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钦
[摘 要]关于编辑功能的论述,在业界已有不少,但可以针对此问题从“编辑人”的角度来看编辑作为一个行业个体所具有的本职功能、被赋予功能和衍生功能。编辑的功能是一个随着媒介的发展而不断被丰富的领域,通过对该领域的分析研究,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媒介的发展与变革。
[关键词]编辑 本职功能 社会责任 经营功能 策划功能 管理与主持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54—02
作为一种职业,编辑创造的是具有一定文化成果的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具体的工作,编辑承担着校雠与把关的具体职能;而作为一个群体,编辑人要和社会其他群体一样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报纸编辑、图书编辑、广播电视编辑、网络编辑等职业类型,编辑人承担的功能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图书编辑的经营功能、报纸和视听编辑的策划功能、网络编辑的管理与主持功能等。
一、编辑的本职功能:校雠和把关功能
之所以把校雠与把关功能称为编辑的本职功能是有原因的。就校雠功能而言,王振铎先生在《编辑学原理论》中曾提到过“校雠”一说,认为“校”含有审订、勘误、校正,使之规范、正确的意思;“雠”则含有对比、应答、匹配、互补的意思。[1]在古代,编辑学也被称为编纂之学与校雠之学,从中国第一位编辑大师孔子起,我国的编辑职业经历了编著合一(即著作人兼任编辑角色)到编著分开(著作人和编辑细分为两个平行的行业)的发展变化,并最终成为一种具体的以校雠为业的手艺活儿。
就把关功能而言,早在1943年的《生理心理学》和1947年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中就被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提出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多年来在传统媒体中把关(守门)人(gatekeeper)一直都由编辑来担任,而在网络媒体中,编辑也承担着最主要的把关人的作用。网络编辑的职能与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职能相近,只是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而具备了自身的特征。总的来说,网络编辑的职能不外乎“信息汇总、传播把关和发言导向”。[2]
二、编辑被赋予的功能:肩负社会责任功能
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更是一门技术科学,它对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和社会文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建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与其他行业一样,编辑也需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要求编辑有着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也要求编辑必须不断地学习充电,以适应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还要求编辑通过校雠和把关为公众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拟态环境。
从道德素质上来看,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编辑肩负起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编辑通过默默劳动把作者的劳动成果尽可能完美无缺地奉献出来,故有“为人做嫁衣”之说。[4]因此,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编辑才能够有效地为社会编辑和传递信息。
从业务素质上看,丰富的知识储备、精湛的编辑技能、较强的精品服务意识和鉴赏能力等都是编辑需要具备并展示在编辑过程中的。随着网络媒体和都市类媒体被纳入主流媒体,以往被党报党刊和电视台的编辑所局限的社会责任也回归到包括网络编辑和都市类媒体编辑的肩上。因此,必须要提高把关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编辑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和谐、有效信息。
三、编辑的衍生功能:经营 、策划、管理与主持功能
时变事移,伴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环境的变迁,中国历史上的编辑职能虽然基本稳定,但其性质、功能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倘要说得具体,大致经历了以收集与诠释、整合与开拓、创意与造新为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5]在经历了收集与诠释阶段之后,在整合与开拓阶段,编辑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功能,主要表现在图书编辑的经营功能、报纸和视听编辑的策划功能、网络编辑的管理与主持功能等。
(一)图书编辑的经营功能
传统的图书编辑职能是编辑出版环节中的有效组成部分,但并不参与图书出版后的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在编辑职能演化的第二个阶段,图书编辑职能经过不断的整合与开拓,逐渐朝着图书出版项目的经营者的角色转化。作为图书出版项目的经营者,图书编辑不但需要对图书进行校雠和内容、思想等方面的把关,也要担负起一定的管理和协调的重担,如需要在选题环节运筹帷幄地调动人力、物力、资金等,为成功有效的选题贡献力量;再如在图书编写环节参与意见,向图书撰写者和投资人提供信息等。
图书编辑的经营功能是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也显示了编辑在功能扩展领域上的无限潜能,通过实现编辑中心制,来发挥整个团队的实力,有效组织各个环节的人员,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目前的图书出版行业,编辑应该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有校雠和把关的能力,还要有职业经理人的经营能力。
(二)报纸和视听编辑的策划功能
报纸、广播、电视是媒介发展史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大媒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三大媒体都处于“记者中心制”的体制管辖之下,编辑是一个仅仅以校雠和把关为功能而存在的配角,甚至有些时候可以由记者来代替编辑的角色。但随着我国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编辑中心制”取代“记者中心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于是,编辑人又多了一个新的称谓,即策划人,策划编辑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新闻的采写编评以及版面的安排等工作中。通过采访前策划和采访中策划两种形式,编辑将整体的报道思路贯穿于记者采访的整个过程,这样一则可以避免记者之间各自为政,仅凭自己喜好来采集新闻,从而导致版面内容杂乱无章的现象;二则也可以加深记者采访的针对性以及记者与记者之间的分工协作,从而大大提升记者采访的时效性,也避免了信息冗余的造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正如《南方周末》等报纸在重大突发事件时的组合式策划报道,也如视听媒体在某个节目播映之前的统筹规划,报纸和视听编辑的策划功能向新闻传播界证明了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大编辑和大编辑理念。因此,要避免以老眼光去看待编辑的单纯性,而应该将编辑作为一种统筹全局的中心环节和领导环节来对待,只有这样,媒体才能够赢得更多的受众,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网络编辑的管理与主持功能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是当前信息时代中最重要的媒体,它主要是信息的代理,这不仅包括新闻,而且还包括商业、文化、国防、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信息。[6]如果说互联网的功能是信息的代理的话,那么互联网编辑的主要功能则是对信息的代为管理,通过对网站信息、贴吧信息等进行有效的审核、监控,网络编辑可以对已经发布的信息进行监控;通过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政治、专业上的把关,网络编辑可以对网页中的错误进行甄别;通过根据一定的信息发布的法律法规的掌握,网络编辑实现对不合格的稿件进行否定和删除。
网络编辑还有另外一种衍生功能,那就是主持,在网络论坛中,编辑往往充当了论坛的坛主或论题主持的角色,通过讨论进行主持,参与者的意见能够得到平衡,主流舆论也可以形成,而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有一部分较为激进或者不当的言论和态度将会逐渐归于平静。
四、编辑功能是一个被不断丰富的领域
正如上文所说,编辑功能大致经历了以收集与诠释、整合与开拓、创意与造新为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编辑功能的拓展与创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以不断被丰富的领域,只要媒介技术和媒体发展形势不断变化,这个领域就会一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在媒介融合时代,一次生产、多次加工、多媒体合作的新闻生产模式决定了编辑的重要性,决定了要想节约生产成本,就需要编辑从不同角度多次加工制作的可行性;又如在全媒体时代,全媒体生产要求编辑根据采访到的素材向不同的媒体机构投递合适其媒体特征的新闻,通过个性化的服务,编辑在全媒体时代的功能又出现了新的诠释,即多元化生产和针对性服务。
综上所述,从编辑人的视角来看,编辑的功能除了校雠和把关之外,还存在着被国家和社会所赋予的社会责任,以及由新闻传播媒介发展所带来的衍生性功能。相信通过对编辑功能的实质的确信和发展过程的不同层次的把握,我们便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掌握媒介的发展技术和发展走势。
[参考文献]
[1] 王振铎.编辑学原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2] 周家群,张惠.网络新闻与传播教程[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亚芳.编辑的职能与作用[J].科技信息,2003,(5).
冯文敏.强化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J].武警学院学报,2009,(9).
[4] 贺圣遂.关于编辑职能演变的思考[J].中国编辑,2007,(1).
[5] 张世福,曹云霞. 用互联网塑造中国国家形象[J]. 网络传播,2007,(2).
[6] 肖华碧.高职院校校报的内涵式发展之路[J].大学教育,2012,(2):31.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