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时代传统戏曲的有效传播

2012-04-29 17:58廖浚超李洛
新闻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传统戏曲

廖浚超 李洛

【摘要】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生自制的,反映湖北武汉传统戏曲汉剧现状的纪录片《江汉声》的制作及其在新浪微博的传播为例,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介促进传统戏曲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微博时代 传统戏曲《江汉声》

一、引言

1、研究背景和意义

2009年新浪微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互联网正式迈入了“web2.0”时代。 “web2.0”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①新浪微博则作为内容完全依靠用户制造和浏览的专业性网站,从众多“web2.0”网站中脱颖而出。

年轻一代常常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用微博来发布,向周围的人群散播,可以说是“web2.0”时代的主导者和主要用户群。而传统戏曲的受众则多为中老年人,后者恰是少用和不用“web2.0”产品的人群。因此,传统戏曲要在“web2.0”时代实现有效传播,传统戏曲本身也应当加以不断创新,如通过最具声画合一性的电视媒体,并与微博等“web2.0”产品相结合加以传播,吸引年轻人群,使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创新活力。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自制纪录片《江汉声》在微博的传播效果进行考察。具体通过自填式问卷从样本中搜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在微博上了解并完整观看了纪录片《江汉声》的群体,旨在对比受众观看《江汉声》前后对传统戏曲态度认知的变化。

二、自制纪录片《江汉声》与传统戏曲电视纪录片的差异

《江汉声》是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生自制的是一部关于汉剧现状的电视纪录片,该片主要记录了武汉汉剧院几名年轻演员为了备战全国地方戏曲大赛而认真排练汉剧经典剧目《宇宙锋》的全过程,反映了汉剧如今衰落的现状。《江汉声》在微博发布相关情况后,三天内被转发219次,评论186条;视频点击率突破了2000次,被顶135次;相关新闻登上了《长江日报》和《长江商报》等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主流媒体,引起了社会对于汉剧这一传统戏曲的巨大关注。

这部自制纪录片与传统戏曲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从制作角度来看,传统戏剧电视纪录片往往局限于宣传普及戏曲剧目,受众也仅限于戏迷,由此给缺乏戏曲知识基础的受众带来了接受与理解的障碍;而《江汉声》则从第三方普通人的视角记录、还原故事,更强调对非戏迷的传播。其次,从制作方式来看,传统戏曲惯于使用“音配像”的方式记录优秀曲目,如果制作成电视节目,也多为采访记录或独白介绍等形式;《江汉声》则采用了更加纪实的手法,一方面突出汉剧的视听美感,另一方面也记录为汉剧努力付出的人们,表现戏曲的台前幕后;第三,从制作内容来看,传统的戏曲传播往往只是单一的戏曲内容传播;《江汉声》则将演员台上表演及生活片段展现出来,让观众看到台上台下对比产生的反差,降低了戏曲本身的专业性,使受众体会其亲和力和丰富性,更引人深思。

三、《江汉声》的微博传播方式和过程

纪录片《江汉声》制作完成后,配合微博进行了广泛的传播,显示出了它丰富的传播手段和高效的传播效果。

1、发动亲朋好友

《江汉声》在微博上发布后,第一时间邀请同学亲友迅速转发和点击播放,这种基于信任的病毒式传播使视频点击次数迅速增长。而传统的舞台表演和电视节目传播方式往往只能形成一级传播,即传播的过程随着演出的结束或者节目的结束而结束,与之相比较微博显得异常高效且拥有巨大的延续性和延展性。

2、名人效应

在新浪微博中,每个人的关注者都是基于信任才会在众多信息的发布者中筛选收听被关注者所发布的信息内容。而要让一条信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传播,必然需要拥有众多关注的人帮忙转发,这些有影响力的人同样基于对信息源的信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再传递,把内容传播给数量级大得多的粉丝或者听众。②著名演员余少群在微博上转发了《江汉声》后,便引来他的粉丝疯狂转发与收看。

3、微博互动

在微博中,受众能够参与到传播的互动过程中来,与受众留言互动,促进信息的传播;给受众带来参与感,引发受众的接收兴趣和传播兴趣,而传统戏曲的一般传播方式更多体现为单向传播。纪录片《江汉声》在微博传播中注重与粉丝的互动,积极回应留言中的疑问、讨论、鼓励和批评,活跃了微博气氛,使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拥有良好的心态,传播变得更加有效。

四、《江汉声》的微博传播效果

纪录片《江汉声》在微博进行传播之后,笔者对微博中转发《江汉声》状态与视频的受众实施了跟踪调查,以自填式问卷的方法搜集资料,并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考察《江汉声》在微博的传播效果。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考量观看纪录片《江汉声》前后受众对传统戏曲文化认知、态度的转变以及是否引发受众思考与关注。因此笔者将调查对象定义为“通过微博媒介知晓并已经完整观看了纪录片《江汉声》的年轻受众群体”,同时考虑到网络受众的不确定性、个体差异性大等特点,笔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在微博上转发《江汉声》的受众中随机抽取了100 名作为样本,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为84%;此外,问卷的题目设计尽量弱化专业性、题量少,有助于问卷的便捷填写和及时回收。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42.9%和57.1%,年龄层次则均在18至26岁,都为年轻一代的微博用户。其次,超过六成的受访者选择微博作为自己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最青睐的信息接收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网络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

第三,在观看纪录片《江汉声》之前,71.4%的受访者对传统戏曲不感兴趣;而在观看《江汉声》之后,85.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主动去或者会考虑去剧院观看汉剧,并且78.6%的受访者表示应该呼吁大众关注传统戏剧。由此可以看出,《江汉声》在微博上的传播有效地提高了受众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度和关注度,并积极地引导受众对于传统戏曲发展前景的思考。

图2、受众观看《江汉声》前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度

图3、受众观看《江汉声》后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度

图4、受众观看《江汉声》后对传统戏曲发展的思考

五、《江汉声》的微博传播对传统戏曲有效传播的启示

当前不少广电媒体纷纷开通戏曲频道和节目,但在实际生活中,传统戏曲仍然很难被年轻一代所接受与理解。自制纪录片《江汉声》及其在微博的传播给传统戏曲的有效传播以众多启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纪录片本身的制作内容和方式上;二是在制作出来后以何种渠道和途径进行传播上。

1、启示一:不断革新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

传统戏曲的传播注重将戏曲剧目以表演的形式直观地传递给受众,在媒介多样化的当代,戏曲虽然登上了电视、报纸以及网络,但传播内容局限于戏曲剧目缺乏活力和时代感。

由此,要有效地传播传统戏曲,首先要在传播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要重视年轻一代的审美习惯,并能够与时代节奏和文化相符合,即要降低戏剧的专业性和理解门槛,不局限于传播戏曲剧目本身;应注重表现戏剧的内涵和人性化、个性化,以此提高受众对传统戏曲的认可程度和兴趣程度,年轻一代才会摒除对传统戏曲的“刻板成见”,才能更好地认识并接受传统戏曲。

2、启示二:充分利用微博时代的传播渠道和平台

自古以来,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普遍局限于言传身教和戏院演出,这种只能依靠人的身体作为媒介,以唱腔、表情、动作等作为传播手段的传播方式很难突破时空界限。

而以微博为代表的“web2.0”产品的发展则为传统戏曲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人,日活跃用户比例为9%,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③。可以说,在新浪微博上存在着另一个世界,有着比现实世界更广阔而潜在的受众群。

对于经常使用微博的年轻一代来说,“web2.0”时代中的“web2.0产品”有助于搭建起其与传统戏剧之间的信息桥梁,使传统戏曲以新的载体、新的形式更好为年轻人所接受。并且,“web2.0”产品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也是传统戏曲频道和节目所难以比拟的。□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33.htm

②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③http://news.xinhuanet.com/

tech/2012-02/29/c_122769084.htm

(作者: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新闻系09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教师:陈奕,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责编:叶水茂

猜你喜欢
传统戏曲
戏剧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略论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特征
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下的戏曲艺术探析
传统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
传统戏曲的导向模式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从歌曲《梅兰芳》探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戏曲元素
谈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浅析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