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安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来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教学中采用“以问导学法”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问导学法”教学模式
“以问导学法”是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设定为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各种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构建出有利于学习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学中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教学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应用它.其基本思路是:在教师问题串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主,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独立地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促进个性和谐地发展.其操作程序为:预设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筛选问题,拓展创新.
运用“以问导学法”,“问题”是基础,“引导”是关键,“学习”是核心.问题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以问导学法”应用的成败.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探究和思考价值,且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通过集体努力可以得到解决为基本原则.就导学而言,教师应该导在关键知识点上、导在方法技能上、导在学生情感上.教师的“导”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施,学生的“学”要依靠教师的“导”来进行,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
二、“以问导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计算”的教学为例,阐释此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预设问题,创设情境
用问题代替讲解,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备课时,教师在钻研新课标、教学用书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教材重点和难点精心创设情境问题,有序地展示给学生,让所有学生参与思考与讨论,避免教师一言堂地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的低效做法,激发学生实验探索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铅锤、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提问:你们学过哪些图形体积的计算?请说出计算方法或公式(为学生学习新知作铺垫).接着设计了富有科学性、启发性、层次性、探索性的问题:1.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且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2.请大家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向学生交代清楚本节课的实验步骤和任务是:以4人为小组,用课前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用倒水或倒沙的方法试一试,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二)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让学生讨论问题,自主弄清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正确操作过程.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真正实现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提出关键性或者易错误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设定发言时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集中思维.然后进行交流,发表见解,提出质疑,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修正,解答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在这一环节里,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2.在实验操作中,你们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去研究解决?3.请大家用课前备好的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用倒水或倒沙的方法再试一试,看一看:得到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实验小组展示实验成果,相互评价并提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疑难,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实验应该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思维和行动过程.每名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己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或者会有新的发现,实验探究结束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发表实验感想的机会,最好的办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收集和征答,教师则组织学生一起分析答案正确与否,有没有其他见解,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对那些通过征答和讨论学生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加以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交流与征答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具体表现为:1.调控——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管理好同学们的交流活动;2.激励——不断强化学习动力,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3.点拨——对学生的思维障碍、认识疏漏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补救,搭建一个“脚手架”.此实验学习活动收集的主要问题有:(1)(针对学生汇报的实验结果和解题情况)对这些同学所说和所做的,你们有什么看法或建议?(2)(根据学生和教师收集的错误问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与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等等.
(四)筛选问题,拓展创新
教师精心设置与本实验学习活动相关的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进入更深层次地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学习结束时,为了检验实验学习效果,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培养学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最好能进行适当拓展,可以创造性地将一些综合性和拓展性的习题改造成若干个小问题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集体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着重于创新问题研究,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探索性、开放性,又要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成功的果实,改变以往学生做实验、练习只是为了获得基础知识就万事大吉的应付式做法,全面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