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点睛

2012-04-29 00:44
中国对外贸易 2012年8期

“营改增”后,上海市税收将减少大约100亿元,减少的税收将转变成企业的利润。据国家税务总局测算,如果在全国推行“营改增”,税收净减将超过1000亿元。由此可以带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对试点的整个行业直接利好,并将助推试点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扩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等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明年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目前中部崛起政策还只停留在纸面上,可操作空间比较少。在国家关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出台之前,中部六省早已各自出台了区域内的城市群发展规划,行政分割现象突出,缺乏长效机制。今后如何消除六省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进行资源整合和区际协调,并六省产业合理集聚转移将是中部崛的起重点和难点。

7月2 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会议确定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七项主要内容:因地制宜推广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加快长江、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高等级航道和重点内河港口建设,推动晋中南、皖北、赣南、湘南地区开发开放,探索建立沿长江大通关模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

启动银行间黄金交易是银行系统为了控制黄金业业风险,建立内部场内撮合交易系统,相当于做一个联合交易所,最终把做市商应当承担的风险转嫁至投资者,银行自身可以高枕无忧的赚手续费和点差。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市场,此举并不能令中国金融系统更具免疫力,更何况这种做市商模式依然存在着风险,因为银行间的撮合同样是大鱼吃小鱼。中国应尽可能对所有贵金属交易进行监管,建立对黄金市场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机构,承接各类贵金属投资者的投诉和举报。

中国将于8月31日之前推出银行间黄金交易业务,这是银行业多项改革的一部分,此举可能提高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对黄金的需求量。启动银行间黄金交易将是中国放松银行业管制的一个重大步骤,其他步骤包括近期一些举措,例如在存贷款利率的设定方面赋予银行更大的自由度。

目前,中国各银行之间不能直接买卖黄金或其他贵金属,只能通过上海金交所或上海期交所(Shanghai Futures Exchange)在国内买入黄金。但中国某家大银行的一名金属交易员表示,上海金交所和其他金融机构已发布一份新规则草案,向商业银行征询意见。

WTO专家组的报告出炉,或将成为中国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从垄断走向竞争的转折点。从市场化角度看,这是利好消息。目前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适度开放市场竞争,令转接清算市场更加多元化,允许两三家机构参与竞争,给发卡及收单机构更多选择,通过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7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向成员发布了美国诉中国电子支付世贸争端案专家组报告。报告驳回了美方有关中国银联全面垄断中国国内银行卡支付的指控:但认定中国要求所有在中国发行的支付卡都必须附带银联标识,及要求所有支付终端接入银联网络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报告认为,中国指定国有的中国银联作为人民币特定交易结算服务的垄断供应商的做法,构成歧视。

去年,中国向10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发放牌照,体现了央行的开放姿态。未来主管部门可能会陆续推进一系列改革,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将会逐步蜕变为一个普通的第三方机构。

因为奥运赛事的稀缺性和高关注度,以及受众范围的宽泛性,品牌企业的奥运赞助更多是起到品牌提醒、品牌强化和品牌深度沟通的目的。作为奥运TOP赞助商,企业的诉求点在于品牌宣传。在伦敦奥运召开之际,中国制造商大量减少,这是中国企业的理性选择。

7月27日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从北京到伦敦,随着奥运主场的转移,TOP赞助商中的中国企业阵容也随之改变,尤其是内地企业大面积撤退,几乎销声匿迹。

2008年,以联想领衔,中国企业组成了庞大的奥运赞助商兵团,包括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全球500强巨头,此外,伊利、海尔、搜狐、燕京啤酒等数十家赞助商或供应商也极为抢眼。但在今年伦敦奥运会上,除了来自中国台湾的宏碁进入TOP赞助商之外,仅有水晶石数字科技继续依靠奥运这一舞台来拓展市场空间。

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规划设计,是目前国内金融改革中覆盖内容最广泛、涉及范围最大的金融改革方案,广东省可利用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推动金融领域进一步开放,在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以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率先开展探索。

7月2 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在广州发布。《方案》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在珠三角地区建设城市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在环珠三角地区的梅州市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在环珠三角的湛江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

《方案》提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等。同时,做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和使用,在横琴新区和前海地区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试验,并将深圳市保险改革试验区相关政策扩大到珠三角地区等。

为避免房地产市场反弹,国土资源部释放明确调控信号。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市场信号趋于混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宏调”与“微调”间的摩擦增大,政策的持续博弈,加剧了市场波动,动摇着社会预期。

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赴16省份,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这立即引发关注。

此次通知要实施专项督查,是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发改委、央行等中央部门十多次表态“调控绝不动摇”的连续动作。此前,30多个城市屡屡出台“地方新政”,试图以地方“微调”来化解中央的房地产“宏调”。

事实上,温州危机可以追溯到2008年信贷规模的暴涨。在当时信贷宽松的背景下,温州企业获得丰厚的银行资金,但实体企业由于外需疲软、成本上升等原因,依旧不景气。2011年,银根收紧后,银行只收不贷,企业只得靠民间高利贷维持,同时房地产市场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于是资金链断裂,高利贷及背后的担保人无一幸免,导致民间信用体系受挫。

高和资本、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针对温州形势的正式报告,预计将于9月份正式出炉,温州是调研的首站。

7月25日,高和资本单独对外披露了调研的部分内容。高和资本称,温州目前民间信用体系在此前的风波中遭受严重冲击,民间信心遭遇极大破坏。在法院,民间借贷类案件数量激增。2011年温州法院民间借贷类案件收案12044件,标的近54亿元。但2012年仅1—4月,温州法院便已收同类案件达6510件,标的38.5亿元,民间借贷案同比上升近89%。

《意见》很全,将民企境外投资遇到的问题都概括在内。但只是提出一些创新的方向,没有具体落实的配套措施和细化规定。事实上,中国对企业投资境外市场的政策框架已经成为一种束缚。牵制主要来自两方面:审批手续时间过长以及限制对境外放款额度。由此看来,民企境外投资依然不乐观。

6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管局等13个部委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试图给民企境外投资松绑。

《意见》分五部分,从宏观指导、政策支持、简化管理、防范风险等方面做出规定。整个文件占五页,共有18条意见,除了第10条关于外汇管理意见有细化规定,其他多为概述性语言。此文件的出台,引起境外并购投行及企业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