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泰
概言之,如果战略规划正确而得力,即使贯彻执行不力,区别仅在于成绩大小而已。反之,战略规划乖误,顶层设计出现弊端,则失之毫厘,缪以千里,流毒所至,无远弗届
当前摸着石头能过海么
顶层设计,亦即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正确的话,纵使政治体制不动大手术,也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地前进。如果战略规划乖误,则适得其反矣,越是坚决贯彻,恶果越是严重,假若此时再在体制上动大手术,势必土崩鱼烂矣。
概言之,如果战略规划正确而得力,即使贯彻执行不力,区别仅在于成绩大小而已。反之,战略规划乖误,顶层设计出现弊端,则失之毫厘,缪以千里,流毒所至,无远弗届。比如,大跃进年代或文革动乱时期,极左思潮在全国泛滥成灾。对于毛泽东的指示,谁执行得越彻底,则恶果越严重。有的地方执行时打了折扣,则本地民众日子会稍好过一些,后遗症也不怎么严重。
一言以蔽之,就战略规划而言,做对的事,要比把事情做对重要的多。对于高层,是要如何规划做对的事,而对于基层,则是如何思量去把事情做对。
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说法,这个方法论如今就不甚管用了。奥巴马提到中国GDP很快就会超过美国了。诚然,中、美两国GDP的质量不同,中国GDP以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和日用品为主,美国GDP以高科技为主。然而,中国正向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迈进,这在国际上是一种不争的趋势。直逼龙头老大的态势,陷入“老大”、“老二”关系的怪圈,结构性的矛盾隐然凸显,隐忧随之而来。在“老大”策动之下,周边掀起一阵罡风、逆浪,不知伊于胡底。现在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摸着石头过海”了。可是,摸着石头能过海么?
假如战略顶层设计不对,产生的问题很严重。回忆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出台时,提出要实行农地流转。当天我在斯坦福大学办公室里阅读报告,觉得金融海啸扑面而来之时,这样做的后果堪忧,于是接连写了几篇文章,包括在《信报月刊》上发表的一篇长文章,分析了当前推行农地流转的巨大弊端。几个月以后,农地流转付诸暂停。由此可见,战略顶层设计一定要慎之又慎。
体制弊端多,亦不宜妄自菲薄
当前众多人士纵论天下事,竞相赶时髦,纷纷归咎于体制,如此即可推诿本人或群体的责任。彼辈对外不满,动辄骂外邦“白眼狼”;对内不满,则动辄指出:“这是体制问题”。于是乎,外部矛盾一概归咎于外邦;内部问题则推诿为“体制问题”,本人则作壁上观,落得个逍遥自在。究其实质,无非拒不追究本身无能或失责罢了,一味卸责而已。在美、欧、日本知识群体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遇事从不建言献策,却动辄怨天尤人,毕竟于事无补。
中国体制容有诸多弊端,加之积重难返,今日从何处入手,自非易事。然而,国人对中国体制也无须妄自菲薄。倘若中国体制弊端百出,“乌云压城城欲摧”,则中国又岂能从2000年GDP总量仅占世界第六位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海啸爆发以后,中国又岂能全身而退呢?亚太地区各国又岂能将中国视为本国经济脱困的“经济引擎”呢?
开国上将张爱萍在与他儿子张胜两代军人的对话中,直言指出:“说什么问题全出在体制?是人!是用人上出了问题!不要一出了问题就全往体制上推,把自己开脱得干干净净!”这就画龙点睛地点出了体制弊端与用人是否得当之间的辩证关系。
《魏书·肃宗纪》:“知人则哲,振古所难。”古今中外,“知人、用人、容人”,是一门大学问。开明君主能做到这一条,是以震古铄今,成就一番勋业;昏君一不知贤人何在,二不能用贤人,以致亲小人而远君子。
改革顶层设计,自然需要集合党内精英及社会贤达,共襄盛举。要问贤人何在?中国是泱泱大国,又是礼仪之邦,改革开发三十多年以来,又培养、历练了万千位年富力强而经验丰富的各级官员。相信国内学术界甚至包括诸位领导人周边,就有这样的贤人,只是平日不往这边“悟”而已。(待续)
(作者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人民论坛记者李逸浩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