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垃圾”催生“新资源”

2012-04-29 20:18
居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骨料秸秆垃圾

当经济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效益、生活质量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打造宜居城市”是当下很多城市的口号,“什么是宜居、如何宜居”的关键就是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即生活更舒适、舒心。而面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乱填、乱埋的情况,如何才能提升生活质量,成了困扰社会各界的难题。

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方便、快捷、舒适、安心的生活环境,让人们能够更加恣意地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困扰——垃圾。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人类都会产生垃圾,像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以及其他影响环境的垃圾废弃物,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废弃物,是当前摆在社会各界人士面前的一个难题。然而,换一种角度来思考,也许就能变废为宝、找到垃圾的价值所在。比尔·盖茨曾经用简单凝练的一句话来概括垃圾的作用——“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日前,国务院下发的《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资源循环利用是一项重大工程,是当前节能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到2015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产值1.5万亿。另外要建立现代工业品与商品回收体系,到2015年,建成我国重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再制造产业初具规模,资源再生加工利用能力达每年2500万吨,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达每年4亿吨。建设5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支持回收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污染治理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弃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到2015年,形成资源再生利用能力2500万吨,其中再生铜200万吨、再生铝250万吨、废钢1000多万吨、黄金10吨,实现产值4300亿元。

目标是前进的灯塔,是指引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态势喜人。《规划》的颁布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指明了道路。

建筑垃圾“旧貌换新颜”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需要消耗很多资源的,同时导致了很多垃圾的产生,如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市生活垃圾在卫生填埋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沼气的填埋气体,如果不加以收集处理,除了会带来火灾及爆炸等安全隐患外,其内含的温室气体,更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生活垃圾的危害如此重大,那么那些高楼大厦建造过程中剩下的废石废料、钢筋水泥呢?这些体积庞大、不易处理、同时又蕴藏着很大价值的建筑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同时也是耗能大国,回收利用剩余资源,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的压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景无限广阔,近几年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当前的大形势更是给循环利用增加了压力、提供了动力。

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增建筑最多的国家,由此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给城市带来一系列压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些建筑垃圾同样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要合理地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起来,就会给社会、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

早在2005年,建设部就颁布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居民应当将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并堆放到指定地点,建筑垃圾中转站的设置应当方便居民。对不按规定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罚,以此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

但这些只是强调建筑垃圾的回收,并没有对回收之后的利用进行规范。其实建筑废料、建筑垃圾浑身都是宝,只要技术先进,按照一些列工序就可以实现“变废为宝”、“旧貌换新颜”,成为建材大家庭的新成员。

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重新为建筑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以用于制作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建筑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玻璃、废塑料、废陶瓷等建筑垃圾视情况区别利用。这都使得建筑垃圾再生具有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环境与经济效益好的突出优势。

石块混凝土“脱胎换骨”

一位建筑垃圾处理厂的技术人员给记者描述了废石料混凝土处理时的情景,建筑垃圾进入机器进料斗后,先接受一次粉碎,变成直径80毫米以下的碎块,然后通过磁选设备挑出其中的金属碎片。紧跟着二次粉碎,碎块直径缩小到40毫米以下,最后到达移动式筛分机,筛分出三种物质,分别是直径在10毫米以下的回填土,直径10毫米到20毫米的细骨料和直径20毫米至40毫米之间的粗骨料,通过三条履带传出。这样经过筛分,除去杂质,形成一定粒径要求的建材原料,然后按级配设计要求在原料里添加水泥和粉煤灰等辅料,加入一部分水后进行搅拌,通过制砖设备,形成不同的建筑产品和道路建设产品。其中,细骨料可以制成实心砖、路沿石等绿色再生建材产品;粗骨料可用作地面铺设的基础材料;回填土则可以直接应用到回迁楼建设中。

由此看出,建筑垃圾废料,是放错地方的“黄金”,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废石、废土,经过回收利用之后,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近两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逐渐走上了良性轨道,一些企业的规模早已摆脱原有的小规模、粗放型生产模式,逐渐成长为现代化、机械化的大企业,为本行业的产值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不少地方政府也在建筑垃圾方面做出了表率,取得了“经济环保”双赢的好成绩。

重庆市就是典范之一,2010年,重庆市建材行业共吸纳利用工业和生活废弃物1400万吨,同比增加两成。固体垃圾65%以上都被循环利用,变成了建材行业的各种资源。“十二五”期间,重庆建材行业每年吸纳利用的工业和生活垃圾将超过2000万吨。为实现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伟大目标,重庆市在进一步降低建材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依靠企业窑炉煅烧工艺温度很高的特性,大力推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回收的产品包括,一些化工厂搬迁后留下的被污染土壤,还有采矿行业产生的煤矸石、废矿渣、粉煤灰等,这些固体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置,就只能掩埋或抛置,不但会占用大量土地,还极易形成二次污染。回收以后,再生成各种建材产品用于市政建设,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

重庆建筑垃圾处理工作非常出色,深圳也不例外。当前,随着城市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一批批崭新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建筑垃圾到处堆放,老城区的改造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据统计,深圳每年产生1000万吨建筑垃圾,长久以来都是用填埋的方式处理,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占用了大量耕地。在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深圳提出了“十二五”建成绿色建筑之都的畅想,预计减排二氧化碳649万吨、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2406万吨。

深圳市相关部门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建筑工地上回收的建筑废弃物都很大,首先用建筑垃圾粉碎机将这些垃圾变成颗粒小的砂石,接着进行筛选,把不同规格的砂石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强化处理工序,将筛分后的砂石投入专用设备中,经碰撞产生好的“粒形”,砂石的粘合度、使用强度就会大大提高。然后再对再生砂石进行清洗。再生建材产品,颗粒较大的砂石在行业内称为“再生粗骨料”,可以替代采石场开采的石子;颗粒较小的砂石称作“再生细骨料”,又叫“机制砂”,可以替代天然河沙。相关部门表示一吨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百分之七十为粗骨料,其余百分之三十为细骨料。相对于天然砂石,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加工成本虽然略高于天然砂石,但是经过检测,这些再生建材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甚至优于天然砂石,细骨料还可以制成彩色砖、植草砖、透水砖等环保砖。同时,可缓解建设用砂石的短缺现状、遏制乱采滥挖,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恰逢“十二五”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各大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垃圾归“零”大势所趋

新的楼盘建成之后,残留的建筑尾料成了困扰开发商的首要问题。因为体积大,占据了很多土地资源。如果运走,又要花费高额的成本。这时一种新的处理方式:“现场回收、当场利用、生产回收利用一体化”成为业内一颗璀璨的明珠。“零垃圾”概念由西方发达国家在20多年前提出,它把以往的垃圾资源回收同以消除垃圾为理念的工业重新设计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将废弃物完全作为再生产的原料,完全不丢弃。在这个概念里,一件产品如果不能被回用、再建造、再刷新、再组合、再循环或堆肥处理,它就需要重新设计,或从产品目录上去除。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25年前仅有20%的市政垃圾被循环利用,如今已超过50%。

上个世纪之前的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基本都是填埋,资源循环利用率几乎为零。

“零”垃圾,即垃圾处理一体化的实施,在我国已早有历史。

1992年6月,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先后在九万平米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垃圾840吨,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使用面积约3万平方米,节约资金4.5余万元,垃圾回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近几年,河北一家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种“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这项技术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及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并采用了配套的减隔振技术,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达500~700kN。经测算,该项技术较其他常用技术可节约基础投资25%左右。这就使得原有的建筑垃圾不仅不浪费,还创造了经济效益,节省了成本,可谓“一箭双雕”。

建筑垃圾透水性好,遇水不冻涨、不收缩,是道路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含薄膜水少,不具备塑性。透水性好能够阻断毛细水上升,在潮湿状态和环境下,建筑垃圾的基础垫层,强度变化不大,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路用材料,如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的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将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道路路面基层。建筑垃圾较其他建材而言,所具有的优点正是当前建材缺少的特点,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取建筑垃圾之长补建筑材料之短,达到兼容并蓄的良好效果。

南科大项目首现“零排放”

深圳南科大建筑垃圾现场是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范项目,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的6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约合100万吨)通过现场再生处理利用的方法,回收利用,创造综合效益近亿元。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圳市住建局、城管局、建筑工务署及南山区政府利用招标的方式引入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引进移动式破碎制砖工厂——建筑垃圾破碎处理设备和建筑垃圾制砖机,将建筑垃圾现场破碎、筛分、制砖,废砖废水泥全部制成了再生骨料、实心砖、空心砖、彩色荷兰砖、透水砖、植草砖等15类绿色再生建材产品,这些产品将全部回用于南科大、深大新校区建设。

在建筑废弃物堆成的大“山”旁,一座移动式的破碎机站 “吞入”大小不一的混凝土块,从侧后方两个出口“吐”出来的却是沙状的细骨料和稍大颗粒的粗骨料。前者将被制成实心砖、空心砖等再生建材产品,粗骨料则用于地面基础材料,全部现场用于校区建设。“按传统处理方式,这批建筑废弃物全部外运填埋,需占用土地6.67公顷。大量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车辆还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压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循环经济产业政策。”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李荣强如是说。

经测算,南方科大建筑废弃物采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可节约土地资源约6公顷;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化率90%计,可减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可节省建筑废弃物外运及填埋的处置费用4000多万元;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南方科大是深圳首个建筑废弃物就地绿色消化、再生利用的项目,建筑废弃物转化率达到90%以上,它的成功运行,将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创新的模式。建筑垃圾、废弃物,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转变为新型建材,其实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摇身一变”,也能成为建材行业新成员。

秸秆化身外墙能手

节能环保显高招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能耗大国、建筑大国,建筑材料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中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5%以上仍是高能耗的,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世界上气候条件相近国家的两三倍。这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中国建筑的高能耗,与使用的建材关系很大。目前仍占中国墙体材料总量70%左右的粘土实心砖,由于保温隔热性能差,使得中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5倍。窗户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3倍。

近两年来,各建材厂家、科研院校一直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上围绕“节能、环保”作文章,开发的新型节能环保幕墙和断热窗等节能产品就得到很好的应用。秸秆建材具有的利废、环保、再生、节能等突出特性,在市场上已经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发展前景。在国家禁止粘土砖生产、循环经济、环保节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系列国策推行展开的今天,秸秆建材的广泛使用,为上述政策的实现提供了物质保证。新型环保健康的秸秆人造板材将是今后我们建材行业大力发展的方向。

作为全球农业大国,我国每年所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数量惊人,由于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小。当前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或者焚烧,但是这样不仅浪费土地资源破坏土壤结构,而且还会污染大气,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其实秸秆的用途非常大,将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就能改变原有的性能进而转型成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对农作物秸秆的研究较国外晚。在80-90年代,我国南方己形成利用蔗渣制造硬质纤维板、刨花板的工厂体系。近年来,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先后对此项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利用麦秸、稻秸、棉杆等非木质材料作为人造板的原料,制造出刨花板或中纤板。其物理力学性能达到国家有关人造板的标准技术指标。随着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近几年国内涌现出大批生产秸秆板材的厂家,产品除了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外,也大量直销海外市场。

浙江省舟山市伟丰墙体工程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秸秆利用综合性公司,是一家集新型墙体材料研发、生产、墙体安装、成套墙体自动化生产设备研发、制造为一体的高新产业结构链企业,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该公司的钢丝钢架农作物废弃资源芯板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建材产品。生产该产品的全自动焊接编网机组可按资源分布状况生产各种类型的资源墙体材料,可利用“绿色环保”农作物的废弃资源研发填充料,如:稻草、麦杆、高粮、玉米杆、棉花杆、树枝、杂草等粉碎成纤维状或粉粒进而配制成质轻、防火、防水、防霉、保温、隔热、隔音的墙体填充料,只要挤压成长方条形状的填充料都可在自动焊接编网机组上进行生产板墙体系列产品。

谈及秸秆综合利用制成墙体板材的工艺,何总经理告诉记者,早在很久以前公司的领导层就注意到了这个节能环保、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何总表示,在我国发展此类产业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原料非常丰富,建筑材料用途很广,前景广阔;当前我国正是倡导“节能、环保、利废” 的关键时刻,国家政策扶植力度很大。

伟丰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转化的人造板与之前的建材相比所存在的优点。

隔热、保温、节能,是农作物秸秆建材的首要特点。轻型人造板若作为墙体材料其重量是砖墙的1/10,而传热与导热几乎是砖墙的1/3~1/20,其中5.8厘米厚的稻草板相当于56厘米厚的砖墙,3.5厘米厚的水泥刨花板相当于25.85厘米厚砖墙的热阻值。规格200毫米厚的墙板,保温系数高于370毫米粘土砖墙4倍,取暖热耗降低4倍,取暖成本减少4倍。每年可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大大降低取暖支出。生产传统的墙体材料粘土砖,每万块粘土砖消耗标准煤约1.53吨,占建材行业总生产煤耗约50%。假设如果以生产砖的煤耗作为1,则人造板中的稻草板约为0.27,水泥刨花板约为0.38,植物纤维的碎料板约为0.47。河北省宣化县绿环新兴建材厂生产的植物纤维外墙保温板每平方米耗电0.142度,耗水1.5升,不用一克燃料。每平方米中电、水的成本1元。与其它的墙材比较,其产出量与能耗比是极低的。所以从节能要求出发发展人造板作为墙体材料应用中的一部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隔音是农作物秸秆建材的另一大亮点。建筑设计中的隔声主要是针对空气声与固体声,用轻型人造板做隔墙时要求板材容重大且要有一定的厚度,这样声波衰减也较大,隔声效果就越好。德国采用人造板做内隔墙(单层)时其厚度不小于16毫米,做外墙时不小于18毫米,防止固体声应采取双层结构(中空结构)或在双层中填充填垫物,以达到隔声的目的。

秸秆建材的重量轻是原有建材无法企及的优势之一。秸秆人造板相对于混凝土、砖石结构材料而言是轻质材料,它的容重一般为430~1300 千克/ 立方米。人造板所构成的复合墙板几乎是粘土砖墙体重的1/10。轻质墙体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自重,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减少建筑物的基础处理费用,降低造价,节约运输费用。据统计,目前每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的建筑材料质量约1200~1300千克,而采用人造板和复合墙体材料,其质量约为80千克左右,大大减轻了房屋的整体质量。

秸秆建材还有一个非常有利的优点便是施工快捷。秸秆板复合墙体材料,可采用装配式施工,按图制作,便捷按装,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材料的堆积面积,促进了文明施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支持为秸秆人造板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为秸秆板的广阔前景铺平了道路。当前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在实施,许多普通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厂将面临原料的供需矛盾,市场竞争能力下降。未来十五年内,预计秸秆人造板的年需求量将超过3500万立方米。显然,我国的秸秆板材的生产具有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废水回收,建材迎来新材料

日前,复古建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铜材料装饰的门窗市场悄然兴起,各种合金产品的使用也越来越与时尚、环保结合起来。

电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其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同时电镀行业也是当今我国三大污染工业之一,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镍、铬等重金属废水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电镀企业已达到2万多家,其每年向环境排放的废水多达4亿吨。随着国家可持续性发展宏观政策的推行。以及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的匮乏导致水价格的不断提高,要求电镀企业寻求一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来实现电镀废水的循环利用。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根据重金属废水中所含重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镉废水、含铜废水、含锌废水、含金废水、含银废水等。电镀废水的治理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重视,各国研究机构研制出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贵重金属、水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和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电镀废水治理已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工艺、总量控制和循环经济整合阶段,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惠州东江废物综合利用基地是废水回收利用的典范,目前该基地有含铜及含镍废物处置和回收利用两条生产线和废水处理系统,年处理能力超过4万吨。其中含镍废物处置回收生产线是东江环保自行研发创新的连续处理回收工艺,相关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处理效果及回收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采访了东江环保的一位负责人王丽萍女士。王女士介绍说含各种重金属的污水通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回收利用,例如含镍、锌、铝等元素的废水经过回收提炼出金属用品可以用于门窗合金的制作,例如防盗门的门把手、橱柜的拉手等等。

另一方面,含铜废水可以通过萃取、置换等方法提炼出金属制品铜,进而用于日渐兴盛的古典建筑——板材的生产。同时,含铜的电镀等工业废水可以通过加入化学成分,处理制成铜盐等一系列产品,用于建筑木材的防虫防腐。废水,原本是危害极大的物质,但是经过物理化学等处理方式之后,变成了为建材行业服务的新产品。

建筑垃圾体积庞大,难处理的缺陷使之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硬骨头。但是与之相反的生活垃圾,虽然不似建筑垃圾那样笨重,但是因为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杂乱无章,反而成为政府更加头疼的问题。如果这些垃圾同样可以回收利用,那么创造的效益可想而知。其实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早已走上正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前最夺人眼球的要数生活垃圾转型,成为新型建材。

地沟油不上餐桌上墙面

地沟油,这个名词大家并不陌生。其危害,更是众所周知,以致出现了“谈地沟油色变”的状况。“地沟油”还有一个学术化的名称,那就是废弃油脂,包括工业用油、垃圾油、地沟油、潲水油、下脚油等,餐饮业、食品加工业是废弃油脂的生产大户。这种废油脂不仅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市民生活,而且还会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过度使用的植物油如果不加以处理,继续作为食用油使用,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对废油脂的回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废弃油脂危害大,但其实它本身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只要经过国内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高塔分离处理,就可以转化成各种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广泛用与树脂生产、医用、建材等各个领域。

记者从艾迪森化工公司朱玉峰经理那里了解到,废弃油脂经过加工会产生很多可再生的资源。其中一项就是油酸,这种产品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建材领域,它可以应用于工程塑料、油漆、涂料润滑剂等不同领域。另外,它还充当于木材的防腐添加剂,与原有的添加剂相比无论是环境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更胜一筹。另一种产品是硬脂酸,广泛用于橡胶生产及日用化妆品等。艾迪森化工公司的朱经理还告诉记者在废弃油脂经过在加工时,会产生很多下脚料以及废物残渣,这些也是非常有利的资源。该物质被称作植物沥青,又称为黑脚,是脂肪酸及油酸生产过程中残留的下脚料。朱经理介绍说,在利用废旧油脂生产脂肪酸或油酸时,首先要做的是对植物油脂进行水解,然后进行脱水、脱气制得粗脂肪酸,粗脂肪酸或半成品油酸蒸馏时残留的下脚料即为植物沥青。其主要成份为油脂、脂肪酸及蜡等。这类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铸造粘结剂、橡胶软化剂、水泥预制隔离剂、黑色印刷油墨、沥青涂料、涂料、表面活性炭、皮革助剂及重质燃料等等。

植物沥青的用途十分广泛,仅仅是作为铸造粘结剂,它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国铸造用粘结剂主要分为有机粘结剂和无机粘结剂两类。前者使用中产生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后者生产成本高、生产工艺存在着较大缺陷。这就使得使用生物原料来源的植物沥青来制作铸造粘结剂,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以前被大家所诟病的地沟油,也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这样不仅解决了人们餐饮的后顾之忧,同时也给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的建材。但是,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这方面还需加大科研力度,降低转化成本,真正地实现物美价廉、变废为宝。

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大

我国始终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一如既往地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同时国家政策的颁布也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带来了春天,从2002年通过的《清洁生产促经法》,到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到2009年1月1日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再到今年颁布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景十分明朗。

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非常明显,各地方政府也不例外。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这方面的政策支持比较突出的便是上海。自2009年开始,上海市就颁布《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扶持暂行办法》,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的补贴方式采取一次性“以奖代补”的资助方式,即企业的生产设备已经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并投入生产了2年以上,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为当地增加了税收后,再依一定程序以报告形式向上级申请节能资金奖励或补助。资助标准按照企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与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相关部分投资总额)的20%执行,单个项目资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杭州市2006年就开始施行杭州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从政府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投资额在40万元以上、节约率达到5%以上的节能、节水、节材、减污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根据实施项目先进性程度和实际投资额按以下标准安排资助:一般项目,按投资额6%资助;达到省级先进的项目(经专家评审确认,下同),按投资额8%资助;达到国内先进的项目,按投资额10%资助;属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项目,或达到国际先进且效果特别显著的项目,按投资额15%资助。单个企业或单个项目的当年最大资助额控制在100万元内。

大连市对企业节能、节水、节材、清洁生产、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目,按照实际投资总额给予不超过6%的专项补助,重点项目和重大示范项目按照实际投资总额给予不超过10%专项补助,单项补助资金一般不超过200万元。

各地优惠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表率,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各项社会产业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虽然垃圾全身是宝,但是目前我国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的能源现状不容乐观。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从2005年7.7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15.2亿吨,综合利用率由55.8%提升至69%。截至2010年,中国煤矸石、粉煤灰、钢铁渣、尾矿、工业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量分别达到4亿吨、3亿吨、1.8亿吨、1.7亿吨和0.5亿吨,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量达到1.4亿吨。

尽管中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但必须清醒看到未来在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气和废水、典型生物质废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中国尾矿累积堆存量已达百亿吨以上,每年仍以10亿吨的排放量增加,而年综合利用率只有14%,未来循环利用任务仍很艰巨。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的负责人李士龙先生告诉记者,当前,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低的关键原因是产业规模没有得到有效的扩大,国家的回收体系不是很完善。平常的回收要依靠原有的物资局以及一些个体户的简单回收,不成体系,更谈不上完善的回收系统。要想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完善的回收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说明,在资源循环利用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制约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另一大因素就是财政投入不足。从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来看,环保投入占到GDP的2%~3%左右,才能对环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世界银行也曾建议中国,要加大对污染控制的投资,最好在GDP的2%以上。据《中国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6-2004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达到了9522.7亿元人民币,占到同期GDP的1%。200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3%,这其中包括了企业投资、民间投资以及其他方面的资金,真正的财政投资不到GDP的1%。“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财政支持,但是这些数据和庞大的能耗相比,是杯水车薪。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工业垃圾废弃物,数量十分庞大,同时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也就使得当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现状不容乐观,加快发展,势在必行。当生活变得不再因温饱而变得狼狈时,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可以生活的更好、更持久。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相信资源循环利用可以真正让居民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骨料秸秆垃圾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垃圾去哪了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