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的新形势,我们必须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与力度。为此,在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时,应改善和发挥流通作用对治理通胀压力的作用。同时,把消费者市场置于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推进经济产业化发展步伐。
[关键词] 流通作用;通胀压力;消费者市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28
[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08- 0041- 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层推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社会中不断暴露出经济体制和结构方面的深层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扩张,巨额进出口贸易顺差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带来外汇储备加速增长,直接推动了我国物价上涨。充分发挥流通作用对于完善治理通胀政策组合,调节生产消费、增加有效供给、改善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消费市场价格基本状况和深层因素分析
1.1 现状趋势分析
2010年,全国消费品市场价格过快上涨,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8大类指数中,呈现“六升两降”态势。特别是鲜菜及粮油等农副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从1月份上涨1.5%到11月份上涨5.1%,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1.3%。CPI创下28个月来的新高纪录,其中食品的“贡献”很大,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0.1%。从吉林省市场情况看,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明显高于上年和全国平均水平。
1.2 深层影响因素分析
(1)国内因素。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占地仍持续,人均收入增长也不断提升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拉大。在未来20多年,我国的人口还会继续增长,食品的供给因素在减弱,而需求因素却会不断加强,通胀压力也就会长期化。
(2)国际因素。包括与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密切相关的3个方面:①外部需求仍会不断扩大,从而会持续拉升中国的总体需求,以及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速度与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大宗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张。③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物质产业后,国内资本已经向“虚拟经济”领域转移,发达国家衍生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还会继续掀起更大的高潮。
2抑制通胀的流通因素和空间可能
控物价就是稳增长,就是惠民生,就是保稳定,就是促和谐。2010年下半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16条政策、吉林省提出19条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流通领域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在调节供求、平抑物价中起到重要的参数作用,目前看具有重要的潜力和空间。
(1)流通是平衡供求的先导。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随着分工的深化和产品流程的延长,产品生产状态占用的时间在整个时间流程中的比重,已经平均下降至10%,流通则占用了90%的时间。流通过程对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更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流通业的先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2)物流环节降本增效的潜能。从宏观角度比较看,我国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规模和服务范围偏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中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数量众多,但规模小,组织分散,市场竞争力不强。
(3)流通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问题是当前制约农产品流通的核心因素。多数农产品市场功能不健全,信息化手段不完善,辐射作用和对农业的带动、引领作用不强,缺乏与现代流通方式的对接。
3发挥流通作用抑制通胀思路及对策建议
3.1 “稳”市场:坚持市场监测,提升调控能力
提高市场预测预警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监测网络四级平台,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覆盖面。建立监测样本企业动态管理机制,优化监测样本结构。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采集、加工、分析智能化水平,努力做到准确监测、科学预测、及时预警。发挥“商务预报”平台作用,做好信息发布引导,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加大应急商品调控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储备,完善和落实省级肉糖储备制度。扩大储备品种,建立蔬菜临时储备制度和蔬菜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加强应急商品数据库管理,加快重要商品应急调控平台建设,完善应急商品投放网络。建立科学组织应急储备和投放机制,把握调控的时机、力度、节奏和方式,切实保障市场供应,满足群众基本生活。
3.2 “降”成本:畅通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
积极搭建产销平台。搞好外埠采购工作,主动与南方蔬菜主产区建立良好的长期协作关系,畅通南菜北运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举办地产品展销会、展览会、洽谈会、网上交易会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活动,流通渠道畅通。
建立产销直供渠道。大力开展“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省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有效对接,扩大农产品直采基地建设。实现合作社直采、原产地直供,并加速培育自有品牌化经营进程,打造农产品生产环节到终端销售环节的“直通车”。
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交易、物流、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提升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支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肉菜食品采后快速预冷加工处理。
3.3 “活”流通:完善流通网络,创新流通模式
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扎实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提高农家店覆盖率,由数量推进向质量发展转变。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支持发展直营店,增强农家店生命力。加大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统一商品配送率。
创新发展流通模式。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制定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构建高效、安全、通畅的商贸物流体系。鼓励连锁企业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特色连锁专业店和专卖店,推进连锁经营向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3.4 “扩”消费: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建立长效机制
改善消费结构。加大推进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力度,加强流通环节和标识卡管理,适时调整家电下乡产品结构,增加家电以旧换新品种,保持和增强政策效应,全力撬动城乡消费,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依托家电下乡,支持农村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
培育消费增长点。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节庆假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营造和谐消费氛围。有效扩大城市消费,加快社区商业建设,满足居民综合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消费,支持餐饮企业实现连锁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鼓励发展信用消费,支持商贸服务企业扩大信用销售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