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课堂中的“空白效应”

2012-04-29 14:36杨有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2年9期
关键词:对称轴图形效应

杨有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而“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空白效应”。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意并且巧妙地运用“空白效应”,让学生在宽容、友好和真挚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得交流、探索和求知。其效果肯定远在那种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心灵关怀,事事包办、面面俱到、全盘“师”化的教学方法之上。

那么,在堂课中怎么巧妙运用“空白效应”,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在引导中留白,给学生探讨的机会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课堂中,我们把一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如:我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十一册第101页“做一做”的题目,当完成到第2题的第三个图形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它有4条对称轴,少部分学生说:“不对,应该是2条。”“不,是4条”,“2条!”……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着我一槌定音。究竟是2条还是4条呢?我没直接回答。我想:何不将学生抛过来的问题再抛给学生,由学生主动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同学们说:“请大家安静,如果我说2条你们也不一定服气,口说无凭,现在我多给你们一些时间,你们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叫了起来:“老师,真的只有2条!“是2条!”,赞同2条的声音越来越多。“你怎么知道它的对称轴是2条呢?能跟大家说说吗?”“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说完,他当场演示了一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他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对称轴的两侧图形应该能完全重合。”学生的确很聪明,我在心里赞叹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显示出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这道看似极为普通的一个图形,却“浪费”了这堂课很长的时间,但是我认为值得。因为我的留白,让我的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使同学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二、在发现错误后留白,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

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给学生指出错误,却没有告诉他为什么错,留下空白让他自己去思考,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受挫的机会少,往往一些小小的困难就不愿克服,很希望老师马上帮他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思考,开始可能学生不理解,以为老师不肯帮助但学生在“柳暗花明又一村”时,那种成功的喜悦肯定溢于言表,而且对自己经过研讨出来的答案肯定是印象深刻。

例如:我在教百分数的应用(一)例1: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水增加了百分之几?经过分析,同学们大都能列出正确式子(50—45)÷45。因为这题的单位“1”就在问题中,一眼就能看到。紧接着我让他们独立完成“试一试”那道题:电饭煲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煲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这题的单位“!”隐藏了,我估计肯定有人单位“1”弄错,巡视一圈,发现做错的同学占多数,每年教学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算式1、(220—160)÷1602、(220—160)÷220,我说同意第一题的举手,哇,真多,这些同学好得意,同意第二题的自然也就寥寥无几了。这时我突然在第一题上用红色粉笔打了个大大的×,他们惊讶地“啊”了一声,说,老师,你×打错了,我说没打错,是你们做错了。到底错哪儿了?现在给你们些时间,你们把“降低了百分之几”这句话讨论一下,看看谁是单位“1”。過了一会,同学们陆陆续续又重新露出了笑脸,我听到有些同学在小声讨论说:把问题补充完整就是:“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百分之几”,就知道单“1”是“原价了”,除数应该是220。

我想,学生经过这番探讨,以后他们再碰到类似的题,一定不会再把除数弄错了。这种让学生自己反思错误的学习法,远远比我讲的口干舌燥强百倍、万倍。

三、在疑问时留白,给学生辨明的机会

常言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要轻易否定。遇疑不慌,不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有疑解疑,将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听过这样一节课:同学们采集树种,每组5筐,每筐20千克,4个小组一共采集多少千克?学生的做法真不少,其中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我是这样做的。”老师一看,满脸不高兴,20乘4再乘5。老师问:“20乘4求的是什么?”学生一时答不出,老师还没等学生思考好,接着又问:“每筐20千克和4个小组相乘,能求得什么?”然后振振有辞地说:“我们要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抓住联系,寻求解决应用题的办法。”这位学生质疑了.

但是可惜的是这位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也没有听学生的意见。也许这老师根本就没有想让这位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你们看,20乘4,真的就没有意思吗?我看未必。课后这个学生是这样说:“把每个小组先看成都采集一筐,是80千克,再乘5。”,我们的老师啊,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理解吗?你为什么不给这位同学留些时间,让他向全班同学介绍他的这种方法呢?

留白是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应用。在教学时,一要懂得掌握火后,借机施教;二要精心设计,投情入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补白”补出效果,补出价值。因而,恰倒好处的留白既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和折射,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显和升华。

猜你喜欢
对称轴图形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先找对称轴!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分图形
有几条对称轴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