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
【摘 要】背越式跳高的训练已经在我部开展多年。经过近年来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改进,已经有了一套完整并且有效的训练方法。基本方法是采用分解过渡,完整组合的训练方式来进行逐步,渐进的训练。
【关键词】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
背越式跳高又称“福斯贝里式跳高”。急行跳高姿式之一。助跑步数为8~12步,前段跑直线,后段跑弧线,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起跳离地后,保持伸展姿势向上腾起,并在摆动腿及其同侧手臂的带动下,加速身体围绕纵轴旋转,使身体背对横杆;当头、肩越过横杆后,及时仰头、倒肩、展体,挺胞,并稍后收双腿,形成杆上背弓姿势,同时身体重心尽量靠近横杆,以充分利用腾空高度;当身体重心移过横杆后,加速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
一、助跑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擺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3)助跑的技术要点。开始采用直线助跑,双肩要下垂,用脚前掌着地,跑时具有弹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匀,不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侧摆动腿富有弹性地蹬地。为了克服离心加速度的作用,上体应稍向弧线内侧倾斜。前脚掌沿弧线落地,身体重心轨迹向内越出足迹线。助跑的节奏要快,特别是助跑最后两步髋关节前送幅度要大,迈步时上体保持较垂直的姿势,摆动退积极,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时髋部自然前送。助跑过程中两臂应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弧线跑时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应大于内侧手臂的摆动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以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动作可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及摆动腿与双臂的配合。
(1)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腾起垂直初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助跑最后一步相对较大的摆动腿小腿着地角和髋角反映了运动员快速积极的起跳技术特征,符合跳高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起跳阶段起跳技术的发挥密不可分,直接影响起跳技术和起跳效果。由此不难看出,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支撑效应对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腾起水平速度和腾起垂直初速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起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支撑应作为起跳阶段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2)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对期间起跳腿摆动作用与效果的影响,摆动腿支撑期起跳腿踝关节的摆动速度对起跳腿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及小腿着地角影响。在田径跳跃运动中,决定人体重心腾起高度因素是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这是早已得到证明的,而跳高起跳效果直接表现为重心腾起高度,腾起高度值的大小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而腾起角又受腾起垂直速度的制约,因而腾起垂直速度作为评定跳高效果的指标同样有效。
完整技术练习:在熟练掌握全程助跑与起跳节奏的基础上,先做较低高度过杆练习,熟练后逐渐提高横杆的高度。
三、过杆和落地
过杆就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为了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的“视力监督”,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
练习和掌握过杆落地技术:
(1)地倒肩挺髋练习。背对海绵包站立,倒肩挺髋成“桥”。肩背着垫。要求挺髋挺腹,两臂屈肘外展。
(2)背越式跳高练习。背对海绵包站立,两腿屈膝半蹲,然后提踵发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桥”腾空姿势。接着屈髋,向上积极甩小腿,用整个背垫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后,两臂配合上摆、挺髋、挺胸、肩后倒下沉,两小腿放松下垂。体会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觉。落地前两小腿积极上甩,动作自然放松。
(3)弧线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在练习2的基础上,可采用先是1步助跑,然后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弧线助跑最后两步起跳要与过杆技术有机衔接。开始练习时,应将重点集中在起跳和腾空动作的正确结合上。初学者可在起跳点放置起跳板,增加腾空高度。
通过分析得出,采用训练手段,无论是在训练效果上,还是在训练效率上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训练手段应该得到推广,并且逐步取代传统的训练方式。也希望教练员与队员多多交流,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找到一套更加完美的训练手法。
参考文献:
[1]《浅谈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具体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