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娜娜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时时、处处、人人都可以创新。”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回首课改,深感课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不是数学公式可以套着做,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实践。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因此培养良好的口語交际能力,就能为将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敢说、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我想谈谈课改几年来我的几点感受。
一、一节低效的口语交际课
当时我对课改理念一知半解,以为只要在课堂上多搞些花样,哄哄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就行了。因而力求把课堂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尽人意,甚至不容乐观。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我讲了一节二年级口语交际课《合作》,为了准备上好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是课前同桌讨论,二是小组交流,三是小组选代表发言,四是小练笔,结果课堂上是讨论的热热闹闹,可是等到让代表发言的时候竟然没有人举手,当时我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教室里坐着全校十多位语文教师和校长,看着他们也有些发急的眼神我的脸都气红了,没办法只好点将平时表现最好的同学发言,结果这个同学讲了小组合作扫地的事情之后后面所有的同学也鹦鹉学舌,说的是大同小异。
二、反思与启示
这样的教学效果让我知道我的课只是一个空架子,根本不是新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课堂,于是我与同行切磋探讨,自己也不断地反思、总结。同时翻阅大量课改前沿论著,特别是在郑州参加的一次课改讲座上听到的一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有一个孩子看到一只蝴蝶和一只蜜蜂在飞行,蜜蜂飞的时候“嗡嗡”地响,而蝴蝶飞的时候很安静,他就问自己的父亲:“爸爸,为什么蜜蜂在嗡嗡地响,而蝴蝶飞的时候不响?”第一个父亲这样来回答:“小孩子,哪这么多为什么,成绩好就行了,别管那么多闲事。”小孩子也不再问了。第二个父亲这样来回答:“因为蜜蜂在飞的时候,翅膀振动的频率非常快,而蝴蝶飞的时候翅膀振动的频率非常慢,所以才是这样子。”而第三个父亲这样来回答,拿出一只笔和一张报纸,用笔在纸上由慢到快地画,然后让儿子照样去做,等一会儿,他的儿子说:“爸爸不要说了,我知道了。”这三位父亲,谁做得最到位?当然是第三位父亲,他让儿子亲身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而我平空让学生去想去说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学生又有什么可说的呢,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又有何价值呢?由此我找到了问题所在。
三、注重实践,让学生说真话
陶行知说的好:要解放学生的嘴巴。于是,我又布置了一次实践作业即和爸爸妈妈或者同学朋友合作完成一件事情,要求在合作之前先分工,之后记录下合作的事情,如何分工,如何做,结果怎样,感受怎样,第二天再次上口语交际课学生们一个个滔滔不绝,把自己做的事情一件件叙述下来,内容是丰富多彩,有打扫卫生的,有做手工的,甚至还有和妈妈一起做生意的,一句句饱含着孩子们真情实感的话语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口语交际课的成功,也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喜悦。
四、在生活中交际,让每个孩子都敢说会说
陶行知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之后,通过不断地实践我把口语交际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比如最近不爱说话的杨林常来告状说别人拿她的橡皮,于是我就叫住她问:这个他是谁呀?“赵峻杰”“那他为什么要拿你的橡皮呀?”“因为我的橡皮是新买的,我给她看了他就不给我了”“那这块橡皮漂亮吗?”“漂亮”“有多漂亮,你能讲给教师听听吗?”杨林眨了眨眼睛想了想说:“我的橡皮是黄色的,是一双靴子造型的。”“那是谁给你买的呀?”“是妈妈带我去丹尼斯买的。”你喜欢它吗?喜欢。其他人喜欢他吗?比如赵俊杰,其他人也喜欢,那你能不能再把这块橡皮的样子,谁给你买的和你喜欢它,别人也喜欢它说一遍?“我的橡皮是黄色的,像靴子的形状,是妈妈带我到丹尼斯买的,我很喜欢它,别人也喜欢他。”那好吧,现在请你把赵俊杰叫来。就这样通过简短的对话不爱说话的杨霖形象地叙述了一段话,我不仅在心里惊叹:效果真好。因此,我感觉到了从学生的生活中发掘说话题材,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条有效的听说训练渠道。
除此之外,我的语文教学也因为有了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田野的体验而充满快乐和活力,他们会在课堂上说:摇着绿色的长辫子,我听到了小鸟在欢快地歌唱,我听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琴声,我闻到了春天的味道,我听到了蝴蝶跳舞的声音;因为有了学生们动手操作乌鸦喝水的亲身体验结出了水升高的原因,体会到了“渐渐”这个词语真正含义,寻找到了更多喝水的好办法,因为有了真实生活体验,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才让语文课因他们而精彩。
五、结合文本,让学生说好
现在学生们都敢说了,但是总觉得句子说的不够美,虽然我在课堂上尽力引导可是效果却不是太好,后来我看了翟浩宇同学的日记受到了启发,那是我布置的写春天的日记,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春姑娘来了,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好像春天的眉毛;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好像春天的眼睛,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好像春天的音符,还有河里的水也解冻了,流水声就像是春姑娘在弹琴呢!”
和其它同学的日记相比,同是写春天的小草、野花、河水,可是她却写的有声有色,而这些有声有色的句子并不遥远,就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刚刚要求同学们背诵的《找春天》一课里的句子,后来我读了翟浩宇的日记后,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说春天的口语交际,他们也都能够把春天说的像诗一样美丽。
如:春天来了,奶奶门前的笋芽儿醒了, 她揉揉眼睛,使劲地从地下钻出来了。
春天来了,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多美好的春光呀!
听着孩子动听的话语,我决定在平常的口语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样子说话。课文是最好的例子,作为新课程的老师,就要充分利用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话,我真正地体会到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最让我得意的就是我的口语交际课,孩子们敢说了,爱说了,会说了,每次上课前我都安排至少五分钟的口语交际,这样我想只要时间上有保障,再让学生学会在体验中说真话,结合文本说好话,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六、结语
课程改革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更加精彩,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敢说,想说,会说,说的具体,说的真实,说的生动,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口语交际课,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