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摘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凋查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去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也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因此,网络媒体这一新型媒体,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多元化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多元化、小众化、多媒体形式、超文本结构等特点,它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存在的界限,初步构建了一些新的传播理念。
首先,打破新闻传播的区域。新闻地理上的接近性是重要的素质之一。一般情况下,同样一条新闻放在全国范围来看,或者放在其他地区来看,未必有多大新闻价值。但如果放在事发当地,可能就有较大的新闻价值。这就是传统媒体的局限。
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新闻一旦上网,就能立即覆盖全球。
而且,网络媒体的出现,将个人真正推向了全世界媒介的地位。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自媒体正在逐步实现。
其次,突破新闻发布的时间观念。报道速度越快,新闻性就越强,新闻的作用和价值就越大,反之,速度慢了,新闻成“旧闻”,就会贬值,无人去阅读。因此,新闻学把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定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它可随着新闻发展,不断滚动推出最新消息,甚至推出大量的一句话新闻。
网络新闻媒体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发布信息,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会并存于同一个新闻网站中。以往新闻传媒的刊期界线、时段界限等,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已开始弱化,甚至消失。网络新闻编辑在发布新闻前后,对新闻的改动都非常方便。
因此,网络新闻传播拥有巨大的时间弹性,在内容结构的组合上有着最大的灵活度。
第三,突破了新闻传播方式。受众的需求是立体的、多方面的,他们想知道不同媒体、不同信息源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他们渴望立体的信息提供。这就要求媒体具有更大的包容度,能够实现“多种信息源、同类声音、异类表现”。
传统媒体都有传播方式的局限,比如广播通过声音载体传播信息,报纸通过文字图片传播信息,电视传播的方式主要局限在图像声音,文字固然有,但不是最主要的。
而网络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即便是单一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可以有变体的文字、滚动的文字、闪动的文字等多种形式。受众在网络上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最大限度地了解一个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信息。
第四,网络带来了新的互动方式。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分水岭是清晰的。与大众传媒发布的如滔滔江河一般的信息相比,受众的反馈只是涓涓细流,根本不能等量齐观。然而,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强调个性的传播,它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中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双方居于平等的地位,真正实现了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曾提出的循环传播模式。
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对大众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传播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受众与传播者的角色经历了多次的转变,而目前正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转变。
第五,网络新闻突破了信息准入的限制。在网络信息时代,每个人同时具有“传者”和“受者”的双重身份。除了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和在线调查等方式,受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与网络形成互动,参与到网络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中去,变新闻事件的“旁观者”为“参与者”。
网络新闻传播开放、自由,但是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形成,必须在合理发挥自身特点的同时,依靠网络媒体记者、编辑自身的努力,以受众的利益为重,才能取信于受众,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汪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