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强力推动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012-04-29 00:44杨子强
金融发展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支付农村建设

摘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全面缩小城乡金融发展差距、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坚持市场培育和政策强力推进双轮驱动的建设思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现代支付系统建设,创新金融服务终端模式,完善服务终端功能,提高服务终端交易量和使用效率,有力推动了全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进展,使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消除金融服务空白村的省份。

关键词:农村;支付;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06—04

现代支付体系是金融机构资金划转和金融业务创新的基础平台,是经济金融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长期以来,现代支付体系主要集中于全省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域,向广大乡镇和农村延伸不足,导致农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制约了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和服务开展,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2009年开始,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把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作为履行金融服务职责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在山东省强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全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础

第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全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成本较高、积极性较低,部分银行甚至撤销了偏远乡村的机构网点。2009年以前,全省90%左右的乡村没有任何金融基础设施,与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取款、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得不到有效满足。建设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在农村广泛布设金融服务终端,有利于形成广覆盖、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供给点,便利农民就近办理金融业务。同时,在农村推广普及银行卡,有利于依托银行卡承载的储蓄、消费、信用支付、理财等功能,创新支农惠农金融服务,满足广大农民日常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促进金融资源加快向农村集聚的先导。长期以来,农村各项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资源持续流出。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就是要向农村延伸现代支付系统,为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和业务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就是要在农村推广现代金融工具和支付方式,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营造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些都有利于改变农村金融发展长期落后的面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要素资源加快向农村地区集聚。

第三,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降低农村交易成本的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市场交易主要依靠现金结算,效率低、风险高。通过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付服务体系,能满足农村企业、市场及广大农民跨地域和跨行转账、信用支付、大额资金结算等各类需求,有利于加快农村资金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缓解“三农”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融资难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过程中,推广信用卡、汇票、支票等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有利于扩大农村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为农村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缓解“三农”融资难题。

第五,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农村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推广现代金融服务,有助于培育农民现代金融和信用文化,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农村推广信用卡等工具,有助于提高农民信用意识,促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农村推广非现金结算方式,有利于减少农村现金流通量,降低大额现金安全隐患和假币风险,促进“平安山东”创建。

二、坚持市场培育和政策扶持双轮驱动,强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为推动金融要素资源加快向农村地区集聚,改变农村金融发展长期落后的面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自2009年开始,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坚持不懈地在全省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实施各市中心支行“一把手”责任制,并牵头组织成立了由12个省直部门、22家省级金融机构组成的山东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凝聚加快建设的合力;明确了“构建以普惠制为核心,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多层次、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把建设工作主战场放在乡村;坚持尊重市场需求和政策强力推进双轮驱动的建设思路,既充分发挥政策矫正市场机制失灵的作用,构建金融机构参与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又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将各项工作着力点放在培育市场、拓展市场和管理市场上,确保农村支付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既加快农村地区支付系统和服务终端的延伸布设,也着力提高基础设施交易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使用效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在积极推进建设工作的同时,强化市场规范安全发展,维护农民对市场的信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现代大小额支付系统加快向乡村延伸

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主体的现代支付系统是支付服务网络的骨干,是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基础环节。由于农村银行机构网点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等不符合接入系统的内控要求,乡村地区的机构网点大多没有接入系统,许多业务在农村无法办理。对此,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辅导力度,2011年为县域300多家银行、近千人开展了专项培训,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人员素质,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完善内部系统,促使各方面达到现代支付系统接入要求;创新了系统准入的考试方式,主动上门为农信社举办专场考试27次;简化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准入环节,支持其开展跨行支付结算业务。

(二)创新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终端模式

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交易量小,布设ATM等成本较高的传统金融服务终端缺乏经济效益。对此,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组织金融机构加快创新,研发出多种既具有较低成本、又基本适应乡村支付需求的终端模式,并因地制宜地在不同乡村地区布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电话POS、无线POS、手机支付等成本低廉的电子支付服务终端,将其布设在经济欠发达、金融服务需求相对单一的村庄。组织农村信用社成功研发了全国首台集储蓄、代缴代付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便于安装的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将其布设在经济较为发达、金融服务需求种类较多的乡村。组织农业银行依托村委会、供销社等农村组织机构,设立能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三农”金融服务站,配备专门人员协助农民办理存取款、转账支付、网上银行等业务。

(三)完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终端的便民惠民措施

为解决山东农民工外出数量多、向家乡汇款难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在打工地利用“银联卡”存入现金后,可以在家乡就近的网点柜台提取现金。为解决偏远地区网点少、取现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借助POS等金融服务终端的刷卡转账功能,由代理点代付现金,并通过银行实时扣划被代理人借记卡相同金额至代理点账户,从而向农民提供小额取款服务,真正使农民“足不出村便可取款”。截至2012年7月末,全省10.5万个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办理助农取款业务1470.9万笔、金额57.3亿元,如按每笔取款平均节约农民交通费2元、节省取款时间4小时测算,相当于为取款农民节省2940万元和5880余万小时等待时间。为解决以往惠农补贴资金发放需经财政、国库、银行等多个环节才能拨付到位的问题,在全省开通了国库直接支付服务,由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拨付到农民个人账户,实现“政府发放补贴、银行服务、村内取钱”一条龙服务,打通了民生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四)突出提高农村大宗批发市场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付效率

山东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高,农副产品大宗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生产基地等领域市场交易频繁、交易规模迅速扩张,对支付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突出对这些重点领域的服务建设,在充分尊重不同领域交易需求差异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出了适合各自特点的非现金结算模式,有力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在交易数量大、交易频繁的农副产品大宗批发市场,推广“电话POS+银行卡”、“网银+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产品组合,在寿光推出了全国第一张应用于农副产品批发集贸市场的“联名卡”,彻底改变了批发市场20多年来的现金结算模式,仅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日均减少现金结算1400万元以上,收银员减少了80余人,寿光市各银行现金收支年均减少315亿元,减少柜员业务135万笔,交易成本降低3400万元。在结算业务复杂、支付需求全面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创新了“农业产业化企业+网上银行+POS+转账电话+惠农卡”的综合业务模式,使企业货款结算等业务摆脱了银行营业时间和网点的限制,交易更加快捷方便。在大批量收购农副产品的田间地头,创新了“农产品收购+结算专用单+收据”、“无线电话POS+银行卡”等非现金收购模式,将银行搬到了田间地头。

(五)构建适度竞争、规范有序的农村支付服务市场

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费用。为激励各银行机构全面参与、形成农村支付市场的多元供给主体,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与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加强协作,出台多项支持措施,构建了吸引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夏粮及农副产品收购、“新农保”、“新农合”及其他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均采取非现金结算方式,扩充了农村支付市场的资金规模,增强了对金融机构参与建设的吸引力。部分地市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列为当地工作重点,纳入政府考核,出台了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政策。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银行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相关业务系统准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六)着力提高农民对现代支付方式的认知度

在偏远乡村地区,农民受交易习惯、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更愿意采用具有直观性、实时性优势的现金结算手段,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意识较差,制约了农村支付市场的发展壮大。为提高农民现金结算意识,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采用了日常宣传与集中造势相结合的宣传策略,在通过《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做好日常宣传的同时,从2007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集中宣传活动;创新推广“农村支付结算宣传辅导员模式”等符合农村特点的宣传模式,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开展普及式、渗透性宣传;编纂出版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汇通天下:漫谈支付结算知识》宣传书籍。

(七)强化对农村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

在注重加快发展的同时,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也高度重视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防范业务风险,开发推广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全省每一个行政村的建设情况;加强农村支付服务市场的制度规范建设,加大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防控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假币风险等各类业务风险,维护“三农”合法支付权益,增强广大农民对农村支付市场的信心。

三、山东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范围内消除金融服务空白村

经过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努力,全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于2012年7月末提前5个月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全省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100%全覆盖、100%的县域以下各类银行机构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双百目标”。

一是全省行政村实现100%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在全省全面消除行政村金融服务空白。2009年以前,全省90%左右的乡村没有任何金融基础设施。截至2012年7月末,全省县以下地区共布放各类金融服务机具57.2万台,全省71073个行政村已经100%实现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全省村均布放量由2009年的0.24台提高到2.57台,两年半增长了9.7倍,广大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缴费、转账、小额取现等金融业务,彻底改变了农村只能使用现钞交易的历史,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了支付服务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二是县域以下银行机构100%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政银联动、协同推进、适度竞争、规范有序的农村支付服务市场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以前,在县域以下地区提供支付服务的主要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机构,其他银行参与较少。目前,全省各金融机构全面参与到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中来,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2009年以来仅3家涉农机构县以下机具投入就超过20亿元,有效促进了支付产品的创新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改善。

三是在全省农村全面普及银行卡,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2009年末全省农村地区银行卡只有3608万张,人均约0.44张,农民难以享受银行卡承载的各类金融服务。2012年7月末,全省农村地区已发行银行卡1.18亿张,是2009年末的3.3倍;人均持卡量1.44张,较2009年末提高1张,增幅达227%,提前16个月实现了“人均1张卡”的建设目标。共开通各类银行结算账户1.97亿户,是2009年末的2.6倍;农村网银用户已达1429万户,是2009年末的4.2倍。

四是现代化支付系统向农村全面延伸,符合农村特点、适应农民需求的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大小额支付系统只延伸到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农村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往账覆盖率只有34.6%,农信社系统的来账覆盖率也只有19.3%。截至2012年7月末,全省农村地区的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来账覆盖率已实现100%,往账覆盖率达到64.8%,人民银行与涉农金融机构的支付系统已全面覆盖所有乡镇。

山东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域的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和认可。山东省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功实现“双百目标”通报会于2012年8月29日成功召开,人民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士余和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等领导均亲自莅临会场,并做重要讲话。人民银行寿光市支行党支部也因在建设工作等领域的突出成绩,被中组部命名表彰为金融系统唯一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双百目标”只是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将继续把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创新思路,细化措施,不断将全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向深入。近期,将重点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切实提高金融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在全面实现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100%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金融机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宣传引导,对已布放机具的客户开展现场培训和“一对一”辅导,帮助农民解决机具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引导银行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实行合理收费,提高农民使用机具的积极性。认真受理各类支付业务投诉,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二是切实加强支付风险管理。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风险防控的意见》,建立完善农村支付业务风险预警处置和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巡查维护力度,加强对可疑支付交易的监测分析,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农村支付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规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收单行和服务点商户,加强管理,规范业务,防范假币风险和资金纠纷。

四是推动手机支付广泛应用。做好手机支付业务在全省试点推广工作,着力解决偏远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为农民提供低成本、便捷化的电子支付服务。

参考文献:

[1]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访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N].金融时报,2010—03—11.

[2]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6月.

[3]刘士余.大力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N].金融时报,2012—02—16.

(责任编辑 孙军;校对 GX)

猜你喜欢
支付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
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调查
浅谈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如何在高校架设学生洗衣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