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贤
“生病了,不用急急忙忙赶去医院,在家通过网络挂号,预约医生;随时随地通过手中的智能手机,轻松呼叫到附近行驶的出租车;点下鼠标,电饭煲马上帮你做饭,热水也会帮你烧好……”这是重庆市渝中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植在“智能渝中”新闻发布会上所描述的一副动人场景。
渝中地处长江、嘉陵江交界处,有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重庆的“母城”和重庆文化的“根源”。同时也是重庆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开放窗口。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继承巩固既有优势,突破日益凸显的土地、载体和交通等瓶颈制约;如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高民生幸福指数,这都需要渝中寻找和创建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区长唐英瑜表示:“传统城市发展理念是建立在规模扩张和区域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之上;而‘智能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民众幸福指数,其检验标准是城市(包括企业、人)的发展能力有没有提高。为此,渝中作为特大城市的核心明确提出创新、升级、品质、幸福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智能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导向,加快建设智能渝中,五年基本建成框架体系,十年打造成为西部领先的智能之城、幸福之城。”
渝中区希望通过智能城市的建设,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最重要的是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根据王植的介绍,“智能渝中”建设主要有3个任务:推进“光网城市”、
“无线渝中”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宽带网络“随时随地随需”接入;以建设智能产业基地为抓手,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智能经济;推进六大智能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智能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其中,六大示范工程是整个“智能渝中”建设的重中之重,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民众等城市管理和运行的方方面面。
智能政务。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开放、协同的“云政务”信息平台。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企业信用、食品药品监督等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系统,实现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和国有产权交易的电子化管理。实施电子监察系统二期工程,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电子监察。优化政府门户网站枢纽功能,开设政务微博,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智能平安。加快推进平安渝中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油加气站等危险源实时监控系统、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监控系统、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平安卡管理系统、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平台,提升城市安全防控水平。
智能交通。结合气象、路况、车辆、人流量、位置、线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加快推进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出行服务系统建设,完善交通服务和管理、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形成“数据采集+综合调度(管理)+市民感知”的立体、互动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实现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进而优化交通流量、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智能健康。重点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实时医疗影像等信息整合和共享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集健康远程教育、医疗在线咨询、医疗健康信息分享、网上互动社区为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信息服务。加快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和应用,实现网上远程诊断、专家会诊、在线检查等应用。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
智能社区。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构建亲民便捷的社区服务信息综合平台,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变。开展“智能社区”应用示范,围绕终身教育、社区安全、居家养老、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应用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让居民享受到智能、环保、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开展“数字家庭”应用示范,通过家用电器和社区公共设施的信息互联,实现实时远程控制、安全监控等,提升居住的舒适性、便利性、娱乐性和安全性。
智能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优化供应链和价值链。在商贸、文化、旅游等行业中,选择2到3家大型企业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示范、1到2家重点专业市场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培育1到2家第三方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实施万户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启航计划,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王植表示,“智能渝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先试点、后示范、再推广的办法,科学、有序和有效地稳步推进。整个建设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智能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智能产业基地,基本建成“智能渝中”框架;第二阶段,再通过5年的努力,把渝中区建设成为智能应用体系完备、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城市运行效率和民生幸福指数在西部地区领先的“智能之城”。他还透露,未来5年,“智能渝中”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今年的投资额接近20亿元。