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懒惰是怎样养成的

2012-04-29 00:44醉梅
中华家教 2012年8期
关键词:思考力家务活动手

醉梅

“我的儿子怎么变得这么懒了,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平常都是我做家务活,今天我生病在床,要他帮忙拖一下地板都不肯。我说我生病了,你帮忙做一点,他却说,等你病好了再拖地吧。”一位妈妈伤心地倾诉着。

“唉,我儿子一有数学题不会做就问我,我说你自己动脑筋想想嘛,他就说他不会做,其实题并不难,就是怕动脑筋!”一位爸爸摇头叹息地说。

这两个情景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这两位父母的话透露出对孩子的不满和心中的困惑,我发现不少家长都面临相同的问题。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很多孩子虽然年龄、习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缺点,那就是懒惰——懒于做事,懒于思考。

透视懒于做事

懒于做事是行为上的懒惰。从小没有劳动观念没有做惯家务活的孩子,你突然叫他去做,他怎么会做?因为他认为这不是他的事,是大人的事,和他无关。这种孩子大多出现在溺爱的家庭中。父母从小不让孩子动手,或保护过度,或事事包办,生活上的事都替他做好了,他哪里还有动手的机会?很多孩子的动手权利是家长剥夺的。两三岁的孩子探索欲很强,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世界于他是充满好奇而新鲜的。但正是在他喜欢用自己的手来探索世界的阶段,父母“无情”地剥夺了他的动手权利。孩子要自己穿衣,尽管显得很笨拙,但家长嫌他动作太慢,或看不惯,于是便帮他穿好了;孩子要学大人的样去洗碗,“你太小了,会把袖口弄湿的。大一点了再洗。”妈妈的温柔拒绝阻止了孩子的积极行为;当孩子上学后,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成重中之重,孩子想帮着做点事时,一句“这活不用你干,只要你把时间多花在学习上,学习搞上去才是真的!”就把孩子的积极性打发掉了。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大人为他安排好一切,家长也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服务。孩子一天天长大,当有一天家长发现孩子不爱劳动、不爱帮忙时才质疑:这孩子怎么这么懒惰!可悲的是懒惰已成为习惯。

俗话说,“懒惰娘育勤劳儿”,这句话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很多事情往往是互相牵制的,家长干多了孩子就干少了,家长太勤快了孩子就懒惰了。你没有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孩子到哪儿去找这样的机会?家务劳动本来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尽的义务,但是,孩子头脑中没有这样的观念不能不说是家长培养出来的。有调查表明:中国城市小学生每日做家务时间幾乎是全世界城市孩子中最少的。美国孩子日均劳动时间为1.2小时,而中国不足12分钟。不要说家务活,懒惰成习的孩子就连自己的事,诸如收拾房间、整理书包等也懒得去做了,恨不得父母继续为他服务。这样,独立生活能力差、没有自信、感觉自己无能、对家庭依赖性强也是顺理成章了。

透视懒于思考

懒于思考是思维上的懒惰。思考于这类孩子来说,感觉很累。因为他没有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没有感受过思考的乐趣。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有强烈好奇心的幼儿,喜欢问这问那,有的父母不是引导孩子思考:“是呀,你说是为什么呢,我们来一起想一想好吗?”而是呵斥制止:“小孩子不要问这么多,烦不烦呀。”这样,把孩子的好奇心给抹杀了。而还有一种父母呢,却积极过度,当孩子一提问,马上就报上答案。如果自己答不上来了,又急忙去查找资料来告诉孩子,而不是启发孩子一步步去思考,给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这两种家长都在扼杀孩子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使孩子的思维细胞不再活跃,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不再敏感。

思考是一种脑力劳动,既然是劳动,就会有辛苦在其中。如果没有家长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去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孩子就不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不会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当孩子提问时,你应该说:你说呢,你想想看,再想想看。如此一步步引导,而不要急于告之现成答案。即使孩子经过思考后的回答不科学,不符合事实,那也要以赞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去欣赏孩子的思考之果。因为,这可以当作想象的成果来欣赏。只有这样,孩子的思维才会活跃,也只有欣赏和表扬,孩子才能享受到思考带来的乐趣。当思考变成一种乐趣时,孩子会不喜欢凡事去思考、去探究吗?现在提倡享受学习、快乐教育,同样,我们也该提倡享受思考!将来的人才,是善于思考,肯于思考的。美国创意思考中心主任李察·博尔说:“孩子缺乏思考力,父母应负七成的责任。”所以,培养孩子的思考力,不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懒惰,家长要尽早开始行动。

责编:肖云

猜你喜欢
思考力家务活动手
家务活太重,当心招来“网球肘”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Logic Dots
Logic Dots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填字游戏:一起来干家务活
做有思考力的历史教育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