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梁长一
创新专业设置
——瞄准市场需求,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匹配紧密、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症结
重庆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以及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所谓“两张皮”现象,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轨,其结果便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没有用武之地,经济社会发展却严重缺乏技能人才,这是导致学生不愿意读职业院校、用人单位不愿意用职校毕业生的重要原因。所谓专业同质化,就是各个职业院校开设专业就像农民种地一样,“逢贵就赶、逢贱就砍”,不管姓工姓农姓商姓医,什么专业紧俏就开设什么专业,其结果便是丧失特色、恶性竞争。
2012年盛夏,巫山县大昌镇卫生院。
绿树掩映的卫生院十分宁静,全科医生罗先权却无暇享受眼前的清闲。
“他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每天围着病人不停地转。”大昌镇卫生院副院长付永明说。
“做一个为梦想而旋转的陀螺,再累也幸福。”25岁的罗先权,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一个好专业,成就了一生之梦。
母亲的咳嗽
2002年初秋的一个周日,大雨。
“妈,我回学校了!”
“好,路上慢点……咳、咳……”
告别母亲,刚上初一的罗先权踏上返校之路。
头天晚上,他又一夜无眠——母亲粗重的咳嗽声一直敲打着他的心。
从记事起,母亲的咳嗽声就一直伴着罗先权。
每到冬天,罗先权就特别揪心,因为母亲患的是肺心病——天一凉就会犯病,严重时会随时窒息、昏迷,每月都会感冒好几次。罗先权每周都要跑到镇卫生院为母亲抓药。
“父亲也患有风湿病,可还要照顾我们兄弟姊妹。”贫困的家庭、落后的医疗条件,让罗先权从小体会深刻。
“我要当一名医生,治好母亲和父老乡亲的病!”在懂得何为梦想时,罗先权这样告诉自己。
2006年7月,巫山县高级中学,高考放榜。
“440分,这个分数有点尴尬,刚过三本线,恐怕没什么好专业可选了!”班主任李洪鑫分析说,“建议你读职校,选个好专业。”
接下来的几天,罗先权反复掂量着班主任的话。
“好专业比学历重要,就读职教医学专业!学医毕业后,容易找工作。退一步讲,就是找不到工作,自己开个药房,也能维持生计,照顾母亲。”罗先权拿定了主意。
为梦而战
“全国这么多医学专科学校,选哪一所好呢?”罗先权犯了难,不停地在网上搜索。
忽然,一所学校的定位和专业的设置让他眼前一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调整专业设置,针对基层、面向农村,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医药卫生人才……”原来,2006年6月,万州卫生学校、万县中医药学校合并组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整合资源,针对三峡库区和“两翼”农村,培养专科层次实用型人才,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当时重庆虽有两所高等医学本科学校、十所中等医药学校,但缺少独立设置的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乡镇卫生院的专科层次人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三峡医专党委书记万启蒙说,“于是,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相关专业。”
“这不就是我的梦想么?”罗先权很激动,“我就要选择这样一个能为基层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
一个月后,一封快递寄到罗先权家——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看着通知书上“西医临床”这几个字,罗先权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他仿佛触摸到了梦想的翅膀。
2006年9月,三峡医专教学解剖室,第一次实验课。
“解剖学是我们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了解人体的每一个关节、器官非常重要……”实验台上,老师易乾忠讲解着。
台下,初来乍到的学生吓得纷纷后退。
而渴望学习知识的罗先权却凑到最前面,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操作,忘了自己也是第一次直面一具尸体。
与其他刚从黑色六月滚爬过来就沉迷游戏的同学不同,罗先权一到学校,就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传说中的游戏,在罗先权这里,成了永远的传说——他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我从来没有周末。”罗先权说,“学校教学安排非常紧凑,周一至周五以理论课为主,到了周末,就被安排到学校的两个附属医院观摩,然后再回头琢磨理论。”
2008年7月的一天,罗先权高兴得跳了起来。“终于可以到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实战演练了!”他抑制不住兴奋。
在医院实习,从最初的观望到进行初诊断,再到独立制订治疗方案,通过老医生审核、复查后进入治疗……罗先权享受着众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清洗创伤口,第一次接诊病人,第一次观摩大手术会诊……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锻炼,使他一步步向“准医生”迈进。
他,即将奔赴就业市场。
成就梦想
“重庆市将选派医学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08年12月,一则招聘启事引起了罗先权的注意。
“这就是我的梦想!”罗先权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随后笔试、体检、面试……过五关斩六将,罗先权最后被选派到巫山县大昌镇卫生院——他出生的地方。
“现在,只要我一犯病,儿子就会把我接到医院!”母亲笑着说。
罗先权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而且,他也像对待母亲一样服务着乡亲。
2012年2月初,大昌镇卫生院门诊部。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气喘吁吁地背着一位陷入半昏迷状态的老太太走进来。
罗先权一诊断,发现老太太患有糖尿病。“大爷,您先去办理住院手续、交检查费……”罗先权说。
老大爷摸了摸裤兜,垂下了头。
“没事,以后再补!”罗先权背起老太太就往楼上跑。
经过抢救,老太太脱离了危险。
“小罗,不知道你开伙了没……”出院那天,两位老人眼噙泪水,拎来蔬菜水果感谢罗先权。
那一刻,罗先权再次触摸到了梦想的翅膀。
凭着过硬的基本功,罗先权迅速成为医院骨干:2010年1月,他被提拔为医院办公室主任;2011年9月,他通过参加全国性的资格考试,成为全科医生……“我找到了喜爱的工作,结了婚,有了小孩,有了一个幸福的家。”罗先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