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木
【摘要】运用现场录音是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提升广播收听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场录音运用得好,能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把现场录音巧妙地运用到广播新闻中,可以给人真实感、现场感、亲切感,也是广播新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广播新闻现场录音巧妙运用
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仍然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媒体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各种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市场份额远不如从前。发挥好广播以声音传播为主的优势,巧妙地在广播新闻中运用好现场录音,是提高收听率的关键所在。
一、广播新闻中现场录音的不当运用与不愿运用
1、现场录音过长
随着各种媒介的不断涌现,广播听众的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广播新闻的信息来源也渐少。目前,广播新闻存在着新闻信息量少,单条新闻过长等普遍现象。有时为了凑足一档新闻,在新闻条数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拉长单条新闻的长度,把采访的现场录音大段地运用到新闻稿件中,不知道现场录音什么地方该用,什么地方不该用。这样不仅影响了一篇新闻的整体布局,也使新闻显得冗长、拖沓,不能突出主题,使听众听了很长时间不知要表达什么,产生厌烦。
2、现场录音混杂
新闻现场环境复杂,现场录音要视新闻现场环境而定。通常情况下有会议采访录音,人物采访录音,重大活动、突发事件采访录音等。一般情况下,会议采访、人物采访现场比较安静,只有主要人物讲话的声音,没有什么其他声音,采录的声音都比较清晰。而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现场人多物多,各种声音都有,音响就复杂得多了。有时正是有了这些复杂的声音,才更能给听众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并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但有的现场录音为了追求现场效果,把各种声音都不分主次轻重,一股脑儿均衡地录下来,在新闻制作时随便插上一段,播出后听众不知道是什么声音,分不清主次,给人感觉现场一片混杂,没有主题,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3、不采用现场录音
录音设备是广播新闻记者出门采访的必备工具,广播的优势就是以声取胜。广播新闻既要有播音员的声音,也要有现场录音的声音,这样才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现场录音要求记者必须亲临现场,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时,记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的记者为了省事,根本不到新闻现场,在主办方拿份资料,收份电子邮件就写出一篇稿子,这样的新闻不可能有现场录音。还有的记者虽然到了现场,也录了音,并且录了很多,回来后嫌麻烦不愿采用。要在大段的录音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音响,费时又费力,不如不要录音全用文字来得快。
二、广播新闻现场录音的“巧”用
1、现场录音需视新闻需要而定
广播新闻用不用现场录音,用多少现场录音,这都要根据稿件的需要。要把握新闻稿件的特点,该用的地方不能少,不该用的地方不能用,做到文字和录音的完美统一。广播新闻现场录音的目的,是用来表达、烘托、升华主题,运用得好可以达到文字达不到的广度与深度。2011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消息《高举国旗,呼唤救援》,在开篇就用了救援直升机的声音压混,先声夺人,一下把听众带到了冰天雪地的抗雪救灾现场,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救援现场紧张的气氛。这种直升机的现场录音不仅用得好,而且用得巧,达到了文字达不到的效果,现场感强,听后感人至深。
2、出色的现场录音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一篇高质量的广播新闻,应该是文字和声音的完美结合。当今,各种媒体竞争激烈,为了增强现场感和可听性,充分发挥广播特色,广播新闻中已很少没有现场录音的。但现场录音要在广播新闻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新闻增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所在县有一名山村教师,用毛笔抄写普法文章,张贴在村头的墙上,已连续义务普法二十多年,获得过全国普法先进个人,精神十分可嘉。2000年,他已七十多岁,身患癌症,但仍然经常从病床上爬起来抄写普法文章。为了解老人普法的精神动力,走进其内心世界,在他患病期间,笔者三次坐着三轮车,来到二十多公里以外的老人家,在病床前与老人进行长时间交流,并录下了谈话内容。在通讯《不泯的普法情》中,笔者不时穿插老人在病床上虽然声音微弱,但仍具有坚定普法信念的话语,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听后十分感人,这篇通讯也获得了当年度的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
3、间接的现场录音并不比现场录音逊色
很多情况下,记者到达采访现场时,事件已经过去,要录当时新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声音是不可能了,这时怎么办?千万不能制造音响录假音,这样反而弄巧成拙,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也是新闻记者职责所不允许的。这时可以采访当事人或知情人,用他们的声音来弥补没有现场录音的不足,这种间接的现场录音同样可以达到现场录音一样的效果。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笔者所在县某镇去广州打工的一批民工党员,在广州成立了一个驻粤党支部,党支部成立后,支部一班人为在粤打工的老乡办了很多事,并发展了多名新党员。2002年11月底,笔者去采访,正好该镇的党委组织委员刚从广州参加驻粤党支部大会回来,组织委员说在会上又有3名新党员举行了入党宣誓。为此,笔者临时采访了组织委员,同时录下了与他的谈话。根据掌握的这些信息,笔者写了一篇广播录音通讯《创业路上的“航标灯”》,并采用那名组织委员的一段话,作为开篇语:我们就在大饭店里,龙记饭店,举行了一次宣誓大会,在那种场合下,把党旗挂起来……。组织委员说的饭店,就是他们镇在广州打工的党员吴小龙开的饭店,当时好多路人都在外面观看,饭店里挂着党旗,这是在干什么?听众一听就有新奇感。组织委员谈驻粤党支部活动情况的间接录音丝毫不比现场录音逊色,这篇新闻后来获得了当年度安徽广播电视好新闻评比一等奖。
4、通篇新闻以现场录音为主
有的广播新闻文字很少,通篇以现场录音为主,一般都是运用在广播消息中,因为消息的时间不长,现场录音可以运用得紧凑、不拖沓,牢牢地吸引听众。这种广播消息,通常以对话为主,比较简短,听起来不使人感到厌烦。2010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消息《农民女代表顾双燕对话温家宝总理》,全篇时长3分57秒,只用了不到200个字,其余全是现场对话录音,现场声音非常清晰,对话生动、亲切、风趣,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感觉就在现场聆听总理与代表的交流。这篇消息的现场录音运用可以说是把广播的声音特点和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者单位:安徽南陵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