以不用的地方也用。[2]英语的代词在汉译时经常要还原或省略。例如“他这三项建议很有道理,我们不妨考虑它们”,这句话里的“它们”实在是画蛇添足。
滥用连词。英语重形合,句子结构严谨完整,注重显性语法关系,常用关系词和连接词。汉语重语感、重变通,不讲究形式,组句自由度很大,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由于秦末天下大乱,所以群雄四起”,这样的说法受到了英语影响,句中表因果的连接词大可去掉。再如,“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向窗内看了一眼”,若改为“出于好奇,我向窗内看了一眼”,语句会变得干净利索。滥用的连词还有“当……时候”或“当……之后”。汉语主要靠上下文自然顺序,加上这类连接词往往显得多余。“当你把稿子写好之后,立刻用挂号信寄给编辑”,不是自然的汉语,“你稿子一写好,立刻用挂号信寄给编辑”,符合汉语习惯。
余光中先生认为,目前的诟病,是原来不用连接词的地方,在and意识的教唆下,都加上连词。“他们在公园里唱歌和跳舞”大行其道,简洁地道的说法该是“又唱又跳”。[3]
滥用名词和名词抽象化。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英语名词化表达法使叙述较为贴切,也使语言抽象、晦涩、缺乏活力。许多英语文体学家都反对滥用名词化表达法。而动词连用是汉语常见的现象。并且,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汉语如果说“他的收入方式的减少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受到英语原文的影响,可以改为,“他收入减少,乃改变了生活方式”。“横贯公路再度塌方,是今日的头条新闻”,是汉语的说法。“横贯公路的再度塌方,是今日的头条新闻”,就是西化的说法了。
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抽象表达法常用于社会科学论著、官方文章、报刊评论、法律文书、商业信件等文体。与此相对,汉语用词常常用具体的方式表达抽象的意义,措辞具体、含义明确。因此,汉译英时,应该注意将英语的“虚”化为汉语的“实”。而带有翻译腔的翻译会照搬英语的抽象表达法,如“性”、“化”、“度”、“品”、“主义”等。例如,“这些问题拒绝简单的归类法”,可改译为,“这些问题难以归类”。又如,“据说他对邓的灵活性印象很深”,可改译为,“据说他对邓的灵活态度印象很深”。余光中先生说,明明可以说“这本传记很好看”,却要说成“这本传记的可读性很高”;本来可以说“本校的校友对社会贡献很大”,偏要说成“本校的校友对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
滥用介词。由于英语多用名词,必然也要多用介词,所以就产生了介词优势。汉语却没有这个现象。“有关”、“关于”大概是用的最滥的介词了。“关于这个人究竟有没有罪的问题,谁也不敢判断”,这种说法译自about,concerning等英语词,删去“关于”,译文会更加利落。“的问题”也要删去,这是上文提到的名词问题了。表身份的介词“作为”也逐渐渗透到汉语里了。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爱国?”这句话既有介词的问题,又有冠词的问题,还有代词的问题。自然的说法是“身为中国人,怎能不爱国?”
滥用被动式。东西方哲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的对立。例如,汉人往往从自我出发理解、描写客观环境,因而语言表述带有主体特征,具体表现在:汉语多用主动语态,多用无主语句、主语省略句。西方哲学主张理性,保持物我的距离,冷静剖析外物,因此英语表述主客体分明,被动句与主动句并重。被动句在汉语中横行,带有浓重的翻译腔。“他被人人尊敬”,就可改为“人人都尊敬他”。“这一项提案已经被执行委员会多次讨论,并且被通过了”,可改译为“这一项提案执行委员会多次讨论,并且通过了”。余光中先生曾说,“英语多被动语气,最难化入中文”[3]。
新闻翻译体的特点
出现翻译体,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报纸上常见的翻译体,往往是汉语词汇加英语语法组成的混搭文体,其不单单出现在译文中,而且传染了社论及一般文章。报纸每日出版,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尤其是外电译稿必须从速处理,发稿量大,自然无法仔细推敲文字。生硬、拙劣的翻译体已经泛滥开来,纯正简洁的中文文法有渐渐失道之势。余光中先生感慨,如果教育制度和大众传播任由翻译体发展,中文的式微将永无止境,万劫难复。[3]
较之其他文体来说,新闻翻译体覆盖面广,受众多,危害更大。新闻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前者贵在简洁、平易、客观,而后者贵在遣词、传神。英语新闻文体不论是新闻报道、新闻分析或新闻特写,都要求新闻撰稿人客观,排除个人感情、个人倾向。所以说,新闻文体要求用平易的英语,忌用带有个人感情的形容词和副词。[4]由此可见,新闻翻译可以更好地发挥汉语明快流畅的特点。
翻译体主要是由于英汉异质性造成的。翻译者不考虑汉语的特点,不假思索,把英语翻译成对应的汉语。时间一长,这种对应就变成了千篇一律、公式化、欧化的译文体了。
英汉语的异质性
翻译体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译文拘泥于原文的结构,二、译文拘泥于原文的词义。上文指出的翻译体的病状,讨论的是翻译体的具体表现,下面从宏观角度比较英汉的差异,探讨英汉句式和语义的本质差异、原因。
英汉句式对比。中华民族重“了悟”、“悟性”,这是直觉性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主要靠上下文自然逻辑顺序,追求的是表达意义即语义的简洁,因此省略了许多可说可不说的东西。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民族重逻辑推理和形式论证。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的表现上,就是追求句子结构即逻辑上的严谨。所以说,英语的句子概念清楚,每句都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动词,一致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等等,这就使英语句子形式化格式化了,因此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而汉语句子没有这些形式化和格式化的东西,很难确定句子的界限,句子概念是模糊的、开放的,可以无限地说下去,所以说汉语是意合的语言,结构松散。因此在汉语意合的地方,英语总是要以各种连接手段使之形合化,结构形式完整。英语译为汉语就要弱化或省略英语有而汉语无的各种形合手段、语法手段,转化为汉语的自然逻辑顺序。
同时,汉语修饰语位置比较固定,英语修饰语位置比较灵活。汉语多的是前置修饰语,属于紧缩、线性结构,宜短不宜长;英语修饰语可前可后,长于后置,因此长句是英语的特色,属于扩展型、环扣分层结构。
英汉词义对比。一个英语单词,英汉词典会给出对应的几种汉语释义,初学英语的人会死死记住一个或几个汉语翻译,以“不变应万变”。一切死译、硬译多由此而来。英语的一个单词会表达很多细微的含义,需要在上下文中来断定。也就是说,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范围比较宽、丰富多变,词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英语中有句话:“词本无义,义随人生”(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但是,当英语单词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时,它的词义立即明朗化。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比较精确、固定,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小。因此,英译汉翻译者必须着眼于整体、全局,琢磨英语单词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翻译体的对策
从指导英汉翻译的实用角度出发,马秉义先生提出了汉语句子是语义的,特点是语义完整性;英语句子是语法的,特点是形式逻辑、形式完整性。汉语句子语义结构常式分为话题和说明(Topic-Comment)两个部分;英语句子语法结构常式分为主谓宾(SVO)三个部分。因此,汉译英的技巧是:意合变形合,隐性变显性,增加关联词语。英译汉的技巧是:形合变意合,显性变隐性,去掉关联词语。英译汉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主语译为话题。英语主语译为状语,置于句首作话题,其余置于句后作说明。例如:
(1)原文:The telephone makes communication over great distances possible.
译文:有了电话,就可进行远距离交流了。
(2)原文:A writer desiring to argue effectively must understand both.
译文:想要写好论文,必须学会这两种方法。
英语必有主语,汉语可以省。英语主谓宾齐全,译为汉语分为话题和说明两部分,符合汉语习惯。
宾语译为话题。英语宾语可以提出来,置于句首,作话题。例如:
(3)原文:I bought some pencils,paper and books.
译文:铅笔、纸和书我都买了。
(4)原文:You ignite a match by scratching it.
译文:火柴擦一下就着了。
例3可以直译为:我买了些铅笔、纸和书。例4也可以直译作:擦火柴便可使它燃烧。相比之下,两分法的译法简洁自然。
主谓成句。英语修辞要求主谓靠近,所以英语主语通常不用标点同谓语隔开。因而英译汉时,如果照搬原文结构,汉语译句会很长。殊不知,主语后可以用逗号隔开,主谓译为一句,是话题;宾语译为一句,是说明。
(5)原文:He saw no point in protesting.
译文:他认为,提出抗议并没有什么意义。
(6)原文:Government officials discounted the rumors concerning General Lee.
译文:政府官员们指出,李将军的谣传不值得重视。
结语
新闻翻译除了一般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新闻报道涉猎面广,题材广泛,各行业常利用常用词汇表达专业概念,常用术语就有了新的含义,因此,翻译者应当倍加谨慎,力求符合各专业的用词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新闻的文体风格。总体说来,大多数新闻体裁中的英语并不是正式的英语,因此,新闻翻译忌“太俗”和“太雅”。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思果.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