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参考

2012-04-29 00:44
中国对外贸易 2012年8期
关键词:希腊欧元区非洲

中国制造业亮红灯

下半年或触底反弹

7月1日,中国公布的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0.2,为去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这一经济指标的恶化,加大了经济分析人士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

《华尔街日报》称,制造业扩张速度下滑,令中国的经济前景更加黯淡,暗示中国经济增长回落,但尚未触底。

法新社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通胀压力得以缓和。法国《快报》称,在6月工业生产重新出现收缩后,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反弹,中国政府依旧有较大的财政和货币余地保证经济增长。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经济于第二季度应该已经见底,第三季度增长速度有望再度回升至8%以上。通胀持续低企及楼价维持受控,有利于政府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分析同时指出,中国进口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国内需求仍然强劲。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全球经济对中国寄予厚望。中国中央政府负债比重低、财力雄厚,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有余力推行经济扶持政策。

《金融时报》预计,中国将加大力度刺激趋弱的经济增长。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目前预计,在连续六个季度增长减速之后,货币政策放松和新的刺激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度实现反弹。

主持者言:6月份中国PMI下滑,未必就是坏事,这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见底趋稳,中国经济放缓或将给经济改革提供难得机遇,对中国近期经济政策调整产生一定作用。

随着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加深,投资主导、出口主导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开始转变经济模式,扩大内需,以消费为中心。2009年~2011年,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比国际金融危机前3年提升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尽管消费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消费贡献率并没有降低。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为8.1%,其中消费贡献率为77%,超过了投资和净出口。因此,中国采取出口转为内销,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发展内需的前景广阔。

同时,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于其它国家的金融体系更独立,也比较独立于世界金融市场,中国具有增加财政投资的余力,中国央行也能够通过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支持经济,以规避不良的后果。另外,中国政府有很多政策选项来刺激经济,随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时发力,中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反弹。

中国再次意外降息

银行让利扶持实体

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货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1年期货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此次利率调整后,1年期存款利率实际为3.0%,1年期贷款利率为6.0%。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这是中国一个月内再度降息,降息声明告诫金融机构“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此举可谓不同寻常。“这是一个明确信号,表明尽管政府希望进一步刺激经济,但它同时也越来越担忧房价再度猛涨。”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分析师杜劲松表示。

香港《信报》援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的看法认为,央行降息意在提振实体经济而并非针对楼市,央行对房贷利率浮动空间维持不变的强调,体现了中国金融政策坚持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决心,是否由此带来楼市的回暖尚有待观察。

《华尔街日报》援引凯投宏观(CapitaI Economics)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的观点称,多数人都预测中国央行会再次降息,但很少有人料到会这么快,这说明中国决策者的担忧程度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中国央行逐步放松利率限制是在为彻底的利率市场化做准备,尽管利率市场化改革现在尚无正式的时间表。此次非对称降息(贷款利率下调幅度超过存款利率)将导致银行业息差收窄,从而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

主持者言:意外降息之举说明中国经济放慢的速度比预期的快,这是中国宏观经济产能过盛、需求不足、CPI涨幅持续回落背景下的必要举措。此次降息,属于以银行让利的方式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原则,达到稳增长目的。

央行此次降息是一次不对称降息,也是2008年9月以来首次不对称降息,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地方政府债务的财务成本,激活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力,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据粗略估算,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逾4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央行宣布降息的同一天,欧洲央行也宣布降息,英国央行宣布实施扩大量化宽松措施,这些举措均旨在刺激经济增长。此次降息,可能是全球央行的集体行动,这是去年全球六大央行联手救市的翻版,也是中国央行顺势而为,与国外央行的政策协调,以免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利差加大令热钱流入。

回归15年

香港创造东方经济传奇

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举行,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宣誓就职,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政府公布了六大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加强内地与香港合作,进一步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九在港签署。CEPA补充协议九共有43项服务贸易开放和便利贸易投资措施,将于2013年1月1日生效,具体实施细则尚在制订中。《金融时报》称,香港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事实击破了美国《财富》杂志关于“回归后,香港经济将死的预言”。事实上,从1997年以来,香港的年平均经济增幅保持在3%,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更是达到超越历史的高增速。

美联社的评论称,自香港回归以来,香港和内地的贸易合作一直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与1996年的2840亿美元相比,在回归后15年里,香港与内地间的贸易额飙升600%。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报道称,这些年来,中国政府不遗余力确保香港的繁荣。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还是当它深陷2003年的非典疫情期间,中央政府均对香港施以援手以遏制经济风险,香港得以确保了自身在地区服务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北京将宣布相关政策,旨在加强香港与深圳前海合作区之间的联系。其中一项政策是在深圳前海划出一个区域,试行人民币自由兑换。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支持深圳前海成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包括探索试点跨境贷款、支持前海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目标是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和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

主持者言:香港因其特殊地位,成为中国连通世界的重要窗口。15年来,“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成为现实。香港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奇迹,也创造了成熟经济体持续平稳发展的经济奇迹。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统计显示,香港已经连续18年成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同时,香港连续两年以满分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香港的外汇市场成交额排行世界第六、亚洲第三。另外,香港的人均GDP由1997年的2.7万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3.4万美元。香港的持续繁荣源自“一国两制”的政策保障,也与内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联。

CEPA自2003年6月签订以来,为两地的经贸互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促进了两地的经贸融合和共同发展。在纪念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的重要时刻,双方签署一份新的补充协议,再一次显示国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双方积极推动两地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决心。

在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中央政府颁布加强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的相关政策,助力香港再次续写东方经济传奇。

穆迪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

欧元汇率持续下跌或冲击中国

7月12日,穆迪宣布,将意大利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3下调两个等级至BAA2,评级展望维持在负面,并暗示未来可能进一步下调该国主权信用评级。此举令市场信心受挫,欧元汇率再次跌破1.22关口,欧元对美元汇率创两年来新低。

根据穆迪的最新报告,鉴于欧元区出现的新风险,法国和奥地利的AAA信用评级将于9月底重新评估。这两个国家的前景展望2月下调为负面。前景展望下调为负面,意味信用评级可能在今后两年内遭到实质下调。

受其影响,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也进入“速降通道”。7月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7759元,这是近10年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首次突破“7.8”关口。7月13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7441,再创新低。

彭博社的报道称,随着意大利这个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面临更高的借贷成本并日益受到希腊和西班牙的负面影响,穆迪下调意大利的债券评级。根据彭博社的数据,这使得意大利的债券评级和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巴西处于同一级别。

路透社报道称,继下调意大利政府债信用评级后,穆迪于16日又下调了13家意大利金融机构评级。穆迪将意大利7家金融机构评级下调一个级距,将其他6家金融机构评级下调两个级距。包括联合圣保罗银行和意大利裕信银行等意大利最大银行在内的银行,目前的评级展望均为负。穆迪表示,采取此次评级行动的一个原因是意大利政府的信用状况正在恶化。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穆迪23日宣布,将德国信用评级展望调降为负面。这意味穆迪向调降德国AAA信用评级迈出第一步。文章称,穆迪下调德国前景展望可能加深德国和其他地区对评级机构的愤怒,但同样可能反映出德国公众的呼声,即担忧滚雪球式的救援成本。

主持者言:今年,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下跌,已相继跌破“8.0”、“7.9”和“7.8”3个重要关口。欧元区经济尚未有复苏迹象,欧洲经济仍不乐观,欧元将进一步“疲软”。

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和七国集团成员国,意大利一直是欧元区债务负担最沉重的国家之一。过去几年里,该国公共债务一直徘徊在19000亿欧元左右,与GDP的比重高于120%,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次于希腊。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穆迪就下调了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6个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其中意大利长期主权评级由A2下调一级至A3。同时,该机构还将16个欧洲国家的114家金融机构的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信用评级降级,势必导致欧元汇率下跌,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中国的外需将首当其冲,因为欧洲需求减少势必影响中国出口。同时,欧元汇率下跌相对抬升了人民币的价值,这将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未来经营中,中国外贸企业必须紧盯外汇,及时调整和制定更加符合汇率波动规律的外汇策略,以规避外汇交易风险。

美国干旱引发粮食危机

短期内对中国影响有限

近日,美国遭遇自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且继续恶化,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其中,美国中西部地区受灾最严重,80%的农田均出现灾情。

7月19日,玉米和大豆价格飙升,玉米达到每蒲式耳8.16美元的创纪录水平。交易商认为,如果美国天气没有出现大幅好转,下月价格可能涨至9美元以上,超出在30个国家引发粮食骚乱的2007年~2008年危机时的最高水平。小麦价格虽然尚未达到创纪录水平,但一个多月来已上涨50%,超出2010年俄罗斯实施出口禁令之后的价位。

《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随着美国5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把大宗农产品价格推至创纪录高点,世界正在面临一场粮食危机。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全球策略师大卫·纳尔逊(David NeIson)表示:“当前(美国的收成)灾难是实实在在的,而2008年农作物价格飙升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投机推动的。”文章称,美国农业部调低了玉米收成预期,降幅达25年来最高纪录。未来两周内,美国玉米和大豆生产带至少有一半地区持续干旱,交易商已将美国玉米收成估算进一步调降8%~15%。

英国《卫报》援引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消息称,旱情导致田地干涸,一些农作物势必歉收,美国最主要的农作物玉米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报道称,恶劣天气对世界主要粮食产地造成了巨大冲击,进而发生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增大。粮价波动直接影响到美国的餐饮业,面包、汉堡、牛排和玉米片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由于玉米是不少牲畜的饲料,玉米产量下降直接导致肉类涨价。受天气影响,得克萨斯州一些牧场主缩减畜群规模,这也导致肉价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居高不下。

美国《华盛顿邮报》用“灾难性的影响”形容旱情对美国农业造成的冲击:“在18个主要玉米种植州,30%的玉米地状况堪忧。”

主持者言:美国是全球定价中心,农产品价格被炒高,就会帮助其出口。而与美国相对应的是,中国是农产品的进口大国,炒作无疑对中国市场的影响较大。

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玉米出口国,美国的玉米出口量占据了全球出口量的近一半左右,美国同时也是大豆和小麦等其他粮食产品的主要供应国。目前美国的旱情已经使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的价格迅速攀升。

目前,美国旱灾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同类产品价格大规模上涨,而大豆价格上涨较快,是因为中国的大豆80%依赖进口,而且美国进口占很大比例,国内的大豆产量也在逐渐下降。但同时中国的玉米并未出现价格大幅度变化。近年来,中国玉米虽然有一些进口,但是进口量跟国内的消费量和产量来说,占的比例很小。小麦和水稻很少进口,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因此,这次美国旱灾对中国在某些产品上有影响,但是全局性的影响有限。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旱灾还不足以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但如果进一步发展下去,后果难以预料。

中非合作论坛召开

凸显中国影响力

7月1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中国在未来三年将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这是中国在之前三年向非洲承诺的贷款额的两倍。去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166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法新社的文章称,北京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这凸显中国与这片资源丰富的大陆之间关系不断深化。非洲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自然资源,中国需要矿产资源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而非洲的主要进口产品为机械和电子产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与中国的合作“为非洲国家经济多元化、创造就业和改善医疗与教育提供了机遇”。

美国《侨报》近日刊文《中非交流,企业先行》说,随着越来越多私企、个体户走向非洲,企业行为主体应成为未来中非交流的主要使者。中国政府有必要加强对涉非企业负责人的教育,让这些企业在拓展商机时,一定要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更多地兼顾非洲当地的长远发展。

法国《回声报》7月20日的文章标题是:北京对非援助增加一倍,中国对非洲的资金支持已经超过各种多边组织。文章称,在非洲看来,中国的援助的确充满诱惑,因为它不像多边组织那样附带各种严格的条件。此外中国的援助还带有巩固新兴国家间友谊和拒绝殖民主义的色彩。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瓦莱丽·尼盖认为,这“可以让非洲精英阶层摆脱在资金和技术上受制于人的感觉”。最后,北京并不仅仅满足于支持大部分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今的中国政府也很注重促进非洲本地增长的经济项目。中非发展基金承诺将向非洲投资20亿美元,它的计划中有60多个项目,其中包括在埃及建立一个经济贸易区和在埃塞俄比亚修建一个水泥厂。

《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报称,通过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中国和非洲实现了“双赢”,中国的关税优惠政策减轻了全球金融危机对非洲出口的影响,而非洲的庞大消费群体为中国的纺织品和电子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非洲的丰富资源也为中国企业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主持者言:中非合作论坛已经举办12年了,已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进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推动了中非关系的发展,拓展和深化了双方合作领域。

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2011年,非洲对华贸易顺差达201亿美元。中国采取的关税优惠等促进非洲对华出口措施初见成效。非洲对华出口额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56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932亿美元。另外,截至今年4月,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53亿美元,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覆盖50个非洲国家。

中非合作论坛无疑是促进中国和非洲合作的战略驱动九推动了非洲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加快了中国对非投资和技术转让,为非洲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了非洲自主发展的能力,这些都为非洲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据统计,中非合作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多年保持在20%以上。

必须一提的是,非洲国家经常要面对混乱局面和不确定因素,令中国利益面临风险。甚至,中国有时会被卷入非洲内部冲突,虽然这并非中国的初衷。但随着投资与贸易规模的扩大,中国的利益已经延伸至非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中国有必要加强与非洲的政治关系,更加积极地在国际组织中与非洲接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中国的投资利益。

援助方出资意愿下降

希腊退出欧元区风险再现

7月24日,由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组成的“三驾马车”代表团对希腊履行救助协议的情况展开评估,以决定是否向其发放第二轮救助的款项。希腊能否顺利拿到援助资金,确保留在欧元区,再次引发关注。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德国政府不准备向希腊提供超出承诺之外的资金救助,这意味着希腊债务危机仍可能久拖不决。德国政府知情人士说,让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在德国联邦议院请求批准对希腊的第三轮救助是“不可想象的”。

据《金融时报》报道,目前希腊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已推动欧盟长期投资机构欧洲投资银行干预希腊融资市场。希腊财长斯托纳拉斯表示,目前欧洲投资银行对希腊的投资项目已萎缩至1000万欧元。

据德国《明镜报》文章称,援助希腊的另一大出资方IMF正在权衡调整对希腊的救助,原因是希腊政府改革步伐迟缓。“三驾马车”估计,希腊需要更多时间完成改革目标,并额外需要数百亿欧元弥补缺口。但欧元区许多国家不准备为希腊背负新的负担。报导称,希腊在现有1300亿援助规模下,将需要达500亿欧元的额外援助。

德国《世界报》援引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秘书长AIexander Dobtrindt的话称,希腊应该用德拉马克支付半数养老金及公务员工资,以作为逐渐退出欧元区的准备。他表示:“我们已经与希腊走到了尽头。决不能再有更多援助。一个没有意图,或者没有能力履行职责的国家,必须离开欧元区。”

主持者言:今年上半年希腊选举令几乎所有改革计划停滞,希腊再次面临数百亿欧元缺口。目前希腊政府和企业资金链均濒于断裂边缘,其经济形势如同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希腊银行业此前主要依靠欧央行提供融资,随后才能向该国企业提供贷款。

但援助方出资意愿下降:德国政府担心为欧元救助的防火墙将越筑越高,未来相应承担的救助成本也将随之上升,因此拒绝向希腊提供第三轮救助。同时,IMF也暗示,鉴于希腊一再不能实现紧缩目标,准备停止对希腊提供援助。许多欧元区国家也不愿意再承担更多的希腊债务,荷兰和芬兰要求在IMF参与的情况下才提供救助,这意味着如果IMF停止向希腊贷款,荷兰和芬兰的资金援助也将随之结束。另外,欧洲央行也再次向希腊施压,并暂停接受希腊国债作为有效抵押品。

显然,欧盟和IMF不可能无休止地援助希腊。对于他们而言,希腊屡失改革目标。希腊曾承诺在2020年前削减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20%债务,此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希腊成为欧元区的永久坏账。

种种迹象表明,希腊政府资金链日益绷紧,能否继续获得欧盟资金援助将生变数,希腊退出欧元区已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希腊不能遵守严格的财政纪律,将无法获得下一笔救助贷款,希腊将丧失偿债能力,希腊或许将主动退出欧元区。希腊最早或在今年9月份宣告破产并退出欧元区,最迟在明年退出欧元区。

猜你喜欢
希腊欧元区非洲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