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

2012-04-29 00:44:03曹祎遐董亮
上海信息化 2012年9期
关键词:防火墙联网供应链

曹祎遐 董亮

在今年的“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中,食品安全问题被列为中国商业十大热点问题之一。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以及法律法规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监管追溯信息平台不健全等问题,使公众不得不面对“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忧虑。实践证明,运动式的食品监管无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唯有通过科技将食品流通环节和责任理顺才是当务之急,物联网成为最佳选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和国际食品贸易进出口的不断扩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呈高发态势,“毒药丸”、“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明胶事件、可乐问题等更将食品安全推向前所未有的风口浪尖,当下连某些知名品牌也似乎一下成为问题品牌,人人谈“吃”色变,人们正深切经历着“无从下口”的窘境。

这些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但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切实保护老百姓的饮食健康已刻不容缓。

信息不对称是罪魁祸首

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生产者产生机会主义心理,依靠劣质品谋取巨额利润。不法厂商通过使用劣质原材料或非法添加剂大量生产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因其“廉价”或者“味美”,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使得食品质量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且在不断蔓延中。而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短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了解食品的真正本质及其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因而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迅速解决,生产者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也难以追究,以致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由此可见,销售者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各种低质量的“经验品”和“信任品”,以各种渠道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从而降低了安全高质量的食品的有效需求和供给。

而政府与生产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则使政府在食品生产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机制,无从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从而使得生产者既难以从改善食品安全质量上获益,也难以因为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规而受罚,因此企业缺乏改良食品质量的激励,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也大为降低。

物联网开出一剂“良药”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互联互通的感知能力不断提升,这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希望。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主流需求的双重刺激下,我国正逐步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系统,来尝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在标准规范方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应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这些规范和指南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肉制品追溯方面,北京市尝试建立了“牛肉产品追溯应用试点”,陕西建立了“牛肉质量与跟踪系统”,福建也建立了“远山河田鸡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通过建立产品的生产管理系统,跟踪与追溯的公共系统,加强了对养殖场、屠宰场以及肉类各消费环节的编码标识和信息录入,试探性地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服务平台,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全程跟踪与追溯。

在蔬菜水果方面,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山东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山东深加工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新疆吐鲁番哈密瓜追溯信息系统”及“江西脐橙产品溯源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均尝试性地在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收、包装、运输、销售等供应链全环节建立有效信息标识,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流通效率,使消费者可以通过追溯终端系统实时准确地查询到农产品的各种信息。

在粮食制品方面,广西实施了“广西米粉质量安全跟踪、追溯与监管体系”;在茶叶制品方面,四川实施了“四川茶叶制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云南尝试构建“云南普洱茶信息跟踪与追溯管理系统”。全国各地有效的尝试为进一步扩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可视

那么,物联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原理与步骤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建立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是针对产品信息的不对称而设计的,建设和利用这一体系,能有效解决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等经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1997年为应对疯牛病事件,欧盟开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尤其是牛肉制品的追溯体系。日本则从2001年起开始实行食品溯源制度,要求建立食品的生产履历中心,对食品进行追溯。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确保其可追溯性。2002年,美国也颁布了《公共安全和生物恐怖注意防备和反应法案》,要求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等供应链环节建立记录保存制度。2004年,在德国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水产品贸易分委会第9次会议上,欧盟明确表示从2005年1月1日起,凡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水产类食品上必须贴有可追溯标签,采用ENN·UCC条形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

食品安全追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为在全球范围内引导、推进和规范食品可追溯性系统发展,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制定了有关食品溯源原则的标准。CAC制定了在进出口食品检验认证系统中使用可追溯性/产品追踪工具的一系列原则,强调进口国和出口国在检验认证体系中运用可追溯性工具时应进行协调,以及食品可追溯性系统的作用。而ISO则偏重于提供设计和实施饲料和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原则以及特定的基本要求,适用于饲料和食品链中任何阶段的运作组织或饲料食品链的合作组织。

根据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传递原理,如果一个信号能使消费者把不同质量的产品区分开来,该市场信号就是有效的。食品追溯体系就是根据信息传播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信息机制。这个过程使得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变得客观而明朗,使得消费者了解到食品生产过程的信息,解决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和销售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使政府获得与生产相关的很多信息,从而在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问题处理等方面有的放矢,解决了政府与生产者间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物联网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完整链接。

食品行业供应链中跨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实施跟踪与追溯常常会遇到信息断层。要建立一条“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供应链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物联网技术。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一环,RFID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RFID市场规模飞速增长,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

基于RFID技术,食品行业可以为每一样产品提供身份,即通过为食品及其原材料加贴RFID电子标签,结合传感器、GPS、GIS等对食品在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零售及消费等各环节的状态进行跟踪和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应链记录,从而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排除问题食品,确保市民的安全。

由于每个RFID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无法修改和伪造,并且标签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存储量也比较大,还易集成进各种商品里,大大增加了伪造者造假的难度和成本,所以不仅能提高商品的防伪水平,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介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及人民对食品大量的需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是物联网最具发挥潜力的领域之一。若能将物联网成功应用于食品追溯,必将大大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食品安全追溯任重道远

上述追溯试点的建立,为食品安全追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样本,但是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各行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远远比建立几个试点要困难得多。

首先,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户大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生鲜农产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且管理困难;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情况也很复杂,包括各种农贸市场、规模大小的超市及综合性的零售店和地摊销售等。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约有5000多个,城镇乡村农产品集贸市场约8万个,是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主要载体。据调查,目前有87.8%的消费者在农贸市场买菜。而这种极度分散的生产销售方式很难对农产品进行行业管理,给追溯带来了很大阻碍。

其次,我国关于食品追溯体系的相关法律规范及标准并不完善。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但是法律上并没有对此做具体规定,而且相关条例的操作性也不强。另外,我国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多头分段管理的模式,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监管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国家应尽快建立涵盖所有食品类别和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法律体系,为制定供应链监管、食品检测以及食品质量认证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再次,我国物联网本身的发展也面临着众多问题。一是技术标准不统一,例如RFID标签的编码规则并没有统一,RFID射频使用的波段也存在高频和低频的等波段;二是安全问题,由于RFID便捷的读取性,RFID信息在空中进行传输,使得标签芯片储存的个性信息很容易被他人截获,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外界自然存在及刻意造成的各种干扰将成为一个显著问题;三是隐私问题,射频识别技术在物联网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如果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该物品(如衣物)的拥有者如果不能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受到侵犯;四是IP地址的匮乏,由于食品的品种繁多、个体分散度高,对这些产品进行标示必然需要大量IP地址,我国IP地址的申请处于弱势状态,如何解决IP地址的匮乏也必然成为一个问题。

发展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除了制定可行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不达标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之外,还要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及企业的参与度,并且完善农产品的物流,例如建立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组织形式,或者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等。没有完善的物流系统,就不会有完整的食品销售链,更不能建立有效的食品追溯系统,而引进物联网技术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用物联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防火墙联网供应链
“身联网”等五则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8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下一代防火墙要做的十件事
自动化博览(2014年6期)2014-02-28 22: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