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2012-04-29 00:44张军
成才之路 2012年8期
关键词:直觉陌生鲜花

张军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思想是内容的灵魂,语言文字是为内容服务的。作文训练就是训练自己用语言文字正确、生动、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立意、谋篇、遣词、造句要建筑在自己的真实感受之上。

许多学生在作文中编造美丽的谎言,表达虚假的情感,这样就等于抽掉了作文精髓和灵魂,失去了作文的活水源头,剩下的只是貌似像样的躯壳。教师一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往往是绞尽脑汁去思考,总找不到素材,总想写点新奇的东西。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物往往是写作的一些好素材。要培养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还应从周围熟悉的人和事写起。然而,一些学生由于对周围生活的太熟悉,就觉得太平常,生理学上叫做缺少感官刺激。于是就缺乏对每件事物的新奇感,也无从发现其特征。于是,真正写起来,对每件具体东西进行具体描写时,便无从下手了。正是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太“熟悉”,就形成一种懒于观察、疏于分析的惰性心理,错误地认为可以不去调查研究,闭着眼睛也照样能说出个“大概”来。对一件事情的描述,虽然能写出几句话,但都写不到点子上,写不出特色,达不到作文的要求。由此看来,对熟悉的东西写不通写不好,其实是并不熟悉那些“熟悉”的东西;只是熟其然,未熟其所以然,熟其表而未熟其里,总以为熟人熟事,一“悟”着就“熟”了。可以说,这是写作上的一种“学习病态心理”。

学生怎样克服“熟而不熟”的心理病态,学会写好“熟悉文”呢?首先要从心理上树立一种积极意识,善于从“熟悉”的包袱下解脱出来,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尤其是从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学会同中辨异、异中求类,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全方位观察,尽力挖掘出“熟悉”事物中的“陌生点”,即别人尚未发现的地方,别人忽略了的地方或者别人想说而没有说出,想说而说不好的地方……其具体方法有:

从事物纵的发展和横的联系上,建立一种把熟悉事物看成不熟悉事物的积极心理,拓宽对熟悉事物重新认识和审查的新领域,尤其不要疏其枝节,淡其细末。

纵的发展,指运用发展的观点,以时间为“序”,以事件线索为“脉”,既认真了解事物的过去,也仔细分析事物的今天,还要推测事物的明天。只有这样,才能将事物看得真切、清晰、生动,才能在“熟悉”中认识那些“不熟悉”的部位,才能发现出若干值得回味、慨叹的东西……

横的联系,就是指把一个事物解剖成若干个横断面,充分认识和“熟悉”它的内在结构和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还要通过了解、比较,熟悉它和周围事物确切的方位以及彼此映衬后所显示出的特征。另外,还必须掌握一套横向联系的“熟悉方式”。如“甲——乙——丙”并列式,“正面——侧面——反面”多项式,“左右”“前后”“上下”“内外”对称式等。

这种“纵展——横联”的熟悉事物的方式方法,一般宜采取“纵横结合”,不断熟悉已经“熟悉”的事物,并及时地把这种“熟悉”所得写出来。通过写,还可更加深入地发现和了解“陌生点”,写出面貌全新的文章来。

要尽力运用直觉思维,从感兴趣的部位入手,对“熟悉”事物突然感到“陌生”,总以为是“陌生”而看不够,以致产生某种特殊感受或新的认识,并调动非智力因素,激发写作情趣,造成一种“非写不可”“非写出好文章不可”的积极心理状态。

一棵树,最先映入人眼并引起兴趣的是鲜艳的花及翠绿的叶,但看惯了看熟了“花”与“叶”的人,如果运用直觉思维(即灵感思维),能突然由“花”和“叶”而“领悟”到根,又从根“领悟”到那些甘于奉献而又默默无闻的人……当然,这样的作文立意,就是脱“熟”而翻新的。要知道,作文是一种心理兴奋活动,而人的兴奋心理是要靠外界事物对大脑等各种感官的不断刺激才能保持的。这种“不断刺激”光靠形象思维还不够,加上逻辑思维有时也不行,这时就要运用包括灵感思维在内的直觉思维。什么是直觉思维?说得通俗一些,直觉思维就是撇开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按逻辑的法则去发现去领悟。这种思维的好处在于打破了思维定式,在众多熟悉事物的一点上直接引起共鸣,获得一种意想之外的感受或结论,甚至产生一种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灵感,所以这种思维的一部分也称灵感思维。世界上不少科学家靠这种直觉思维获得惊人的创造发明。我们平时常说的“顿悟”和“急中生智”便是如此。

怎样发挥直觉思维的作用呢?例如,有人看到花园里怒放的鲜花时,马上想到自己那热情奔放而美丽的妹妹……把妹妹比作鲜花,多么新鲜贴切,这就是直觉思维的效果。但如果第二个人再把姑娘比作鲜花就没有新意了,第三个人再如此则是愚蠢的人了。有人却从鲜花想到绿叶,把羞涩内向而纯洁的姑娘比作绿叶,则再恰当不过了。须知,没有经过多次主动有意识的训练而形成一种思维活动形式以外,只想临时去运用直觉思维是不可能的,它必须建立在反复的联想和想象等基本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厚积而薄发”,最后才能进入最佳的“灵感”境界。

要树立一种敢于打破现状的不满足感,对熟悉事物多进行“不相信”的心理思维活动,再运用反思法,寻找“陌生点”,在熟悉事物中尽力发现不熟悉(即新鲜)的因素来。

反思,通俗地说就是反过来想一想、试一试。它是一种力图打破传统观念,突破思维定式,从而进行翻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反思法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是学生突破“熟悉文”构思的好方法。

反思,首先要“反观”。因为一个熟悉的事物,你对它经常那样顺着看惯了,缺乏新奇感,有可写的内容都写了。这时一定要换个视角,最宜反过来看,一来增加看的兴趣和内容,二是由此产生意外的、新鲜的发现和感受。如果把这些发现和感受写下来,便会使人耳目一新了。

“反观”之后的反思,主要是将“反观”后所得的材料和体会,进行筛选、梳理、提高,亮出“闪光点”,不落俗套的一个个排除,又一个个挖掘,直至确定一个最新鲜的立意,然后再构思一个让人看第一眼就觉得不同凡响的结构等。但是,反思必须对路、合理,切记牵强附会或故弄玄虚。

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学会去观察自然,解读社会,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练就写作的真本领,善于发现周围熟悉的东西,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作文的真谛。

(通渭县张家坪小学)

猜你喜欢
直觉陌生鲜花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词(四)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熟悉的陌生词(三)
预订60年的鲜花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熟悉又陌生的“”
这一首,五月的鲜花
数学直觉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